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
本技术涉及一种桌子,特别是一种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
技术介绍
现时市面上出现了多功能茶几,但其的控制开关较多,对于初次使用的用户以及老年人,有一定的操作困难;由此市面上也出现了语音控制茶几,不能通过语音控制所有功能模块,智能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包括取暖桌主体,所述取暖桌主体的桌面上镶嵌有电茶壶装置,所述取暖桌主体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有语音控制模块,所述电茶壶装置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茶壶装置包括补水装置、排水装置、电热丝LM1、电热丝LM2、电热丝LM3、电热丝LM4、电热丝LM5、电热丝LM6以及供电电路,所述补水装置设置有补水泵,所述排水装置设置有排水泵。所述取暖桌主体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桌腿。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拾音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包括取暖桌主体,所述取暖桌主体的桌面上镶嵌有电茶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桌主体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有语音控制模块,所述电茶壶装置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包括取暖桌主体,所述取暖桌主体的桌面上镶嵌有电茶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桌主体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电性连接有语音控制模块,所述电茶壶装置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茶壶装置包括补水装置、排水装置、电热丝LM1、电热丝LM2、电热丝LM3、电热丝LM4、电热丝LM5、电热丝LM6以及供电电路,所述补水装置设置有补水泵,所述排水装置设置有排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桌主体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桌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拾音电路、语音处理电路和音频输出电路,所述拾音电路的输出端和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语音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语音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茶壶装置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电路包括芯片U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所述芯片U1的2引脚、3引脚、16引脚和17引脚接+3.3V直流电压;所述芯片U1的4引脚、13引脚、18引脚、21引脚、22引脚、23引脚、24引脚、26引脚和29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U1的10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芯片U1的12引脚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地,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电容C4和电阻R3后接所述音频输出电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2与所述电容C4的节点;所述芯片U1的19引脚接参考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处理电路包括芯片U2、芯片U3、晶振T1、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感L1、接口CON1和接口CON2;所述芯片U2的4引脚、13引脚、14引脚、28引脚、37引脚、46引脚和57引脚接+3.3V直流电压,所述芯片U2的19引脚、56引脚和63引脚接+12V直流电压;所述芯片U2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芯片U2的3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4接所述芯片U2的2引脚,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5和电容C6接地;所述晶振T1的1引脚接所述芯片U2的2引脚,所述晶振T1的2引脚和4引脚均接地,所述晶振T1的3引脚接所述电阻R5与所述电容C6的节点;所述芯片U2的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6、所述电阻R7、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接+3.3V直流电压;所述芯片U2的15引脚和16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口CON1的2引脚和3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接口CON1的4引脚、5引脚和6引脚均接地,所述接口CON1的1引脚接+5V直流电压;所述芯片U2的21引脚和22引脚分别与所述接口CON2的1引脚和2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所述芯片U2的21引脚;所述电阻R11一端接+3.3V直流电压另一端接在所述芯片U2的22引脚;所述接口CON2的3引脚接地,所述接口CON2的4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接口CON2的5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2接+3.3V直流电压;所述U2芯片的32引脚、33引脚、34引脚、35引脚、36引脚分别与所述U1芯片的1引脚、7引脚、5引脚、8引脚、6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在所述U2芯片的36引脚;所述U2芯片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5接地,另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7接模拟+12V直流电压;所述电感L1的一端接+12V直流电压,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7接所述芯片U2的1引脚,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所述芯片U2的1引脚,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模拟+12V直流电压;所述电容C9的一端接所述芯片U2的1引脚,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模拟+12V直流电压;所述U2芯片的27引脚、54引脚、65引脚均接地;所述U2芯片的55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7接+3.3V直流电压,另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10接地;所述U2芯片的53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16接地;所述芯片U2的52引脚、51引脚、48引脚、47引脚分别与所述芯片U3的5引脚、6引脚、2引脚、1引脚对应连接;所述芯片U3的8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3.3V直流电压,第二路通过所述电容C12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电阻R18接所述芯片U3的1引脚;所述芯片U3的7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0接+3.3V直流电压,另一路接所述芯片U2的50引脚;所述芯片U3的3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9接+3.3V直流电压,另一路接所述芯片U2的49引脚;所述芯片U3的4引脚接地;所述U2芯片的64引脚接模拟+12V直流电压;所述U2芯片的62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模拟接地,第二路接地,第三路接+3.3V参考电压;所述电容C11的一端接+3.3V直流电压,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输出电路包括芯片U4、扬声器SP1、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阻R21、电阻R22;所述芯片U4的1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1接地,另一路接所述芯片U2的17引脚;所述芯片U4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容C13接地,所述芯片U4的3引脚接所述芯片U4的2引脚,所述芯片U4的4引脚接所述电阻R3;所述芯片U4的5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22接所述芯片U4的4引脚,另一路接所述扬声器SP1的2引脚;所述芯片U4的6引脚分四路,第一路接+5V直流电压,第二路通过所述电容C14接地,第三路通过所述电容C15接地,第四路通过所述电容C16接地;所述芯片U4的7引脚接地;所述芯片U4的8引脚接所述扬声器SP1的1引脚,所述扬声器SP1的3引脚和4引脚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电茶壶的语音控制取暖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5、芯片U6、芯片U7、光电耦合器PC1、升降电机M1、保险丝F1、肖特基二极管ZD1、继电器RLY1、电容CX1、电容CX2、电容CX3、电容CX4、电容CX5、电容CX6、电容CX7、电容CX8、电容CX9、电容CX10、电阻RM1、电阻RM2、电阻RM3、电阻RM4、电阻RM5、电阻RM6、电阻RM7、电阻RM8、电阻RM9、电阻RM10、电阻RM11、电阻RM12、电阻RM13、电阻RM14、电阻RM15、电阻RM16、电阻RM17、电阻RM18、电阻RM19、电阻RM20、电阻RM21、电阻RM22、电阻RM23、电阻RM24、电阻RM25、电阻RM26、电阻RM27、电阻RM28、电阻RM29、电阻RM30、电阻RM31、电阻RM32、电阻RM33、电感L2、电感L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场效应管SCR1、场效应管SCR2、场效应管SCR3、场效应管SCR3、场效应管SCR4、场效应管SCR5、场效应管SCR6、场效应管SCR7、接口CON3、接口CON4、接口CON5、接口CON6、接口CON7、发热丝LM1、发热丝LM2、发热丝LM3、发热丝LM4、发热丝LM5、发热丝LM6;火线通过所述保险丝F1后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X1接零线,另一路接所述电阻RM2的一端,所述电阻RM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M1接零线;所述电阻RM3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M2与所述保险丝F1的节点,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M4和电阻RM7后分两路,一路接光电耦合器PC1的4引脚,另一路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电阻RM5一端接在所述电阻RM2与所述保险丝F1的节点,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M6和电阻RM8后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容CX8接直流电压,另一路通过所述肖特基二极管ZD1接直流电压;所述电阻RM11的一端接所述保险丝F1,另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感L2接所述芯片U7的4引脚,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X5、电感L3和电容CX6后接所述芯片U7的1引脚,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在所述电容CX与所述电感L3的节点,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电感CX2接所述芯片U7的8引脚;所述电阻RM9的一端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电阻RM9的另一端接所述芯片U7的8引脚;所述芯片U7的2引脚和6引脚均接所述芯片U7的8引脚;所述芯片U7的5引脚、7引脚、8引脚均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电阻RM10的一端接所述芯片U7的8引脚,所述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