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17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反射元件和封装层的光源模块。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基板的表面上。多个反射元件分别在垂直于基板的表面的方向上与多个发光元件重叠设置。封装层设置于多个反射元件和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主体部。多个第一凹槽位于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这些第一凹槽彼此相接。多个主体部覆盖多个发光元件,且主体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反射元件和发光元件。主体部具有环设于中心位置的多个第一斜脊,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方向与基板的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斜脊与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且第一夹角小于90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模块
本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液晶显示器这类的非自发光显示器的应用日益广泛,背光模块的设计也需针对不同的应用而调整。为了满足大尺寸、高动态范围(HighDynamicRange,HDR)和高对比的显示需求,背光模块需具备区域调光(localdimming)的功能。因此,以发光二极管为主要光源的直下式背光模块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由于这类的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较薄(例如opticaldistance小于10毫米),发光二极管上通常都覆盖着具有出光结构的封装层,以在背光模块的出光面上达到较为均匀的出光效果。然而,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部分光线在封装层内传递的过程中,仍会通过在封装层内的多次全反射而横向(例如垂直于出光方向)传递至相邻或更远的光源(即另一个发光二极管)区域,使发光二极管的出光区域周边产生边缘晕圈效应(Haloeffect),造成显示图像的边缘模糊,导致整体显示品质(例如显示对比度)的下降。因此,如何提升超薄型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出光均匀度是相关厂商的研发重点之一。“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说明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反射元件以及封装层,其中/n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上;/n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分别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重叠设置;以及/n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多个反射元件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封装层包括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多个主体部,其中,/n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彼此相接;以及/n所述多个主体部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反射元件以及所述发光元件,所述主体部具有环设于所述中心位置的多个第一斜脊,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义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16 US 62/874,508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多个反射元件以及封装层,其中
所述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上;
所述多个反射元件分别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重叠设置;以及
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多个反射元件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封装层包括多个第一凹槽以及多个主体部,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且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彼此相接;以及
所述多个主体部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且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反射元件以及所述发光元件,所述主体部具有环设于所述中心位置的多个第一斜脊,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义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斜脊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小于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小于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还包括多个连接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与所述多个第一凹槽重叠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多个主体部之间,其中所述主体部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大于3倍的所述连接部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主体部还具有环设于所述中心位置的多个第二斜脊,以在第二方向上定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勋黄于铵林士逸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