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接结构及具有该铆接结构的机箱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3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接结构及具有该铆接结构的机箱框架,该铆接结构用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楔形凸部,以及自所述楔形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件内部的中空孔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板材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孔壁至少有一个斜面壁,且自所述第一板面至所述第二板面的方向,所述斜面壁朝向所述通孔的中心方向倾斜;所述楔形凸部具有与所述斜面壁配合的卡合部;所述楔形凸部自所述第二板面至所述第一板面的方向嵌入所述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卡合部压抵于所述斜面壁与所述通孔卡合。该铆接结构的结构设计不占用多余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接结构及具有该铆接结构的机箱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接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铆接结构的机箱框架。
技术介绍
在机械结构领域,铆接连接方式为两个板材固接方式的一种,常见的铆接形式为借由对连接元件(比如铆钉)施力形变以此使两个板材固接。举例来说,当需要在一个框体内垂直铆接一个板材以分隔框体的空间时,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在该板材的一端设置一个折弯的耳板结构,通过铆钉将耳板铆接至框体内。该种方式需要耗费时间与成本来制作耳板结构,且铆接完成后,折弯的耳板结构会占用框体内部空间,不仅缩小框体内部空间,也不利于框体结构相关结构的排布。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不会占用多余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铆接结构,用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楔形凸部,以及自所述楔形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件内部的中空孔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板材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通孔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接结构,用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楔形凸部,以及自所述楔形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件内部的中空孔结构;/n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板材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孔壁至少有一个斜面壁,且自所述第一板面至所述第二板面的方向,所述斜面壁朝向所述通孔的中心方向倾斜;/n所述楔形凸部具有与所述斜面壁配合的卡合部;所述楔形凸部自所述第二板面至所述第一板面的方向嵌入所述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卡合部压抵于所述斜面壁与所述通孔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接结构,用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楔形凸部,以及自所述楔形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部件内部的中空孔结构;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板材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孔壁至少有一个斜面壁,且自所述第一板面至所述第二板面的方向,所述斜面壁朝向所述通孔的中心方向倾斜;
所述楔形凸部具有与所述斜面壁配合的卡合部;所述楔形凸部自所述第二板面至所述第一板面的方向嵌入所述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卡合部压抵于所述斜面壁与所述通孔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具有两个所述斜面壁,且两个所述斜面壁相对设置,所述楔形凸部具有两个所述卡合部,所述中空孔结构位于两个所述卡合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结构的尺寸自所述卡合部位置处向所述第二部件内部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结构具体为锥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贯穿所述第一板面。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维
申请(专利权)人:勤昆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