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545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包括培育箱、第二架撑体和限位槽,所述培育箱两侧外壁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架撑体,所述第一架撑体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部转动安装有衔接杆体,所述衔接杆体一侧外壁安装有挡板,所述衔接杆体贯穿第一轴承一端外壁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一侧外壁设置有传动带,所述培育箱两侧外壁下端均安装有第二架撑体,所述第二架撑体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壁转动安装有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和挡板,达到了提高挡板开启效率的效果,降低了研究成本,提高了设备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
本技术涉及开顶箱
,具体为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
技术介绍
植物的培育箱可使箱内之物理环境包括光线,温度、湿度、降雨等接近于天然。可研究某种气体的变化,对农作物及森林树木的影响,常规的培育箱在箱体的底部开有通气口,研究对象种植在箱体内,研究时按照研究者要求控制通入气体的浓度,实现气体倍增研究。传统的培育箱通常通过红外辐射加热,其受自然风力等影响大,增温效果较差,并且导致研究成本较高,传统的培育箱上端开口处通常采用遮雨布进行遮挡,避免冰雹和雪对幼苗造成伤害,但遮雨布布置步骤较为复杂,且容易出现雨水或雪堆积的现象,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具备完善培育箱的优点,解决了培育箱不完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包括培育箱、第二架撑体和限位槽,所述培育箱两侧外壁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架撑体,所述第一架撑体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部转动安装有衔接杆体,所述衔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包括培育箱(1)、第二架撑体(2)和限位槽(27),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两侧外壁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架撑体(11),所述第一架撑体(11)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轴承(15)内部转动安装有衔接杆体(16),所述衔接杆体(16)一侧外壁安装有挡板(12),所述衔接杆体(16)贯穿第一轴承(15)一端外壁安装有从动轮(13),所述从动轮(13)一侧外壁设置有传动带(14),所述培育箱(1)两侧外壁下端均安装有第二架撑体(2),所述第二架撑体(2)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轴承(21),所述第二轴承(21)外壁转动安装有主动轮(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包括培育箱(1)、第二架撑体(2)和限位槽(27),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两侧外壁上端均安装有第一架撑体(11),所述第一架撑体(11)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一轴承(15),所述第一轴承(15)内部转动安装有衔接杆体(16),所述衔接杆体(16)一侧外壁安装有挡板(12),所述衔接杆体(16)贯穿第一轴承(15)一端外壁安装有从动轮(13),所述从动轮(13)一侧外壁设置有传动带(14),所述培育箱(1)两侧外壁下端均安装有第二架撑体(2),所述第二架撑体(2)一侧外壁安装有第二轴承(21),所述第二轴承(21)外壁转动安装有主动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森林林下幼苗增温用开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一侧外壁贴合固定有橡胶垫(17),所述挡板(12)背离橡胶垫(17)一侧外壁设置有玻璃板(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杨燕王根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