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710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能够统一在对混合式螺杆压缩机内的内螺杆转子轴系和叶轮转子轴系进行供油及油冷却,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压缩机上设有吸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在第一回路内,油分离器底部设有油分供油总管,油分供油总管分为油分供油分管一与油分供油分管二两回路,油分供油分管一上设有油路单向阀,油分供油分管二与所述离心油路油槽连通,离心油路油槽内设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齿轮油泵上设有连通的油泵出油管,油泵出油管与油分供油分管一连通,其连通端与油冷却器连通,油冷却器上设有温控三通阀,温控三通阀上连通有油路过滤器,油路过滤器一端与螺杆侧供油总管连通,另一端与离心侧供油总管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杆压缩机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螺杆压缩机具有运行压头高,对湿压缩容忍余量大,运行范围宽广,适用于多种制冷剂应用时,可以通过较小的改动来适应不同制冷剂的热物性和压缩特点,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等特点,因此大量的应用于冷冻冷藏机组以及风冷热泵机组中。基于螺杆压缩机内螺杆转子轴系和叶轮转子轴系的不同的润滑油供油系统和油冷却系统的需求,那么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供油系统和油冷却系统必然是极其重要的。兼顾二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但如果采用完全独立的两套油路系统和油冷却系统,其必然过于复杂。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套完整的供油系统来实现分别向离心叶轮机械部分和螺杆转子机械部分分别实现供油和油冷却,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目前,公开号为CN11123719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润滑螺杆压缩机内部轴承的油路结构,所述螺杆压缩机内部设置有一对阴阳转子以及内部轴承组,所述螺杆压缩机内部还设置有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高压区,所述油路通道的另一端途径用于放置轴承件的轴承位后至所述阴阳转子的回油处且在所述阴阳转子的回油处形成低压区。上述装置虽然长期稳定有效的为轴承提供足够的油流量来保证轴承的润滑和冷却,但在对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内的内螺杆转子轴系和叶轮转子轴系,其各自有不同特点和需求,故需要选用一套简单完整的供油系统来分别实现两部分的供油和油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r>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为离心叶轮机械和螺杆转子机械提供两套不同的供油系统和油冷却系统的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吸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其内设有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用以润滑油回油供油回路和油冷却、离心侧和螺杆侧的供油与启动停机过程的供油,所述第一回路包括油分离器、离心油路油槽、油冷却器、螺杆侧供油总管与离心侧供油总管,所述油分离器底部设有油分供油总管,所述油分供油总管分为油分供油分管一与油分供油分管二两回路,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上设有油路单向阀,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二与所述离心油路油槽连通,所述离心油路油槽内设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所述齿轮油泵上设有连通的油泵出油管,所述油泵出油管与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连通,其连通端与所述油冷却器连通,所述油冷却器上设有温控三通阀,所述温控三通阀上连通有油路过滤器,所述油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螺杆侧供油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离心侧供油总管连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侧供油总管上设有螺杆供油油路截止电磁阀,所述离心侧供油总管上设有离心油路供油压力调节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油路油槽上设有油槽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侧总供油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为螺杆排气侧轴承供油管路,另一路为螺杆吸气侧供油管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缩机底部设有连通的离心侧总回油管路,所述离心侧总回油管路与所述离心油路油槽连通,所述离心油路油槽上还设有连通的油槽压力平衡管路,所述油槽压力平衡管路与压缩机连通,其上设有平衡管路电磁阀。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考虑离心叶轮机械和螺杆转子机械各自不同的供油系统和油冷却系统的特点,采用公用油路设计,实现两套不同的机械供油,既可以实现离心叶轮侧的预润滑,运行供油,延迟供油的特征;也可以实现螺杆转子侧的启动前避免油压缩,运行供油,总体设计合理,运行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原理图。