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840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它包括电加热单元,带绝热层的保温壳体,热用户,技术要点是:在保温壳体内侧设置有耐热板,在保温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通过电控装置控制的电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向上装有热辐射吸收板;该热辐射吸收板上部的保温壳体内装有固体蓄热介质,在固体蓄热介质内还分布有立式粗热管;所述粗热管和细热管,以粗热管在下细热管在上的结构同轴竖直套装而成;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粗热管上部的冷凝段内,细热管的冷凝段通过散热金属板连接放热介质腔体;该放热介质腔体通过管道及热用户相连通,返回的放热介质返回到放热介质腔体内构成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体电蓄热
,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热管的导热特性,优化固体蓄热介质蓄热和放热工作过程的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固体电蓄热装置为了蓄热,每千瓦电功率要配置40公斤至100公斤重的固体蓄热介质,设备厂家不宜整机出厂电输入功率大于5千瓦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原因是不便于搬动和运输。为克服固体电蓄热装置过于笨重的缺点,有些厂家在研究易于装配的组合结构,想达到用户可以自己方便安装的程度。当用户购买固体电蓄热装置时,解决设备厂家派专业技术员工到现场,在保温壳体内部砌筑块状结构的固体蓄热介质,再将砌筑的固体蓄热介质结构内阵列安装的电加热元件,连接成可在设备额定电压工作的电加热单元。在保温壳体外侧还要安装热风换热器、换热风机及循环风管道等部件,现场施工完毕还要用专业工程师调试才能使用的现状。如果,能将电加热元件在工厂车间制成,不需要依托固体蓄热介质结构支撑即插即用的电加热单元;能用简单的灌装工艺代替技术要求高的砌筑工艺安装固体蓄热介质;并用新的热输出结构简化以热风换热器、换热风机及循环风管道等构成的热输出结构,是实现厂家不需要派专业技术员工到达现场交付设备的关键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从而实现用户能像在商店购买家用电器那样不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按设备随机说明书完成设备安装,降低设备交付成本。本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它包括有:电加热单元,电控制装置,带绝热层的保温壳体,固体蓄热介质,放热介质管道,热用户,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壳体内侧设置有一层耐热金属板层,在保温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通过电控制装置及电缆控制的电加热单元,该电加热单元向上装有热辐射吸收板;该热辐射吸收板上部的保温壳体空腔内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在固体蓄热介质之间还分布有立式圆柱体粗热管,该立式圆柱体粗热管与保温壳体空腔等高;在立式圆柱体粗热管顶部与耐热金属板层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双温热管组件的通孔,保温壳体顶部还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孔;所述双温热管组件是由工作温度等于固体蓄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粗热管和工作温度等于放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细热管,以粗热管在下细热管在上的结构同轴竖直套装而成;多根从保温壳体外侧经双温热管组件孔竖在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双温热管组件的粗热管金属圆柱体外立面与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的固体蓄热介质紧密接触,粗热管蒸发段端头接触热辐射吸收板的上表面;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粗热管上部的冷凝段内,细热管的冷凝段通过散热金属板连接放热介质腔体;该放热介质腔体通过放热介质输出接口依次与带放热介质的管道及热用户相连通,从热用户返回的放热介质管道则与放热介质输入接口相连通而构成回路。本技术所述的电加热单元是用若干只电加热管、电加热带、电加热板、电加热丝或PTC发热陶瓷等电加热元件在托盘内经固定连接成多组,每组接通电源后都能稳定发热的功能模块。本技术所述的固体蓄热介质是指普通耐火浇筑料、相变蓄热材料耐火浇筑料、工业食盐颗粒、煅烧红铁矿颗粒或碎石骨料的散装固体材料;本技术所述放热介质腔体,是吸收设在各细热管冷凝端散热金属板热能的蒸汽汽包构件,或是设在各细热管冷凝端散热金属板上的吸热金属管,经串、并连接制成的金属构件;本技术所述的电控制装置是设置、存储蓄热和放热参数,按蓄热和放热参数工作的智能执行部件;本技术所述的热辐射吸收板是耐高温的铸铁板;本技术所述的粗热管是用可以在80℃至550℃范围内将电加热单元的热能传递给固体蓄热介质,并能吸收固体蓄热介质的热量给细热管蒸发段加热,壁厚1.0mm至20mm的耐热金属管,经抽真空注入工作介质制成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本技术所述的细热管是可按放热介质要求温度设定工作温度,壁厚0.2mm至5mm的耐热金属管,经抽真空注入工作介质制成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本技术所述的放热介质是包括水、水蒸汽、空气、导热油或防冻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粗热管置于固体蓄热介质内,利用热管高效的传热性能减小了电加热单元热能存入固体蓄热介质的热阻,粗热管柱体较大的金属外立面与固体蓄热介质紧密接触增加了固体蓄热介质导热的接触面,提高了固体蓄热介质吸热和放热的能力。用细热管代替热风换热器、换热风机及循环风管道的放热结构简化了安装结构;用灌装浇注料或颗粒料做固体蓄热介质的施工工艺代替砌筑块状固体蓄热介质的施工工艺降低了安装难度;尤其是蒸发段置于粗热管冷凝段内的细热管,利用热管的恒温特性可以使放热介质的输出温度钳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蒸汽输出结构示意简图;附图中主要部件序号说明如下:1保温壳体,2固体蓄热介质,3电加热单元,4粗热管,5细热管,6散热金属板,7放热金属管,8放热介质输入接口,9放热介质输出接口,10管道,11电控制装置,12热用户,13蒸汽汽包,14蒸汽输出接口,15补水口,16耐热金属板,17放热介质,18热辐射吸收板,19金属顶板,20双温热管组件的通孔,21固体蓄热介质孔,22控制电缆,23热蒸汽。