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14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属于雷达领域;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包括进行雷达前端模块的功率分配的功分模块,和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且进行信号功率稳定的祸合模块,和进行信号频率变换的混频模块,和进行信号值放大的放大模块,以及进行信号传输中消除杂质信号的滤波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信号传输中,在进行信号频率时,通过滤波模块进行干扰信号的消减,同时保证传输的稳定,当存在过小的信号频率是时,通过放大模块,进行双重放大,保证频率信号在传输范围内;增强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使得雷达即使工作在高干扰的工作场合也能稳定传输,增加了工作的效率,以及减少工作人员的维护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属于雷达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雷达技术的飞速提升,雷达的作用不仅仅在军事作战方面,在一些日常生活中,雷达可以通过卫星进行快速定位;在工业工作场合中,雷达可以进行地下以及海洋资源的探索发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雷达主要由进行信号接收与发射的收发模块,和进行信号频率处理的前端模块,以及进行信号后期处理的后端模块组成,且现有的前端模块在信号频率控制与传输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在信号频率变成故障中,有杂波信号进行干扰;2.工作在一些高干扰场合,无法进行稳定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包括:功分模块,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的祸合模块,与所述祸合模块连接的混频模块,与所混频模块连接的放大模块,以及与所述放大模块和所述混频模块连接的滤波模块。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功分模块包括:开关S1、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稳压器U1、电容C3、电阻R4、电阻R3、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3;所述开关S1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稳压器U1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稳压器U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功分模块进行接收信号频率功率的分配。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祸合模块包括:电阻R5、电容C5、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6、光电耦合器U2、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阻R8、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二极管D6、电解电容C6、祸合集成电路U3、时基集成电路U4;其中所述电阻R5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4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1号管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1号管脚、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3号管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4号管脚、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7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6的负极连接;所述祸合模块进行电路的稳定输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混频模块包括电阻R11、电阻R12、放大器U4、电阻R13、二极管D8、电容C8、电容C14、电容C9、二极管D10、电阻R14、二极管D10、电阻R14、电感L1、电阻R16、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容C11、二极管D11、电容C12、三极管Q8;其中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放大器U4的3号管脚和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电阻R12一端同时与所述放大器U4的2管脚和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放大器U4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放大器U4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所述电感L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9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12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和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混频模块进行信号频率的变换。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放大器U5、二极管D7、二极管D9、电容C10、可调电阻Z1、电阻R15、放大器U6;其中所述放大器U5的3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2号管脚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5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和所述可调电阻Z1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和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2号管脚与所述可调电阻Z1的可调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可调电阻Z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模块当工作在强干扰场合时,进行信号稳定输入输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阻R18、二极管D12、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晶振电容C13;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8的一端和所述晶振电容C1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和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晶振电容C13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且接地;所述滤波模块进行杂波的信号的抑制与消除。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信号传输的功率分配中,加入祸合模块,通过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功分模块,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的祸合模块,与所述祸合模块连接的混频模块,与所混频模块连接的放大模块,以及与所述放大模块和所述混频模块连接的滤波模块;/n其中,所述功分模块包括:开关S1、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稳压器U1、电容C3、电阻R4、电阻R3、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3;所述开关S1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稳压器U1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稳压器U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功分模块,与所述功分模块连接的祸合模块,与所述祸合模块连接的混频模块,与所混频模块连接的放大模块,以及与所述放大模块和所述混频模块连接的滤波模块;
其中,所述功分模块包括:开关S1、电容C1、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Q1、电容C2、电阻R2、二极管D2、稳压器U1、电容C3、电阻R4、电阻R3、电容C4、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3;所述开关S1的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稳压器U1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稳压器U1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U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且特征在于,所述祸合模块包括:电阻R5、电容C5、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阻R6、光电耦合器U2、三极管Q4、三极管Q5、电阻R8、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二极管D6、电解电容C6、祸合集成电路U3、时基集成电路U4;其中所述电阻R5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4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1号管脚和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1号管脚、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3号管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4号管脚、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和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祸合集成电路U3的7号管脚与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电解电容C6的正极连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电路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6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雷达FMCW的前端模块,且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四井杨淑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井之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