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51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立柱以及设置于两个相邻立柱之间的护网,立柱包括立柱主体、顶盖和底柱,顶盖设置于立柱主体的顶部,底柱设置于立柱主体的底部;护网与立柱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连接,可旋转耦合装置包括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其中,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分别设置于护网和立柱的两侧,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之间通过销轴销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工程现场基坑周边区域的围护及施工区域的隔离分隔,可以有效预防行人闯入施工现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着比传统防护网更优秀的拆卸性,可以轻松组装拆卸,还能轻松绕过障碍,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
本技术属于防护网
,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
技术介绍
防护网是一种安装于窗户、阳台等处,为居家生活提供防护、防盗、防坠物等安全保障的新型建筑安防产品,它集安全、美观、实用等诸多优点于一身,代表着21世纪家居安防的最新理念。建筑施工用防护网是建筑工程现场基坑周边区域的围护及施工区域的隔离分隔为目的的一种安全防护设施,但是现有的防护网大多采用局部焊接结构,连接处采用螺丝固定,使用螺丝数目过多,安装、更换和拆卸都很不方便,现有防护网的焊接结构和螺丝连接固定了防护网的结构,遇到障碍很难绕过,应用环境要求太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立柱以及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立柱之间的护网,所述立柱包括立柱主体、顶盖和底柱,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的顶部,所述底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的底部;所述护网与所述立柱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连接,所述可旋转耦合装置包括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其中,所述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网和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柱状元件和所述管状元件之间通过销轴销接。优选的,所述顶盖采用锥型结构,所述立柱主体底部设置有一号接片,所述底柱顶部设置有二号接片,所述立柱主体和所述底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柱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底柱的底座。优选的,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带公螺纹的公接头,所述立柱主体顶部设置有带母螺纹的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可拧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管状元件可以围绕所述柱状元件进行旋转。优选的,所述立柱主体采用管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底座采用圆台结构,所述底座和所述底柱采用一体式结构。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通过采用了立柱包括立柱主体、顶盖和底柱,立柱主体和底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柱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底柱的底座,护网与立柱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连接,解决了现有防护网安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大大方便了防护网的安装、更换和拆卸;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通过采用了述护网与立柱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连接,可旋转耦合装置包括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其中,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分别设置于护网和立柱的两侧,柱状元件和管状元件之间通过销轴销接,管状元件可以围绕柱状元件进行旋转,解决了传统防护网应用环境要求太多的问题,实现了防护网可在各种环境下合理快捷的搭建,开阔了防护网的使用市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立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护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2、护网;3、立柱主体;4、顶盖;5、底柱;6、柱状元件;7、管状元件;8、一号接片;9、二号接片;10、母接头;11、公接头;12、底座;13、可旋转耦合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立柱1以及设置于两个相邻立柱1之间的护网2,立柱1包括立柱主体3、顶盖4和底柱5,顶盖4设置于立柱主体3的顶部,底柱5设置于立柱主体3的底部;护网2与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可旋转耦合装置13包括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其中,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分别设置于护网2和立柱1的两侧,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之间通过销轴销接。顶盖4采用锥型结构,立柱主体3底部设置有一号接片8,底柱5顶部设置有二号接片9,立柱主体3和底柱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柱5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底柱5的底座12。顶盖4底部设置有带公螺纹的公接头11,立柱主体3顶部设置有带母螺纹的母接头10,公接头11和母接头10可通过螺纹拧合连接。立柱主体3采用管状结构。底座12采用圆台结构,底座12和底柱5采用一体式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1包括立柱主体3、顶盖4和底柱5,护网2与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底柱5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底柱5的底座12,顶盖4可通过螺纹拧接到立柱主体3,底座12采用圆台结构,这些设置解决了现有防护网立柱1需要固定到地面的问题,减少了螺栓结构,大大的方便了防护网的安装和拆卸。实施例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护网2与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可旋转耦合装置13包括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其中,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分别设置于护网2和立柱1的两侧,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之间通过销轴销接。管状元件7可以围绕柱状元件6进行旋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网2与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可旋转耦合装置13包括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分别设置于护网2和立柱1的两侧,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之间通过销轴销接,管状元件7可以围绕柱状元件6进行旋转,使得防护网可以拐弯,能够绕过一些障碍,在障碍地形也能轻松发挥作用。工作原理:如图1-3所示,立柱1的底座12是圆台状的混凝土结构,使得底座12可以移动,安装时将一号接片8和二号接片9使用螺栓固定,即可使立柱主体3和底柱5固定连接,顶盖4底部的公接头11与立柱主体3顶部母接头10通过螺纹拧合连接,这样立柱1组装完毕,将护网2一侧的柱状元件6和立柱主体3的管状元件7耦合连接形成可旋转耦合装置13,将护网2另一侧的柱状元件6和另一个立柱主体3的管状元件7耦合连接形成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这样两个立柱1中间连接一个护网2,依次连接护网2和立柱1,防护网整体组装完成,因为底柱5可移动,使得防护网整体可移动,护网2可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旋转,使得防护网可以轻松变换角度,方便安置。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立柱(1)以及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立柱(1)之间的护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立柱主体(3)、顶盖(4)和底柱(5),所述顶盖(4)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3)的顶部,所述底柱(5)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3)的底部;/n所述护网(2)与所述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所述可旋转耦合装置(13)包括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其中,所述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网(2)和所述立柱(1)的两侧,所述柱状元件(6)和所述管状元件(7)之间通过销轴销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立柱(1)以及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立柱(1)之间的护网(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立柱主体(3)、顶盖(4)和底柱(5),所述顶盖(4)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3)的顶部,所述底柱(5)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3)的底部;
所述护网(2)与所述立柱(1)通过可旋转耦合装置(13)连接,所述可旋转耦合装置(13)包括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其中,所述柱状元件(6)和管状元件(7)分别设置于所述护网(2)和所述立柱(1)的两侧,所述柱状元件(6)和所述管状元件(7)之间通过销轴销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采用锥型结构,所述立柱主体(3)底部设置有一号接片(8),所述底柱(5)顶部设置有二号接片(9),所述立柱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拓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