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式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529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护壳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双机式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对接连接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沿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放置腔,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放置腔,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使用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展开布置,在连接件的作用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相对固定布置,便于同步对两台3C产品的使用,以及对两台3C产品均起到保护,避免掉落导致摔坏,不使用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呈折叠布置,降低整体占用面积,便于两台3C产品的放置以及便于两台3C产品携带,同时,在不使用状态实现对两台3C产品的保护,提高减震和防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机式保护壳
本技术专利涉及保护壳的
,具体而言,涉及双机式保护壳。
技术介绍
3C产品,指的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结合,常见的形式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等。3C产品使用或者携带时,常常通过保护壳,对3C产品进行保护,针对3C产品的品牌和功能的增加,保护壳也呈多样化。现有技术中,当使用3C产品为两个时,缺乏同步对两个3C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用过程中或者携带过程中掉落,易导致3C产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机式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同步对两个3C产品进行保护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双机式保护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对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以及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对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对接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连接件呈折叠或展开布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放置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放置腔,所述第一放置腔和所述第二放置腔分别用于放置3C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部以及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下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呈上下对应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包括上连接板、第一上连接杆以及第二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顶部对接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顶部对接所述上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所述下连接部包括下连接板、第一下连接杆以及第二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所述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底部对接所述下连接板,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顶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包括第一上连接齿以及第二上连接齿,所述第一上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上连接齿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齿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一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二上连接齿呈啮合布置,所述第一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一壳体呈对接布置,所述第二上连接齿与所述第二壳体呈对接布置。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双机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垫层,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垫层,所述第一垫层与所述第二垫层呈间隔对应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太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