图中,101、压缩机;102、油分离器;103、油路单向阀;104、油冷却器;105、温控三通阀;106、油路过滤器;107、离心油路油槽;108、齿轮油泵;109、螺杆供油油路截止电磁阀;110、离心油路供油压力调节阀;120、油分油压传感器;121、油槽压力传感器;122、离心供油油路压力传感器;123、平衡管路电磁阀;201、排气管路;202、油分供油总管;203、油分供油分管一;204、油分供油分管二;205、油泵出油管;206、油冷出油管路;207、油管汇油管路;208、油路过滤器出口管路;209、螺杆侧供油总管;210、离心侧供油总管;211、螺杆排气侧供油管路;212、螺杆吸气侧供油管路;213、离心侧总回油管路;214、油槽压力平衡管路;224、吸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101的风冷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如图1所示,压缩机101上设有吸气管路224与回气管路,其内设有第一回路,第一回路用以润滑油回油供油回路和油冷却、离心侧和螺杆侧的供油与启动停机过程的供油,第一回路包括油分离器102、离心油路油槽107、油冷却器104、螺杆侧供油总管209与离心侧供油总管210,油分离器102底部设有油分供油总管202,油分供油总管202分为油分供油分管一203与油分供油分管二204两回路,油分供油分管一203上设有油路单向阀103,油分供油分管二204与离心油路油槽107连通,离心油路油槽107内设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108,齿轮油泵108上设有连通的油泵出油管205,油泵出油管205与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203连通,其连通端与油冷却器104连通,油冷却器104上设有温控三通阀105,温控三通阀105上连通有油路过滤器106,油路过滤器106一端与螺杆侧供油总管209连通,另一端与离心侧供油总管210连通。螺杆侧供油总管209上设有螺杆供油油路截止电磁阀109,离心侧供油总管210上设有离心油路供油压力调节阀110,所述离心油路油槽107上设有油槽压力传感器121。螺杆侧总供油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为螺杆排气侧供油管路211,另一路为螺杆吸气侧供油管路212。压缩机101底部设有连通的离心侧总回油管路213,离心侧总回油管路213与离心油路油槽107连通,离心油路油槽107上还设有连通的油槽压力平衡管路214,油槽压力平衡管路214与压缩机101连通,其上设有平衡管路电磁阀123。如图1所示,在对润滑油回油供油回路和油冷却回路时:油分离器102顶部设置有油分油压传感器120,油分离器102用以分离在油分离器102底部的润滑油经油分供油总管202,分成两路,分别是油分供油分管一203和油分供油分管二204,经过油分供油分管二204,这部分润滑油进入到离心油路油槽107中,离心油路油槽107内置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108,齿轮油泵108将润滑油加压后,排出到油泵出油管205,并和油分供油总管202的润滑油混合后进入到油冷却器104,温控三通阀105的目的是控制三通阀出口的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典型的供油温度设定值为48℃~55℃,温控三通阀105将进入到油冷却器104并降温后的润滑油经油冷出油管路206和未经过油冷却器104的润滑油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吸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其内设有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用以润滑油回油供油回路和油冷却、离心侧和螺杆侧的供油与启动停机过程的供油,所述第一回路包括油分离器、离心油路油槽、油冷却器、螺杆侧供油总管与离心侧供油总管,所述油分离器底部设有油分供油总管,所述油分供油总管分为油分供油分管一与油分供油分管二两回路,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上设有油路单向阀,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二与所述离心油路油槽连通,所述离心油路油槽内设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所述齿轮油泵上设有连通的油泵出油管,所述油泵出油管与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连通,其连通端与所述油冷却器连通,所述油冷却器上设有温控三通阀,所述温控三通阀上连通有油路过滤器,所述油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螺杆侧供油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离心侧供油总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吸气管路与回气管路,其内设有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用以润滑油回油供油回路和油冷却、离心侧和螺杆侧的供油与启动停机过程的供油,所述第一回路包括油分离器、离心油路油槽、油冷却器、螺杆侧供油总管与离心侧供油总管,所述油分离器底部设有油分供油总管,所述油分供油总管分为油分供油分管一与油分供油分管二两回路,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上设有油路单向阀,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二与所述离心油路油槽连通,所述离心油路油槽内设有浸没式的齿轮油泵,所述齿轮油泵上设有连通的油泵出油管,所述油泵出油管与所述油分供油分管一连通,其连通端与所述油冷却器连通,所述油冷却器上设有温控三通阀,所述温控三通阀上连通有油路过滤器,所述油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螺杆侧供油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离心侧供油总管连通。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萍君陈利军陈武周惠颖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