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1为带绝热层的保温壳体,2为固体蓄热介质,3为电加热单元,11为电控制装置,12为热用户;在保温壳体1内侧设置有一层耐热金属板层16,在保温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通过电控制装置11及电缆22控制的电加热单元3,该电加热单元3向上装有热辐射吸收板18;该热辐射吸收板18上部的保温壳体空腔内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2,在固体蓄热介质之间还分布有立式圆柱体粗热管4,该立式圆柱体粗热管与保温壳体空腔等高;在立式圆柱体粗热管顶部与耐热金属板层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双温热管组件的通孔20,保温壳体顶部还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孔21;所述双温热管组件是由工作温度等于固体蓄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粗热管和工作温度等于放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细热管5,以粗热管4在下细热管5在上的结构同轴竖直套装而成;多根从保温壳体外侧经双温热管组件孔竖在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双温热管组件的粗热管金属圆柱体外立面与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的固体蓄热介质2紧密接触,粗热管蒸发段端头接触热辐射吸收板的上表面;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粗热管上部的冷凝段内,细热管的冷凝段通过散热金属板6连接放热介质腔体;该放热介质腔体通过放热介质输出接口9依次与带放热介质的管道10及热用户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它包括有:电加热单元,电控制装置,带绝热层的保温壳体,固体蓄热介质,放热介质管道,热用户,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壳体内侧设置有一层耐热金属板层,在保温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通过电控制装置及电缆控制的电加热单元,该电加热单元向上装有热辐射吸收板;该热辐射吸收板上部的保温壳体空腔内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在固体蓄热介质之间还分布有立式圆柱体粗热管,该立式圆柱体粗热管与保温壳体空腔等高;在立式圆柱体粗热管顶部与耐热金属板层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双温热管组件的通孔,保温壳体顶部还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孔;所述双温热管组件是由工作温度等于固体蓄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粗热管和工作温度等于放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细热管,以粗热管在下细热管在上的结构同轴竖直套装而成;多根从保温壳体外侧经双温热管组件孔竖在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双温热管组件的粗热管金属圆柱体外立面与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的固体蓄热介质紧密接触,粗热管蒸发段端头接触热辐射吸收板的上表面;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粗热管上部的冷凝段内,细热管的冷凝段通过散热金属板连接放热介质腔体;该放热介质腔体通过放热介质输出接口依次与带放热介质的管道及热用户相连通,从热用户返回的放热介质管道则与放热介质输入接口相连通而构成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双温热管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它包括有:电加热单元,电控制装置,带绝热层的保温壳体,固体蓄热介质,放热介质管道,热用户,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壳体内侧设置有一层耐热金属板层,在保温壳体内侧底部设置有通过电控制装置及电缆控制的电加热单元,该电加热单元向上装有热辐射吸收板;该热辐射吸收板上部的保温壳体空腔内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在固体蓄热介质之间还分布有立式圆柱体粗热管,该立式圆柱体粗热管与保温壳体空腔等高;在立式圆柱体粗热管顶部与耐热金属板层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安装双温热管组件的通孔,保温壳体顶部还设置有固体蓄热介质孔;所述双温热管组件是由工作温度等于固体蓄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粗热管和工作温度等于放热介质温度靠重力驱动的细热管,以粗热管在下细热管在上的结构同轴竖直套装而成;多根从保温壳体外侧经双温热管组件孔竖在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双温热管组件的粗热管金属圆柱体外立面与固体蓄热介质腔体内的固体蓄热介质紧密接触,粗热管蒸发段端头接触热辐射吸收板的上表面;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粗热管上部的冷凝段内,细热管的冷凝段通过散热金属板连接放热介质腔体;该放热介质腔体通过放热介质输出接口依次与带放热介质的管道及热用户相连通,从热用户返回的放热介质管道则与放热介质输入接口相连通而构成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单元是指用若干只电加热管、电加热带、电加热板、电加热丝或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世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