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衔接头,所述壳体的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且拆装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公板,所述公板通过转动轴与壳体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公板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表面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表面固定有母板,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拆装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公板、通槽、活动杆和母板,使得公板与母板便于拆装,从而对插座进行快速更换,进而降低工艺线束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时间,通过设置的凹槽、弹簧、限位杆和通孔,使得公板与母板之间的稳定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
,尤其涉及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下线冷试设备上测试时,需要用到工艺线束,工艺线束与发动机整机线束连接采用ECU插座对接形式,方便、可靠、成本低廉,但存在ECU拆做寿命较低的缺点,需要定期更换,因为连接线数量多,维护人员焊线工作量大,维护时间长,采用PCB板连接ECU插座这种形式后,可大大节省维护时间和工作量,批量采购时,成本也很低。因此,有必要提供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能够降低工艺线束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时间,以及降低工艺线束成本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衔接头,所述壳体的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且拆装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公板,所述公板通过转动轴与壳体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公板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表面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表面固定有母板,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公板的表面,所述母板通过转动轴与壳体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母板的表面连接有插座,所述插座与公板相连接,且插座的表面安装有保护机构。优选的,所述通槽与活动杆为活动连接,所述凹槽与限位杆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杆通过弹簧与凹槽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保护机构的内部包括有保护罩,且保护罩分别和公板与母板相连接,所述保护罩的表面固定有卡块,且卡块的表面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分别开设在公板与母板的表面,所述保护罩的表面固定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表面固定有吸油棉。优选的,所述卡块与卡槽为卡合连接,所述放置槽与吸油棉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插座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的内部包括有插杆,所述插杆固定在插座的表面,且插杆的表面连接有插槽。优选的,所述插杆与插槽为卡合连接,且插槽分别固定在公板与母板的表面。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在拆装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公板、通槽、活动杆和母板,使得公板与母板便于拆装,从而对插座进行快速更换,进而降低工艺线束维护工作量和维护时间,通过设置的凹槽、弹簧、限位杆和通孔,使得公板与母板之间的稳定性提高;在保护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保护罩、卡块与卡槽,使得保护罩避免插座受到外部的碰撞,通过设置的吸油棉,使得插座能够得到润滑,便于工作人员再次使用插座;在固定机构的作用下,通过设置的插杆与插槽,使得插座的稳定性提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对插座进行拆装,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对工艺线束维护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剖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机构与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壳体;2、衔接头;3、拆装机构;301、公板;302、通槽;303、活动杆;304、母板;305、凹槽;306、弹簧;307、限位杆;308、通孔;4、插座;5、保护机构;501、保护罩;502、卡块;503、卡槽;504、放置槽;505、吸油棉;6、固定机构;601、插杆;602、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剖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机构与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衔接头2,壳体1的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3,且拆装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公板301,公板301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公板30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302,通槽302的表面连接有活动杆303,且活动杆303的表面固定有母板304,活动杆30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05,且凹槽305的内部固定有弹簧306,弹簧306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杆307,且限位杆30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通孔308,通孔308开设在公板301的表面,母板304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母板304的表面连接有插座4,插座4与公板301相连接,且插座4的表面安装有保护机构5,通过设置的公板301与母板304均为PCB板,且插座4为ECU插座4,公板301与插座4引脚通过孔焊接联通,公板301的尾端有插拔件(公头),母板304的头部有插拔件(母头),使得公板301与母板304之间的稳定性提高。通槽302与活动杆303为活动连接,凹槽305与限位杆307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杆307通过弹簧306与凹槽305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当然,母板304的尾端有焊接端子连接出线。保护机构5的内部包括有保护罩501,且保护罩501分别和公板301与母板304相连接,保护罩501的表面固定有卡块502,且卡块502的表面连接有卡槽503,卡槽503分别开设在公板301与母板304的表面,保护罩501的表面固定有放置槽504,且放置槽504的表面固定有吸油棉505,通过设置放置槽504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使得吸油棉505表面的油脂能够对插座4进行保护润滑。卡块502与卡槽503为卡合连接,放置槽504与吸油棉505为活动连接,当然,吸油棉505的表面吸附有黄油润滑脂。插座4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机构6,且固定机构6的内部包括有插杆601,插杆601固定在插座4的表面,且插杆601的表面连接有插槽602,通过设置的插杆601与插槽602的数量均有四个,进一步提高插座4的稳定性。插杆601与插槽602为卡合连接,且插槽602分别固定在公板301与母板304的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插座4的两侧均得到支撑力。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按压限位杆307,在弹簧306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杆307进行伸缩运动,从而使限位杆307与通孔308分离,然后将公板301与母板304分别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进行转动,使得通槽302与活动杆303分离,从而将公板301与母板304打开,然后将插座4表面的插杆601分别与公板301和母板304表面的插槽602相卡合,再将公板301与母板304分别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衔接头(2),所述壳体(1)的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3),且拆装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公板(301),所述公板(301)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公板(30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302),所述通槽(302)的表面连接有活动杆(303),且活动杆(303)的表面固定有母板(304),所述活动杆(30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05),且凹槽(305)的内部固定有弹簧(306),所述弹簧(306)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杆(307),且限位杆(30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通孔(308),所述通孔(308)开设在公板(301)的表面,所述母板(304)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母板(304)的表面连接有插座(4),所述插座(4)与公板(301)相连接,且插座(4)的表面安装有保护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衔接头(2),所述壳体(1)的表面安装有拆装机构(3),且拆装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公板(301),所述公板(301)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公板(301)的表面开设有通槽(302),所述通槽(302)的表面连接有活动杆(303),且活动杆(303)的表面固定有母板(304),所述活动杆(303)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05),且凹槽(305)的内部固定有弹簧(306),所述弹簧(306)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杆(307),且限位杆(30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通孔(308),所述通孔(308)开设在公板(301)的表面,所述母板(304)通过转动轴与壳体(1)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母板(304)的表面连接有插座(4),所述插座(4)与公板(301)相连接,且插座(4)的表面安装有保护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试工艺线束用可快速维护的对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02)与活动杆(303)为活动连接,所述凹槽(305)与限位杆(307)为活动连接,且限位杆(307)通过弹簧(306)与凹槽(305)之间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钢宁,许鲲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昂赢测试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