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630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的底端焊接有底座,所述外壳的正面焊接有进线口,所述调节槽的左侧插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杆刀,所述底座顶端的四个面角皆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丝杆的底端焊接有钻头,所述外壳顶端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电机,所述外壳内部的左右两侧皆设置有旋转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户不需要手动缠绕电缆,不需要在回收后进行二次加工,在回收时就对表皮和线芯进行了分离,节省了工序,提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因为电缆过大而使得装置产生偏移,影响电缆的后续回收,节省了用户的工作时间,提升了用户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的基本运作也与电力紧密相连,所以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电力设施,其中废旧电缆的回收更换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进行废旧电缆回收时,多使用人工手动回收和机械装置回收,人工在手动回收过程中,需要手动缠绕电缆,较为费力,劳动量较大,大多数机械装置在回收电缆时,装置稳定性较差,电缆在回收过程中产生拖拽,电缆重量过大时,会使得装置产生偏移,且无法直接对电缆进行表皮和线芯的分离,需要后续的二次加工,部分加工装置在进行表皮和线芯的分离时,只能切割单一规格的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人工在手动回收过程中,需要手动缠绕电缆,较为费力,劳动量较大,大多数机械装置在回收电缆时,装置稳定性较差,电缆在回收过程中产生拖拽,电缆重量过大时,会使得装置产生偏移,且无法直接对电缆进行表皮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2),所述外壳(1)的正面焊接有进线口(3),所述进线口(3)左侧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5),所述调节槽(5)的左侧插设有控制杆(6),所述控制杆(6)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杆刀(7),且杆刀(7)穿过调节槽(5)延伸至进线口(3)的内部,所述底座(2)顶端的四个面角皆贯穿开设有插槽(8),且插槽(8)的顶端皆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母(9),所述插槽(8)的内部皆插设有丝杆(10),且丝杆(10)的顶端皆延伸至丝母(9)内部,所述丝杆(10)的底端焊接有钻头(11),所述丝母(9)的左右两端皆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废旧电缆回收装置,包括外壳(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端焊接有底座(2),所述外壳(1)的正面焊接有进线口(3),所述进线口(3)左侧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槽(5),所述调节槽(5)的左侧插设有控制杆(6),所述控制杆(6)的右侧通过轴承安装有杆刀(7),且杆刀(7)穿过调节槽(5)延伸至进线口(3)的内部,所述底座(2)顶端的四个面角皆贯穿开设有插槽(8),且插槽(8)的顶端皆通过轴承安装有丝母(9),所述插槽(8)的内部皆插设有丝杆(10),且丝杆(10)的顶端皆延伸至丝母(9)内部,所述丝杆(10)的底端焊接有钻头(11),所述丝母(9)的左右两端皆焊接有把手(4),所述外壳(1)底端内壁的左右两侧皆通过轴承安装有铰接轴(14),所述铰接轴(14)的顶端皆设置有收线辊(13),所述收线辊(13)的内部皆开设有转动槽(20),所述铰接轴(14)的顶端皆安装有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顶端皆延伸至转动槽(20)的内部,所述收线辊(13)的顶端皆开设有卡槽(15),所述卡槽(15)的顶端皆插设有卡块(16),所述卡块(16)的正面皆开设有固定槽(17),所述收线辊(13)正面的顶端皆开设有杆槽(18),所述杆槽(18)的正面皆插设有插杆(19),且插杆(19)的末端皆延伸至固定槽(17)的内部,所述外壳(1)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晨
申请(专利权)人:樟树市菜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