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手机壳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52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手机壳配件,其包括贴合板、第一对接壳、第二对接壳、第三对接壳及底板,贴合板向下凸设有限位壳,贴合板向下凸伸有第一卡接柱;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第一对接壳上设有第一对接槽及第二卡接柱;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第二对接壳上设有第二对接槽及第三卡接柱;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第三对接壳上设有第三对接槽;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三对接壳下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将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将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当产品处于伸展状态时,可方便使用者握持或者将线材缠绕至环槽内进行收纳,即可实现对手机壳的便捷握持也能完成线材的收纳整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手机壳配件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手机壳配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保护手机,于是乎手机壳成为了人们的不二选择,传统的手机壳形式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绕线手机壳配件,在方便对手机壳进行握持的同时可以对耳机线或数据线进行收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绕线手机壳配件,其包括贴合板、第一对接壳、第二对接壳、第三对接壳及底板,所述贴合板向下凸设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所述贴合板于限位壳内侧向下凸伸有第一卡接柱;所述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柱卡持在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一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二卡接柱;所述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柱卡持在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三限位凸环,所述第二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三卡接柱;所述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所述第三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板,所述第三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三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三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三卡接柱卡持在第三对接槽内;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三对接壳下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板周侧设置有限位环块,所述限位环块下端部向外凸设有卡环,所述底板周侧向上凸设有对接环板,所述对接环板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匹配卡环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对接壳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对接壳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三环槽,所述第三对接壳外侧周缘凹设有第四环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为中空圆柱体构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板通过双面胶粘贴方式固定在手机壳的后端面。综上所述,本技术绕线手机壳配件通过设置贴合板、第一对接壳、第二对接壳、第三对接壳及底板,配合将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将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将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当产品处于伸展状态时,可方便使用者握持或者将线材缠绕至环槽内进行收纳,最后将对接环板的卡槽与限位环块的卡环卡接,从而将耳机线或数据线成功收纳进底板与贴合板围设而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对手机壳的便捷握持也能完成对线材的收纳整理,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多功能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绕线手机壳配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绕线手机壳配件用于与手机壳配合设置,所述绕线手机壳配件包括贴合板10、第一对接壳20、第二对接壳30、第三对接壳40及底板50,所述贴合板10通过双面胶粘贴方式固定在手机壳的后端面,所述贴合板10周侧设置有限位环块60,所述限位环块60下端部向外凸设有卡环61,所述贴合板10于限位环块60内侧向下凸设有限位壳70,所述限位壳70为中空圆柱体构造,所述限位壳70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71,所述贴合板10于限位壳70内侧向下凸伸有第一卡接柱11。所述第一对接壳20卡持在限位壳70内,所述第一对接壳20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板21,所述第一对接板2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凸环71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一对接板21无法从限位壳70内脱离而出;所述第一对接板21上开设有第一对接槽22,所述第一卡接柱11卡持在第一对接槽22内,所述第一对接壳20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二限位凸环23,所述第一对接板21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二卡接柱24。所述第二对接壳30卡持在第一对接壳20内,所述第二对接壳30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板31,所述第二对接板3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限位凸环23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二对接板31无法从第一对接壳20内脱离而出;所述第二对接板31上开设有第二对接槽32,所述第二卡接柱24卡持在第二对接槽32内,所述第二对接壳30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三限位凸环33,所述第二对接板31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三卡接柱34。所述第三对接壳40卡持在第二对接壳30内,所述第三对接壳40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板41,所述第三对接板4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三限位凸环33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三对接板41无法从第二对接壳30内脱离而出;所述第三对接板41上开设有第三对接槽42,所述第三卡接柱34卡持在第三对接槽42内。所述底板50固定设置在第三对接壳40下端部,所述底板50周侧向上凸设有对接环板51,所述对接环板51内侧设置有卡槽511,所述卡槽511匹配卡环61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壳70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一环槽72,所述第一对接壳20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二环槽25,所述第二对接壳30外侧周缘凹设有第三环槽35,所述第三对接壳40外侧周缘凹设有第四环槽43,当将第一对接壳20、第二对接壳30及第三对接壳40分别向下伸展时,第一卡接柱11、第二卡接柱24及第三卡接柱34分别从第一对接槽22、第二对接槽32及第三对接槽42内脱离出来,此时,使用者手指夹持在限位壳70或第一对接壳20的外侧部,实现对手机壳的稳定握持动作;另外,如需对耳机线或数据线进行收纳,可将其缠绕在限位壳70的第一环槽72与伸展状态后的第一对接壳20、第二对接壳30及第三对接壳40的第二环槽25、第三环槽35及第四环槽43内,再通过将第一对接壳20、第二对接壳30及第三对接壳40相互压紧,使得对接环板51的卡槽511逐步与限位环块60的卡环61卡接,从而将耳机线或数据线成功收纳进底板50与贴合板10围设而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对手机壳的便捷握持也能完成对线材的收纳整理,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多功能性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绕线手机壳配件通过设置贴合板10、第一对接壳20、第二对接壳30、第三对接壳40及底板50,配合将第一对接壳20卡持在限位壳70内,将第二对接壳30卡持在第一对接壳20内,将第三对接壳40卡持在第二对接壳30内,当产品处于伸展状态时,可方便使用者握持或者将线材缠绕至环槽内进行收纳,最后将对接环板51的卡槽511与限位环块60的卡环61卡接,从而将耳机线或数据线成功收纳进底板50与贴合板10围设而成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对手机壳的便捷握持也能完成对线材的收纳整理,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多功能性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手机壳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板、第一对接壳、第二对接壳、第三对接壳及底板,所述贴合板向下凸设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所述贴合板于限位壳内侧向下凸伸有第一卡接柱;所述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柱卡持在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一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二卡接柱;所述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柱卡持在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三限位凸环,所述第二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三卡接柱;所述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所述第三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板,所述第三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三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三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三对接槽,所述第三卡接柱卡持在第三对接槽内;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第三对接壳下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手机壳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板、第一对接壳、第二对接壳、第三对接壳及底板,所述贴合板向下凸设有限位壳,所述限位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凸环,所述贴合板于限位壳内侧向下凸伸有第一卡接柱;所述第一对接壳卡持在限位壳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一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柱卡持在第一对接槽内,所述第一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第一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二卡接柱;所述第二对接壳卡持在第一对接壳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限位凸环的内径,所述第二对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柱卡持在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对接壳下端部向内凸设有第三限位凸环,所述第二对接板下方向下凸伸有第三卡接柱;所述第三对接壳卡持在第二对接壳内,所述第三对接壳上端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美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