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包括模板,模板下面设有两块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面均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支撑板,连接板的顶部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下表面均装设有插块且两插块相互对合,插块上套设有插套。通过插套与两侧插块的滑动插入配合,限制两个由第一支撑板、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插块组成的连接体相互分离,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支撑,在钢筋笼放入梁体模板内时,可有效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辅助稳固,从而大大降低因钢筋笼碰撞冲击而对梁体模板的各个螺丝连接处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新型建筑施工模板,相对以往的木质夹心模板,采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制成,模板与模板连接采用螺丝固定,并通过金属支撑杠交错螺丝连接,可对模板整体支撑,而对建筑顶部的梁体模板支撑时,采用顶杆支撑,顶杆上部设置有平板,顶杆下侧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下部设置有抵压板,旋转抵压板,螺杆不断冒出螺纹槽,直至抵压板接触地面,通过支撑板对梁体模板进行重力支撑,但是,梁体模板放入钢筋笼过程中,对梁体模板竖向部具有很强的碰撞冲击,对梁体模板螺丝连接处损伤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顶杆支撑进行改进,使得其可以进一步稳固模板螺丝连接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梁体模板螺丝连接处造成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包括模板,所述模板下面设有两块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面均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装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下表面均装设有插块且两插块相互对合,所述插块上套设有插套,所述插套的底部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装设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上环形均设有旋杆。优选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为方形板结构。优选的,所述插块为方形块结构,插套为方形套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柱结构。优选的,所述抵压板为圆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插套与两侧插块的滑动插入配合,限制两个由第一支撑板、连接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插块组成的连接体相互分离,旋转旋杆,可使螺杆在螺纹槽内向下旋转,直至抵压板的下端稳定接触地面,通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支撑,在钢筋笼放入梁体模板内时,可有效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辅助稳固,从而大大降低因钢筋笼碰撞冲击而对梁体模板的各个螺丝连接处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块与插套配合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局部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板、2连接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插块、6插套、7支撑柱、8螺纹槽、9螺杆、10抵压板、11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包括模板,模板下面设有两块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上面均装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支撑板3,连接板2的顶部装设有第三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1设置在梁体模板的下侧左右部,且两侧第一支撑板1内对应端相互对合,连接板2为六边形结构,第一支撑板1的上端连接板2的下端,两侧的连接板2的内对应端分别连接第二支撑板3,两侧的第二支撑板3内对应端均稳定接触梁体模板竖向的两端,连接板2的上端连接第三支撑板4的下端,第三支撑板4的上端面稳定接触上侧横向部模板下表面,第一支撑板1、连接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为熔铸一体件,通过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支撑,在钢筋笼放入梁体模板内时,可有效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辅助稳固,从而大大降低因钢筋笼碰撞冲击而对梁体模板的各个螺丝连接处的损伤,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均为方形板结构。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均装设有插块5且两插块5相互对合,插块5上套设有插套6,插套6的底部装设有支撑柱7,支撑柱7的下端设有螺纹槽8,螺纹槽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底部装设有抵压板10,抵压板10上环形均设有旋杆11,插块5分别设置在两侧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内对应侧,两个插块5的内对应端相互对合,插套6上端开口,插块5的外壁滑动接触插套6的内壁,插块5为方形块结构,插套6为方形套结构,插套6的下端中心位置焊接连接支撑柱7的上端,支撑柱7的设计长度与现有顶杠相同,为2.5米,支撑柱7为圆柱结构,支撑柱7的一端设有螺纹槽8,螺纹槽8设置在支撑柱7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螺杆9的下端焊接连接抵压板10的上端面中心位置,旋杆11为圆杆结构,环形均匀设置在抵压板10的外缘,旋杆11与抵压板10为熔铸一体件,旋转旋杆11,可使螺杆9在螺纹槽8内向下旋转,抵压板10为圆板结构,抵压板10上环形均设有旋杆11。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可将梁体模板下侧的地面以50厘米为间隔放置一个稳固连接构件,安装前,除螺杆9未旋出螺纹槽8,其他组合部件皆为分开状态,将两个由第一支撑板1、连接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和插块5组成的连接体对合在梁体模板的两侧,使得第一支撑板1和插块5端面对合,并且第二支撑板3的内对应端面均接触梁体模板竖向部两端,而第三支撑板4的上端接触上侧模板的下端,然后将插套6上端口从两个对合插块5的下侧套入,直至插套6完全套入插块5,通过插套6与两侧插块5的滑动插入配合,限制两个由第一支撑板1、连接板2、第二支撑板3、第三支撑板4和插块5组成的连接体相互分离,旋转旋杆11,可使螺杆9在螺纹槽8内向下旋转,直至抵压板10的下端稳定接触地面,通过支撑柱7的支撑,可对梁体模板下侧进行重力支撑,而通过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支撑,在钢筋笼放入梁体模板内时,可有效对梁体模板各个侧位进行辅助稳固,从而大大降低因钢筋笼碰撞冲击而对梁体模板的各个螺丝连接处的损伤。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包括模板,所述模板下面设有两块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面均装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装设有第三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均装设有插块(5)且两插块(5)相互对合,所述插块(5)上套设有插套(6),所述插套(6)的底部装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下端设有螺纹槽(8),所述螺纹槽(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底部装设有抵压板(10),所述抵压板(10)上环形均设有旋杆(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模板稳固连接构件,包括模板,所述模板下面设有两块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面均装设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侧面装设有第二支撑板(3),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装设有第三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均装设有插块(5)且两插块(5)相互对合,所述插块(5)上套设有插套(6),所述插套(6)的底部装设有支撑柱(7),所述支撑柱(7)的下端设有螺纹槽(8),所述螺纹槽(8)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的底部装设有抵压板(10),所述抵压板(10)上环形均设有旋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钊,
申请(专利权)人:董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