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96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窝发热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发热体外框和发热结构,所述发热体外框的底部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且其顶部设有火孔,所述空腔内充填有由若干所述发热结构构成的发热层,所述发热结构设有供燃气通过的通孔和/或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蜂窝发热体,其结构简单,便于快速装配,热震性好,不易开裂,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发热体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红外燃气灶上的蜂窝体。
技术介绍
市面上红外灶的蜂窝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耐高温的陶瓷材料成型而成,另一类是以耐高温的金属薄带盘绕而成。针对陶瓷蜂窝体易开裂的问题,通过在材料以及工艺等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易开裂问题,并且陶瓷蜂窝体因为强度方面的考量,结构基本为平板状,对产品外观设计限制较多。金属薄带盘绕式的蜂窝体因为金属材料较好的耐热震性和质感受到市场的欢迎,但盘绕的方式也限制了蜂窝体的外轮廓形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结构简单,不易开裂。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蜂窝发热体,包括具有空腔的发热体外框和发热结构,所述发热体外框的底部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且其顶部设有火孔,所述空腔内充填有由若干所述发热结构构成的发热层,所述发热结构设有供燃气通过的通孔和/或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层由水平排布成一层的若干所述发热结构构成,所述发热结构设有所述通孔和/或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孔隙。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结构设有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呈由下向上倾斜或者垂直向上布置;或者所述发热结构设有所述通孔,并且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孔隙,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气口或/和所述孔隙相连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层由相互堆叠的若干所述发热结构构成。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结构设有所述通孔,在垂直方向上相邻所述通孔相连通;或者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所述孔隙,在垂直方向上相邻所述孔隙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结构设有所述通孔,并且所述发热结构之间形成有孔隙,所述通孔与相邻的所述通孔和/或相邻的所述孔隙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呈由下向上倾斜或者垂直向上布置。进一步地,在垂直方向上相邻所述通孔相连通,或者在垂直方向上所述通孔与相邻所述孔隙相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结构包括具有所述通孔的燃烧管和间隔设置在所述燃烧管外表面的若干凸棱,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沟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蜂窝发热体,其结构简单,通过在发热体外框内柔性充填由若干发热结构构成的发热层,省去了焊接固定工序,有利于快速装配;2、本技术的蜂窝发热体,与疏松的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薄带盘绕式蜂窝体相比,热震性更好,更不易开裂,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发热体的剖视图,图中以发热结构规则排列为例;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发热体外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蜂窝发热体的俯视图,图中隐去了发热体外框的顶部;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发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包括具有空腔101的发热体外框1和若干发热结构2,发热体外框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102且其顶部设有火孔103,空腔101内充填有由若干发热结构2构成的发热层,发热结构2设有供燃气通过的通孔201和/或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20。本实施例的蜂窝发热体,其结构简单,通过在发热体外框1内柔性充填由若干发热结构2构成的发热层,省去了焊接固定工序,有利于快速装配;并且与疏松的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薄带盘绕式蜂窝体相比,蜂窝发热体的热震性更好,更不易开裂,从而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优选地,发热体外框1由耐高温的金属制成,以确保发热体外框1具有较好的耐热震性,即便有烹饪的溢液滴下,发热体外框1也不会出现开裂现象。本实施例中,发热体外框1的顶部开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火孔103,如此可便于燃气通过和/或排放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外框1可以设计成顶部敞开,由靠近发热体外框1顶部的通孔201/或孔隙20充当火孔,以节省制造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如图2或图4所示,进一步地,发热层由相互堆叠的若干发热结构2构成,如此确保发热层具有足够的厚度,便于发热层的上端将燃烧热量向下传导和辐射,以加热发热层的下端和发热体外框1的底部,从而实现对流经发热层的燃气进行充分预热,进而使被预热的燃气在火孔103处形成超焓燃烧,有效增强红外辐射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发热结构2具有通孔201,并且发热结构2之间也形成有孔隙20,通孔201与相邻的通孔201和/或相邻的孔隙20相连通,如此,发热结构2的通孔201和发热结构2之间的孔隙20共同组成了蜂窝发热体燃烧所需的微燃烧室,保证蜂窝发热体具有极高的孔隙率,进而有利于增强燃烧热量的高温辐射输出率,实现提高红外辐射加热效率。优选地,通孔201呈由下向上倾斜或者垂直向上布置,以提高垂直方向上热量传导率和辐射率。具体地,发热层由若干发热结构2规则堆叠的形成,通孔201呈垂直向上布置,并且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通孔201的配合连通面积最大,保证燃气单位输送率最高,并且便于发热层的上端将燃烧热量在竖直方向上向下传导和辐射,以加热发热层的下端,从而实现对流经发热层的燃气进行充分预热,使得燃气在火孔103处形成超焓燃烧,进一步增强红外辐射加热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垂直方向上通孔201还可以设计为与相邻孔隙20相连通;或者,发热层直接由若干发热结构2不规则堆叠形成。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发热结构2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进气口102的直径或者发热结构2的下端横截面积大于进气口102的面积,以避免部分发热结构2从进气口102中掉落而影响蜂窝发热体的可靠性。具体地,发热结构2包括具有通孔201的燃烧管21和间隔设置在燃烧管21外表面的若干凸棱22,凸棱22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沟槽202,以使发热结构2呈多孔发热介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发热层的孔隙率。更具体地,凸棱22呈从燃烧管21的外侧壁下端沿向上延伸至燃烧管21的外侧壁上端沿设置,以使凸棱22的两端与燃烧管21的两端相平行,保证发热结构2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高的燃烧热量传输率,便于发热结构2蓄热,从而有助于增强蜂窝发热体的红外辐射加热效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发热层仅由水平排布成一层的若干发热结构2构成。本实施例中,发热结构2具有通孔201和沟槽202,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孔隙20。优选地,通孔201呈由下向上倾斜或者垂直向上布置,并且通孔201与进气口102或/和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101)的发热体外框(1)和发热结构(2),所述发热体外框(1)的底部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102)且其顶部设有火孔(103),所述空腔(101)内充填有由若干所述发热结构(2)构成的发热层,所述发热结构(2)设有供燃气通过的通孔(201)和/或所述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101)的发热体外框(1)和发热结构(2),所述发热体外框(1)的底部设有若干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102)且其顶部设有火孔(103),所述空腔(101)内充填有由若干所述发热结构(2)构成的发热层,所述发热结构(2)设有供燃气通过的通孔(201)和/或所述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水平排布成一层的若干所述发热结构(2)构成,所述发热结构(2)设有所述通孔(201)和/或所述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孔隙(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2)设有所述通孔(201),所述通孔(201)呈由下向上倾斜或者垂直向上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结构(2)设有所述通孔(201),并且所述发热结构(2)之间形成有孔隙(20),所述通孔(201)与所述进气口(102)或/和所述孔隙(2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由相互堆叠的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