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8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桥梁技术领域,所述桩基的外侧开凿有台阶,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承台以及环形支承于所述承台底部的增补桩,所述承台由若干环形基台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基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连接板,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侧用于连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台阶抵接,所述增补桩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基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有效地对水下桩基受损部位的横向和竖向进行一个约束,弥补受损桩基的承载不足,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满足承载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桩基为桥梁下部结构的承重构件,对桥梁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原因、运营管养原因、所处环境原因以及其他偶然因素)导致桩基存在病害或受损。桥梁桩基础所承受的荷载可以分为两类:竖向荷载与水平横向荷载。在水平横向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桩身将产生水平横向位移与弯曲,进而改变桩侧土压力状态。竖向荷载是桥梁桩基础所承受的主要荷载,在其长期作用下,桩身会发生一定的压缩变形,此外桩端也会因桩基础底部的岩土变形而发生一定的位移。现有技术中,对于水下桩基的加固大多数采用外侧包裹钢套筒的方式,但是采用此种方式,只能一定程度上约束桩身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但是对于竖向载荷的约束限制比较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能有效地对水下桩基受损部位的横向和竖向进行一个约束,弥补受损桩基的承载不足,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满足承载标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所述桩基的外侧开凿有台阶,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承台以及环形支承于所述承台底部的增补桩,所述承台由若干环形基台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基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连接板,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侧用于连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台阶抵接,所述增补桩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基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进一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同时垂直于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且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固定连接。进一步,位于所述基台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块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相邻两基台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增补桩的上端与所述下底板螺纹连接,所述增补桩的下端插入所述桩基的底部的地基内。进一步,所述基台由钢结构焊接而成,所述增补桩包括位于上端的连接段以及位于下端的支承段,所述连接段的下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承段配合的插槽,所述连接段采用钢结构材料制成,所述支承段为现浇混凝土。进一步,所述上顶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增补桩让位的开口槽。进一步,所述承台的内侧分别固设有上挡环和下挡环,所述上挡环、下挡环以及所述承台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灌浆的浇筑腔。进一步,所述上挡环上开设有浆料浇筑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所述桩基的外侧开凿有台阶,承台环绕在桩基的外侧,对桩基的横向进行一个约束,在桩基的竖向,通过承台承接台阶,然后将桩基的部分承载力转移到四周的增补桩上,从而使新桩和旧桩形成一个整体,能有效地对水下桩基受损部位的竖向进行一个约束,通过横向和竖向的约束配合,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其满足承载标准。本技术装置,通过在既有桩基的外侧增加新桩基,新桩基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因此如果施工中采用一些较大直径的打入桩时,会产生一定的挤土效应,从而引起既有桩侧摩阻力的增加,从而较大程度地提升桩基承载力。本技术承台由若干环形基台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从而方便承台大安装,不用过多地影响既有桩基的支承规模。所述基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基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可以增加基台与既有桩基的锚固力,使两者可以密切地连接配合成一个整体,方便将受力进行转移。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增补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承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桩基1、台阶2、承台3、基台31、上顶板311、下底板312、连接板313、支撑板314、连接孔315、增补桩4、连接段41、支承段42、插槽43、锚固筋5、开口槽6、上挡环7、下挡环8、浇筑腔9、浇筑口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加固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增补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承示意图。本技术水下桩基1多方位加固结构,所述桩基1的外侧开凿有台阶2,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承台3以及环形支承于所述承台3底部的增补桩4,所述承台3由若干环形基台31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基台31包括上顶板311、下底板312和连接板313,所述上顶板311和下底板312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313位于上顶板311和下底板312的内侧用于连接所述上顶板311和下底板312,所述上顶板311与所述台阶2抵接,所述增补桩4与所述下底板312连接,所述连接板313与所述桩基1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5。本技术装置,将承台3环绕在桩基1的外侧,对桩基1的横向进行一个约束,在桩基1的竖向,通过承台3承接台阶2,然后将桩基1的部分承载力转移到四周的增补桩4上,从而使新桩和旧桩形成一个整体,能有效地对水下桩基1受损部位的竖向进行一个约束,通过横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所述桩基的外侧开凿有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承台以及环形支承于所述承台底部的增补桩,所述承台由若干环形基台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基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连接板,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侧用于连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台阶抵接,所述增补桩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基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所述桩基的外侧开凿有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承台以及环形支承于所述承台底部的增补桩,所述承台由若干环形基台沿其周向首尾相连而成,所述基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连接板,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平行且均为扇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板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侧用于连接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顶板与所述台阶抵接,所述增补桩与所述下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桩基之间还固设有锚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同时垂直于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且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桩基多方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台的末端分别设置有一块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相邻两基台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勇戴朝晖李潇云金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市政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