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489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属于电机领域。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圆管与穿设于所述圆管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套环、缓冲件以及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的固定环,所述电机的外侧壁与所述套环的内圈相抵接,所述固定环的外圈与所述圆管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套环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当电机使用时,电机会产生震动,电机产生的震动通过套环传递给缓冲件,经过缓冲件的缓冲作用,使电机传递给圆管的震动减弱,震动减弱后电机与圆管之间的噪声也相对会降低,从而使管状电机达到降噪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
技术介绍
管状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动升降门窗、遮阳系统、投影屏幕等领域。管状电机主要由圆管、行程部分、电机部分、减速部分组成,行程部分、电机部分与减速部分均置于圆管内,其中电机部分负责电机的运转。授权公告号为CN205017166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管状电机,电机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与行程装置之间设置有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固定在转子一端的上离合,以及与上离合配合的下离合,下离合包括由长轴转动的并且能轴向移动的离合件,下离合内具有保持与上离合脱开趋势的第一弹性件,转子的一端插接有能与离合件相碰撞的第一驱动件,刹车装置包括摩擦片与紧贴摩擦片一侧的第一刹车片,第一刹车片通过径向设置在转子上并能带动与摩擦片分离的第二驱动件与转子连接,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相抵接。上述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电机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震动的电机与电机管发生碰撞,使得管状电机发生震动并产生一定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噪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包括圆管(1)与穿设于所述圆管(1)的电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2)还包括缓冲机构(3),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2)的套环(31)、缓冲件(32)以及与所述电机(2)同轴设置的固定环(33),所述电机(2)的外侧壁与所述套环(31)的内圈相抵接,所述固定环(33)的外圈与所述圆管(1)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缓冲件(32)设置于所述套环(31)与所述固定环(3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包括圆管(1)与穿设于所述圆管(1)的电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电机(2)还包括缓冲机构(3),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2)的套环(31)、缓冲件(32)以及与所述电机(2)同轴设置的固定环(33),所述电机(2)的外侧壁与所述套环(31)的内圈相抵接,所述固定环(33)的外圈与所述圆管(1)的内侧壁相抵接,所述缓冲件(32)设置于所述套环(31)与所述固定环(3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2)包括若干缓冲弹簧(322)、第一减震环(321)与第二减震环(323),所述第一减震环(321)和所述第二减震环(323)均与所述电机(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减震环(321)套设于所述套环(31),且第一减震环(321)的内圈与所述套环(31)的外圈相抵接,所述第二减震环(323)穿设于所述固定环(33),且所述第二减震环(323)的外圈与所述固定环(33)的内圈相抵接,所述缓冲弹簧(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震环(321)的外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环(323)的内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噪减震型管状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31)外圈径向凸设有若干第一弹簧限位柱(312),所述第一减震环(321)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簧限位柱(312)穿过的第一让位孔(3211),所述缓冲弹簧(322)中靠近所述第一减震环(321)的端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限位柱(3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镇海甬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