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顶部固定设置有机盒,所述机盒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圈上固定设置有铝箔片,所述铝箔片外圈上固定设置有环形钢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铝箔片和环形钢丝,由于铝箔片具有可塑型性能,可以通过手部挤压铝箔片,改变铝箔片的开口朝向及大小,可防止现有供暖器的出风口过大,热气流铺设面过大,导致过多热气流无法流送至指定物品及使用者附近,提高物品烘干效率及使用者取暖舒适度,且环形钢丝对铝箔片二次塑型,可降低铝箔片受外力形变频率,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取暖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反射式取暖器,以它体积小,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在流动性较大的人群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但是原有的反射式取暖器,其只能将热气传到反射锅直对的方向,存在供热不均匀的缺陷,并且常时间不改变反射锅方向,容易引燃易燃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克服这一缺陷,现有的取暖器取暖范围不易进行调节,取暖效率不高,造成能源浪费,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节能型便于调节的取暖器,以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公告号:CN201721251268.8),可得知一种节能型便于调节的取暖器,包括配重底座,所述配重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取暖器箱体,所述取暖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光板、加热灯管和防护网,所述反光板、加热灯管和防护网在取暖器箱体中从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加热灯管为S形灯管,所述取暖器箱体的开口处通过铰链设置有聚光板。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该装置不具备开口大小及气流流经朝向调节功能,在对小体积物品或区域供热时,过多热气流流失,影响使用者取暖舒适度及物品烘干效率;2、现有装置易出现忘记关闭电热丝功能,部分物品烘干时长过长,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且耗费大量电能源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通过安装有铝箔片和环形钢丝,由于铝箔片具有可塑型性能,可以通过手部挤压铝箔片,改变铝箔片的开口朝向及大小,可防止现有供暖器的出风口过大,热气流铺设面过大,导致过多热气流无法流送至指定物品及使用者附近,提高物品烘干效率及使用者取暖舒适度,且环形钢丝对铝箔片二次塑型,可降低铝箔片受外力形变频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顶部固定设置有机盒,所述机盒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前侧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且电热丝为S型结构,所述机盒内中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且蓄电池延伸至机盒外侧,所述机盒后壁左侧固定设置有时控开关且时控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时控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蓄电池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外圈上固定设置有铝箔片,所述铝箔片外圈上固定设置有环形钢丝;所述凹槽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插接有内杆,两组所述内杆前侧固定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前壁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挂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下表面粘贴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铝箔片厚度优选为1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网罩优选为不锈钢材质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钢丝直径为0.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通过安装有时控开关和电热丝,可以通过时控开关设置电热丝的运行时长,减免因忘记关闭供暖装置,引起不必要的电力损耗,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用电量。2.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通过安装有铝箔片和环形钢丝,由于铝箔片具有可塑型性能,可以通过手部挤压铝箔片,改变铝箔片的开口朝向及大小,可防止现有供暖器的出风口过大,热气流铺设面过大,导致过多热气流无法流送至指定物品及使用者附近,提高物品烘干效率及使用者取暖舒适度,且环形钢丝对铝箔片二次塑型,可降低铝箔片受外力形变频率。3.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通过安装有伸缩杆和网罩,可以通过朝向前侧拉出网罩,使网罩的外圈网格移至凹槽外侧,可增加网罩搭物量,且挂钩的设置,便于网罩前侧挂设烘干物品。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的安装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的网罩与伸缩杆连接部分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撑杆;3、安装板;4、铝箔片;5、网罩;6、电热丝;7、凹槽;8、挂钩;9、伸缩杆;10、内杆;11、蓄电池;12、时控开关;13、机盒;14、环形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撑杆2,所述撑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机盒13,所述机盒13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前侧中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6且电热丝6为S型结构,所述机盒13内中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1且蓄电池11延伸至机盒13外侧,所述机盒13后壁左侧固定设置有时控开关12且时控开关1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时控开关12的信号输出端与蓄电池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安装板3外圈上固定设置有铝箔片4,所述铝箔片4外圈上固定设置有环形钢丝14;所述凹槽7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内插接有内杆10,两组所述内杆10前侧固定设置有网罩5,所述网罩5前壁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挂钩8。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安装有时控开关12和电热丝6,可以通过时控开关12设置电热丝6的运行时长,减免因忘记关闭供暖装置,引起不必要的电力损耗,实现自动化控制节省用电量,通过安装有铝箔片4和环形钢丝14,由于铝箔片14具有可塑型性能,可以通过手部挤压铝箔片4,改变铝箔片4的开口朝向及大小,可防止现有供暖器的出风口过大,热气流铺设面过大,导致过多热气流无法流送至指定物品及使用者附近,提高物品烘干效率及使用者取暖舒适度,且环形钢丝14对铝箔片4二次塑型,可降低铝箔片4受外力形变频率,通过安装有伸缩杆9和网罩5,可以通过朝向前侧拉出网罩5,使网罩5的外圈网格移至凹槽7外侧,可增加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n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撑杆(2),所述撑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机盒(13),所述机盒(13)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前侧中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6)且电热丝(6)为S型结构,所述机盒(13)内中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1)且蓄电池(11)延伸至机盒(13)外侧,所述机盒(13)后壁左侧固定设置有时控开关(12)且时控开关(1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时控开关(12)的信号输出端与蓄电池(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n所述安装板(3)外圈上固定设置有铝箔片(4),所述铝箔片(4)外圈上固定设置有环形钢丝(14);/n所述凹槽(7)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内插接有内杆(10),两组所述内杆(10)前侧固定设置有网罩(5),所述网罩(5)前壁顶部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挂钩(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控制供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
所述底座(1)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撑杆(2),所述撑杆(2)顶部固定设置有机盒(13),所述机盒(13)前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前侧中部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6)且电热丝(6)为S型结构,所述机盒(13)内中部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1)且蓄电池(11)延伸至机盒(13)外侧,所述机盒(13)后壁左侧固定设置有时控开关(12)且时控开关(1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时控开关(12)的信号输出端与蓄电池(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安装板(3)外圈上固定设置有铝箔片(4),所述铝箔片(4)外圈上固定设置有环形钢丝(14);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博,
申请(专利权)人:森特思上海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