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6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悬置缓冲性不佳等问题。本发动机悬置包括内部为安装腔的壳体,壳体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壳体的底部具有向安装腔中呈柱状凸出的支撑柱,支撑柱支撑有将安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钢板,壳体内设有与钢板硫化固连且将上腔填充的橡胶体,壳体具有嵌入橡胶体的铆压边,橡胶体具有与安装孔方向相一致的穿设孔且穿设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下腔内设有弹性支撑钢板的弹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缓冲性好和抗震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悬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涉及一种悬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悬置安装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主要作用是支撑发动机、减少发动机的震动对整车的影响、限制发动机的抖动量,对整车NVH性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申请号:201610246729.6;申请公布号:CN106641072A],其中喷嘴板安装在绝缘体和隔膜之间,以便将内部空间分成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封装的液压液根据发动机悬置中体积的变化,经由形成在喷嘴板上的第一流动路径,在上液压腔和下液压腔之间流动,发动机悬置包括第二流动路径,第二流动路径形成在喷嘴板中并具有出口,出口置于第二流动路径的上端并且与上液压腔连通,隔膜连接于喷嘴板的下部以形成下液压腔,并且隔膜被安装成将下液压腔分成主液压腔和副液压腔,阀板位于第二流动路径的上端的上方,其中主液压腔经由第一流动路径与上液压腔连通,副液压腔经由第二流动路径与上液压腔连通,当阀板在施加于上液压腔的负压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时,液压液在上液压腔和副液压腔之间经由第二流动路径流动。上述的发动机悬置通过液压液的流通,提高了震动衰减性能,提高了NVH性能,但是第一流通路径、第二流通路径、主液压腔和副液压腔的设置使得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而且液压液容易出现泄漏的问题,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制造方便、缓冲性好、抗震性好的发动机悬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内部为安装腔的壳体,所述的壳体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底部具有向安装腔中呈柱状凸出的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支撑有将安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钢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与钢板硫化固连且将上腔填充的橡胶体,所述的壳体具有嵌入橡胶体的铆压边,所述的橡胶体具有与安装孔方向相一致的穿设孔且穿设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下腔内设有弹性支撑钢板的弹性机构。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位于钢板和支撑柱之间的胶垫。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胶垫具有一圈轴向凸出并包覆支撑柱外壁的包覆筒,所述的包覆筒的底部弹性地抵触于壳体底部设置。包覆筒使得胶垫无需粘接,胶垫套设于支撑柱,组装方便,而且包覆筒被压缩而弹性地抵触于壳体底部,包覆筒也具备弹性,提高了缓冲性和抗震性。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套于包覆筒外且呈塔形的弹簧,所述的弹簧的大端支撑于钢板,弹簧的小端支撑于壳体底部。塔形的弹簧对钢板的弹性支撑效果好,提高了缓冲性和抗震性。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壳体的底部粘接有呈环状的橡胶环。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橡胶体于穿设孔下端的下方位置包覆有截面呈直角状的支撑肋,所述的支撑肋的侧边抵触于壳体内壁,支撑肋的底边抵触于钢板,支撑肋的直角边位于底边的内侧并竖直设置。支撑肋起到支撑橡胶体的作用,提高橡胶体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中,所述的支撑柱穿设有盲孔,所述的盲孔中设有压簧,所述的压簧中部固连有塑胶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动机悬置制造方便,结构紧凑,缓冲性好,抗震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动机悬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壳体;2、支撑柱;3、钢板;4、橡胶体;5、铆压边;6、穿设孔;7、胶垫;71、包覆筒;8、弹簧;9、橡胶环;10、支撑肋;11、压簧;12、塑胶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动机悬置包括内部为安装腔的壳体1,壳体1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壳体1的底部具有向安装腔中呈柱状凸出的支撑柱2,支撑柱2支撑有将安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钢板3,壳体1内设有与钢板3硫化固连且将上腔填充的橡胶体4,壳体1具有嵌入橡胶体4的铆压边5,橡胶体4具有与安装孔方向相一致的穿设孔6且穿设孔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本实施例中穿设孔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下腔内设有弹性支撑钢板3的弹性机构。本发动机悬置省去了以往的液压液布置,改为橡胶体4支撑,制造方便,橡胶体4先与钢板3硫化固连,之后将弹性机构设置于壳体1内,然后将钢板3和橡胶体4装入壳体1内,之后对壳体1进行铆压以形成将橡胶体4锁紧的铆压边5,橡胶体4定位稳固,橡胶体4起到承载和缓冲作用,不会被撕裂,使用寿命长;本发动机悬置使用时,螺栓穿过穿设孔6并与发动机底部连接,因为穿设孔6倾斜设置,所以橡胶体4能将发动机传递的震动分化为向下和向侧部的震动以及将车架的震动分化为向上和向侧部的震动,即将震动分化,弱化了垂直方向的震动传递,提高了抗震性能,弹性机构也具备缓冲性能,提高了缓冲性能和抗震性。进一步细说,弹性机构包括位于钢板3和支撑柱2之间的胶垫7,胶垫7起到弹性支撑钢板3的作用,提高了缓冲性和抗震性。为了提高缓冲性和抗震性,胶垫7具有一圈轴向凸出并包覆支撑柱2外壁的包覆筒71,包覆筒71的底部弹性地抵触于壳体1底部设置;弹性机构还包括套于包覆筒71外且呈塔形的弹簧8,弹簧8的大端支撑于钢板3,弹簧8的小端支撑于壳体1底部。壳体1的底部粘接有呈环状的橡胶环9,本发动机悬置安装后,壳体1底部外壁卡于车架的盲孔中,橡胶环9抵触于车架的槽底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为了提高橡胶体4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橡胶体4于穿设孔6下端的下方位置包覆有截面呈直角状的支撑肋10,支撑肋10的侧边抵触于壳体1内壁,支撑肋10的底边抵触于钢板3,支撑肋10的直角边位于底边的内侧并竖直设置。支撑柱2穿设有盲孔,盲孔中设有压簧11,压簧11中部固连有塑胶块12,塑胶块12将压簧11中部包覆并通过胶水粘接而固连,压簧11和塑胶块12能吸收传递来的震动能量,塑胶块12产生反作用力来减小震动并消除部分不同频率的震动,提高了抗震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内部为安装腔的壳体(1),所述的壳体(1)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底部具有向安装腔中呈柱状凸出的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支撑有将安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钢板(3),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与钢板(3)硫化固连且将上腔填充的橡胶体(4),所述的壳体(1)具有嵌入橡胶体(4)的铆压边(5),所述的橡胶体(4)具有与安装孔方向相一致的穿设孔(6)且穿设孔(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下腔内设有弹性支撑钢板(3)的弹性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内部为安装腔的壳体(1),所述的壳体(1)的上部具有贯穿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底部具有向安装腔中呈柱状凸出的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支撑有将安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的钢板(3),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与钢板(3)硫化固连且将上腔填充的橡胶体(4),所述的壳体(1)具有嵌入橡胶体(4)的铆压边(5),所述的橡胶体(4)具有与安装孔方向相一致的穿设孔(6)且穿设孔(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5°,所述的下腔内设有弹性支撑钢板(3)的弹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机构包括位于钢板(3)和支撑柱(2)之间的胶垫(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垫(7)具有一圈轴向凸出并包覆支撑柱(2)外壁的包覆筒(71),所述的包覆筒(71)的底部弹性地抵触于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同欢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通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