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体及红外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82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体及红外燃烧器,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蜂窝体和下蜂窝体,所述上蜂窝体具有若干气孔,所述下蜂窝体具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密度大于所述气孔的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蜂窝体,其通过将下蜂窝体的进气孔密度设计为大于上蜂窝体的气孔密度,以避免气孔与进气孔构成直孔结构,从而使得下蜂窝体能够阻挡外部辐射热直接进入到炉头内部,有效降低了炉头和灶具内部的温升,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使燃烧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下端面传播,降低回火风险,提高燃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体及红外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红外燃烧器的蜂窝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金属红外燃气灶的金属蜂窝体都是采用的直孔结构,燃烧时部分辐射热直接向炉头内部辐射,导致炉头和灶具内部温度很高,影响红外燃气灶的使用寿命。另外,混合气体在炉头内无法得到充分的预热,燃烧器热效率不高,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蜂窝体,其结构简单,通过将下蜂窝体的孔隙率设计为高于上蜂窝体的孔隙率,从而使得下蜂窝体能够有效阻挡外部辐射热进入炉头内部,降低炉头和灶具内部的温升,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同时可达到对预热混合气体,提高热效率和降低回火风险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窝体的制备方法。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蜂窝体或者应用该蜂窝体的制备方法的红外燃烧器。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蜂窝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蜂窝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蜂窝体和下蜂窝体,所述上蜂窝体具有若干气孔,所述下蜂窝体具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密度大于所述气孔的密度。进一步地,所述下蜂窝体为多孔蓄热层,且所述下蜂窝体与所述上蜂窝体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下蜂窝体由非金属材料发泡制成或金属材料发泡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上蜂窝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蜂窝体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一种蜂窝体的制备方法,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上蜂窝体;S2:将可非金属材料发泡,并将制备好的上蜂窝体放置于正在发泡非金属材料的顶部;S3:非金属材料发泡并向上蜂窝体的气孔里面进行渗透;S4:非金属材料发泡完成并形成定型的下蜂窝体,得到预制蜂窝体;S5:将预制蜂窝体高温烧结,形成复合材料蜂窝体。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上蜂窝体;S2':将金属熔液发泡;S3':在金属熔液发泡完成后,将制备好的上蜂窝体下端竖向插设于已完成发泡金属熔液里面;S4':使金属熔液冷却,形成金属材料蜂窝体。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将金属熔液发泡包括:先将金属粉末和发泡剂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加热至金属粉末熔点以上,使金属熔液发泡。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将金属熔液发泡包括:先将金属粉末加热至熔点以上,然后将发泡剂加入到金属熔液中,使金属熔液发泡。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红外燃烧器,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红外燃烧器,其具有如上所述的一种蜂窝体,或者应用如上所述的蜂窝体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蜂窝体,其通过将下蜂窝体的进气孔密度设计为大于上蜂窝体的气孔密度,以避免气孔与进气孔构成直孔结构,从而使得下蜂窝体能够阻挡外部辐射热直接进入到炉头内部,有效降低了炉头和灶具内部的温升,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可靠性;2、本技术的蜂窝体,可使燃烧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下端面传播,降低回火风险,提高燃烧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蜂窝体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蜂窝体,蜂窝体1包括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上蜂窝体11和下蜂窝体12,蜂窝体1中心处设有贯穿上蜂窝体11和下蜂窝体12的中心通孔101,上蜂窝体11具有若干气孔111,下蜂窝体12具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孔121,进气孔121的密度大于气孔111的密度,燃气从进气孔121传输至气孔111并在上蜂窝体11上表面进行燃烧。本实施例的一种蜂窝体,其通过上蜂窝体11和下蜂窝体12固定连接在一起,便于加工成型,并且将下蜂窝体12的进气孔121密度设计为大于上蜂窝体11的气孔111密度,以避免位于上方的气孔111与位于下方的进气孔121构成直孔结构,从而使得下蜂窝体12能够阻挡外部辐射热直接进入到炉头内部,有效降低了炉头和灶具内部的温升,提高产品耐用性和可靠性;此外,可使燃烧火焰更难于向蜂窝体1下端面传播,降低回火风险,提高燃烧稳定性。优选地,下蜂窝体12为多孔蓄热层,从而使得下蜂窝体12能够将朝向炉头内部辐射的辐射热吸收,并且对流经进气孔121的混合气体进行预热,从而使得预热后的混合气体在上蜂窝体11上形成超焓燃烧,提高热效率,避免能源浪费。下蜂窝体12与上蜂窝体11固定连接在一起,以便于下蜂窝体12和上蜂窝体11加工成型,同时保证下蜂窝体12能够用于吸收朝向炉头内部辐射的辐射热,降低炉头和灶具内部的温升,并充分利用所吸收的辐射热来预热混合气体,提高热效率;此外,保证上蜂窝体11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排放。优选地,下蜂窝体12由非金属材料发泡制成或金属材料发泡制成,以使下蜂窝体12能够有效阻挡来自外部辐射热进入炉头内部,并将所吸收的辐射热储存起来用于预热流经进气孔121的混合气体,从而使红外燃烧器的热效率更高。更优选地,下蜂窝体12为发泡陶瓷或发泡金属。在本实施例中,下蜂窝体12为发泡陶瓷,由陶瓷材料发泡制成。优选地,上蜂窝体11由金属材料制成,以避免上蜂窝体11即蜂窝体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的上蜂窝体11,其可由带状金属材料盘绕形成或者由彼此相邻布置的若干金属管制成。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种蜂窝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上蜂窝体11;具体地,采用带状金属材料盘绕形成上蜂窝体11,或者将若干金属管集聚成束形成上蜂窝体11待用。S2:将非金属材料发泡,并将制备好的上蜂窝体11放置于正在发泡非金属材料的顶部;具体地,采用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材料)与发泡剂配合制备下蜂窝体12,并且在非金属材料(如陶瓷材料)进行发泡的同时,将提前制备好的上蜂窝体11放置于正在发泡的非金属材料顶部,以便于部分非金属材料在发泡过程中渗透进入上蜂窝体11的气孔111里面。S3:非金属材料发泡并向上蜂窝体11的气孔111里面进行渗透;具体地,在非金属材料发泡过程,部分非金属材料渗透进入上蜂窝体11的气孔111里面,以使上蜂窝体11与发泡非金属材料固定连接在一起,如此可省去上蜂窝体11与下蜂窝体12之间的固定连接工序,利于提高生产制造效率。S4:非金属材料发泡完成并形成定型的下蜂窝体12,得到预制蜂窝体;S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蜂窝体(11)和下蜂窝体(12),所述上蜂窝体(11)具有若干气孔(111),所述下蜂窝体(12)具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孔(121),所述进气孔(121)的密度大于所述气孔(111)的密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蜂窝体(11)和下蜂窝体(12),所述上蜂窝体(11)具有若干气孔(111),所述下蜂窝体(12)具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孔(121),所述进气孔(121)的密度大于所述气孔(111)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蜂窝体(12)为多孔蓄热层,且所述下蜂窝体(12)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琦刘凯罗长兵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