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毛细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88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所述回油毛细管具有上绕圈结构和下绕圈结构;所述上绕圈结构与下绕圈结构为圈数相同、方向相同的对称互换结构。通过在所述回油毛细管上设置对称的上绕圈结构和下绕圈结构,使得所述回油毛细管1能够稳定进行回油;同时,所述绕圈结构能够增加回油毛细管的管路长度,从而增加回油路径,使得回油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所述上绕圈结构和下绕圈结构能够同时减振,增大了减振效果,使得在回油过程中,回油毛细管的管路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油毛细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油毛细管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的外机是其重要结构之一。当系统的配管存在较大的落差时,为了防止冷冻机油无法有效回到压缩机,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需在多联外机的回油部设置回油弯曲部。回油管的弯曲部设置在外机接口处,形状可以为Q形、U形等。回油管弯曲后还设有继续向上延伸的一段管路,目的是尽量阻止润滑油带入内机。设置管弯能够保证回油路径的延长,同时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使回油过程稳定。但是对于多联机双压机单油分的系统来说,将回油管的弯曲部设置于何处,对回油效果会产生不同影响。回油管一端与过滤器连接。对于多联外机双压机单油分的系统来说,为节约一个过滤器,通常两个回油毛细管与过滤器焊接一起,这样有以下缺点:首先,两毛细管由于没有保护层,直接使用扎带固定,当扎带安装不到位或者脱落,两毛细管会有磨破风险。另外,回油毛细管离动管,即吸气管近,震动传递明显,管路可靠性不高;当管路发生震动时,影响回油效果,导致外机性能降低。最后,由于回油毛管距离吸气管距离较近,使得回油毛管与吸气管之间的毛细连接管管路较短,无法设置弯管路,导致回油效果进一步降低。上述问题均导致回油过程受到影响,导致空调外机的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及其安装结构,以解决回油毛细管在回油过程中由于振动引起的回油效果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所述回油毛细管具有上绕圈结构和下绕圈结构;所述上绕圈结构与下绕圈结构为圈数相同、方向相同的对称互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毛细管外部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所述回油毛细管的两端部之间具有间隔L。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为PVC护套,所述间隔L大于或等于60mm,所述圈数为一圈。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的安装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回油毛细管,所述回油毛细管的上绕圈结构与过滤器的一端固定;下绕圈结构通过毛细接管与压机吸气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毛细接管上设有至少一个U形弯。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毛细管布置于所述压机吸气管5的下方;所述回油毛细管与底盘的距离为H。进一步的,所述距离H的长度为30mm≤H≤40mm。进一步的,所述毛细接管向上延伸经过所述回油毛管的上绕圈结构,并与上绕圈结构通过扎带固定;所述过滤器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经过所述回油毛管的下绕圈结构,并与下绕圈结构通过扎带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回油毛细管为两个,所述两个回油毛细管并列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压机吸气管、过滤器、毛细管接管,所述回油毛细管安装结构如上所述的回油毛细管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有益之处至少包括:(1)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采用上、下对称绕圈的结构,增大的回油毛细管的减振效果;(2)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设置保护套,使得回油毛细管的使用寿命延长;(3)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安装结构,将回油毛细管安装于压机吸气管下方,并远离压机吸气管,减小了回油毛细管的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与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毛细接管与压机吸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回油毛细管与底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回油毛细管;11-上绕圈结构;12-下绕圈结构;13-毛细接管;2-保护套;3-过滤器;4-底盘;5-压机吸气管;6-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技术中关于位置的上、下的设定为工作位置,但结构本身不受该工作位置的限制和约束。参见附图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所述回油毛细管1具有上绕圈结构11和下绕圈结构12;所述上绕圈结构11与下绕圈结构12为圈数相同、方向相同的对称互换结构。通过在所述回油毛细管1上设置对称的上绕圈结构11和下绕圈结构12,使得所述回油毛细管1能够稳定进行回油;同时,所述绕圈结构能够增加回油毛细管1的管路长度,从而增加回油路径,使得回油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所述上绕圈结构和下绕圈结构能够同时减振,增大了减振效果,使得在回油过程中,回油毛细管1的管路更加稳定。因此,采用本技术的空调回油毛细管,使得空调外机的回油效率能够得到提高,从而改善外机性能,提高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圈数为一圈;使得在保证所述回油毛细管1正常进行回油时,仍具有适宜的总长度。所述回油毛细管1外部设有保护套2;通过设置所述保护套2,使得所述回油毛管1的管壁能够在工作中保持完好,防止磨损,避免了因管路磨损影响回油作业,进而提高了空调的性能。优选的,所述保护套2为PVC护套;采用PVC材质的保护套2,能够使所述保护套2更适用于所述回油毛细管1的工作环境。所述保护套2与所述回油毛细管1的两端部之间具有间隔L;避免了在焊接时,保护套2被点燃的隐患。优选的,所述间隔L大于或等于60mm;使得所述间隔在能够避免保护套2在焊接时被点燃的同时,管路无需因设置保护套2而增加长度。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回油毛细管1,所述回油毛细管1的上绕圈结构11与过滤器3的一端固定;下绕圈结构12通过毛细接管13与压机吸气管5连通。通过在所述过滤器3和所述压机吸气管5之间设置上述空调回油毛细管的安装结构,使得所述回油毛细管1能够稳定进行回油,使得回油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所述绕圈结构具有减振效果,上、下绕圈结构能够同时减振,使减振效果增大;使得在回油过程中,回油毛细管1的管路稳定。所述毛细接管13上设有至少一个U形弯;通过在所述毛细接管13上设置U形弯,使得由回油毛细管1流入压机吸气管5时,管路长度能够进一步增加;同时,所述U形弯具有减振效果,使得所述毛细接管13在收到所述压机吸气管5工作时的振动带来的振动时,能够使管路得到稳定。所述回油毛细管1布置于所述压机吸气管5的下方,并远离所述压机吸气管5;由于所述回油毛管1与底盘4具有一定距离,使得压机吸气管5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对所述回油毛管1的影响降低,从而保证了所述回油毛细管1内的回油稳定。所述回油毛细管1与底盘的距离为H;所述距离H的长度为30mm≤H≤40mm;防止由于距离过小以及安装变形而容易与底盘4干涉。所述毛细接管13的管壁与所述压机吸气管5的管壁通过橡胶固定管连接固定;使得所述毛细接管13能够保持稳定。所述毛细接管13向上延伸经过所述回油毛管1的上绕圈结构11,并与上绕圈结构11通过扎带6固定;所述过滤器3的另一端向下延伸经过所述回油毛管1的下绕圈结构12,并与下绕圈结构12通过扎带6固定;通过设置扎带,使得所述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毛细管(1)具有上绕圈结构(11)和下绕圈结构(12);所述上绕圈结构(11)与下绕圈结构(12)为圈数相同、方向相同的对称互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毛细管(1)具有上绕圈结构(11)和下绕圈结构(12);所述上绕圈结构(11)与下绕圈结构(12)为圈数相同、方向相同的对称互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毛细管(1)外部设有保护套(2);所述保护套(2)与所述回油毛细管(1)的两端部之间具有间隔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为PVC护套,所述间隔L大于或等于60mm,所述圈数为一圈。


4.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的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回油毛细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毛细管(1)的上绕圈结构(11)与过滤器(3)的一端固定;下绕圈结构(12)通过毛细接管(13)与压机吸气管(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回油毛细管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接管(13)上设有至少一个U形弯。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恒吴锦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