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本技术涉及吸声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技术介绍
吸声降噪材料在众多场合被广泛应用,比如高速列车、飞机、汽车等载运工具的型材结构的吸声降噪、影院、会议室等建筑物的降噪设计等。以高速列车的降噪设计为例,列车常用的吸声材料为多孔材料,其主要通过空气与材料内部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消耗声能,在中高频具有较好的声学性能,吸声频带比较宽,但对低频噪声控制的效果不太理想。无法满足现有发展水平下的宽低频噪声控制的要求。且受到质量隔声定律的影响,为获得更好的隔声性能,吸声材料的选择一般较厚,增加了车体整体的重量,与轻量化设计相违背。穿孔板是另一种典型的通过结构共振消耗声能的结构,当声波的频率与共振吸声结构的自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此时共振吸声结构的振幅达到最大,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的目的。受到其共振原理的限制,传统穿孔板吸声结构通常在共振频率附近有较好的声学性能,而共振频率之外的吸声效果较差,其结构的吸声频带较窄。为提高穿孔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一般考虑增加穿孔板背腔的深度或通过加入硬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声结构包括:/n穿孔吸声结构(1),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上具有多个贯通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上下表面的通孔;/n背腔吸声层(2),所述背腔吸声层(2)与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下表面间隔设置;/n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围绕设置在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外围,并与所述背腔吸声层(2)相连接,在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和所述背腔吸声层(2)之间形成空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声结构包括:
穿孔吸声结构(1),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上具有多个贯通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上下表面的通孔;
背腔吸声层(2),所述背腔吸声层(2)与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下表面间隔设置;
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围绕设置在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的外围,并与所述背腔吸声层(2)相连接,在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和所述背腔吸声层(2)之间形成空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吸声结构(1)为多根紧密排列的毛细管(11),多根所述毛细管(11)的上端通过粘结物粘结固定,所述毛细管(11)的管口朝向所述背腔吸声层(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11)为聚四氟乙烯管,所述毛细管(11)的内径为0.3mm-0.8mm,外径为0.6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腔吸声层(2)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层、聚酰亚胺层或硅橡胶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