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昭元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8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杆体的下侧位置安装有螺纹连接口,螺纹连接口的下侧与踏板安装在一起,铲体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开口槽,踏板的上侧位置开设有滑槽,滑槽为燕尾槽结构,滑槽与耐磨板下侧端面的固定槽啮合在一起,杆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把手,把手整体为三角形结构,通过把手便于对杆体进行握持,并且较大程度上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施力,而位于杆体侧面位置的凸块便于与护套内壁的卡槽啮合在一起,进而实现固定的目的,而采用碳纤维制作而成降低了整体的重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踏板上侧的耐磨板则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脚部进行施力,而耐磨板通过固定槽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在其损坏以后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
本技术是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属于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铲的运用非常的广泛不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而且在户外旅行的时候也非常需要,而市面上的铲一般都只有挖土的功能,并且携带也比较占地方,没有达到人们对产品既多功能又携带方便的的想法,但是传统的铲子存在施力不方便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包括把手、杆体、螺纹连接口、踏板、铲体、开口槽、护套、卡槽、固定槽以及耐磨板,所述杆体为圆柱形杆状结构,所述杆体的下侧位置安装有螺纹连接口,所述螺纹连接口的下侧与踏板安装在一起,所述踏板的下侧位置与铲体安装在一起,所述铲体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踏板的上侧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燕尾槽结构,所述滑槽与耐磨板下侧端面的固定槽啮合在一起,所述杆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包括把手、杆体、螺纹连接口、踏板、铲体、开口槽、护套、卡槽、固定槽以及耐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圆柱形杆状结构,所述杆体的下侧位置安装有螺纹连接口,所述螺纹连接口的下侧与踏板安装在一起,所述踏板的下侧位置与铲体安装在一起,所述铲体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踏板的上侧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燕尾槽结构,所述滑槽与耐磨板下侧端面的固定槽啮合在一起,所述杆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整体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把手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所述杆体的侧面位置开设有凸块,所述护套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护套的内壁分布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杆体侧面的凸块啮合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多功能铲,包括把手、杆体、螺纹连接口、踏板、铲体、开口槽、护套、卡槽、固定槽以及耐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为圆柱形杆状结构,所述杆体的下侧位置安装有螺纹连接口,所述螺纹连接口的下侧与踏板安装在一起,所述踏板的下侧位置与铲体安装在一起,所述铲体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踏板的上侧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燕尾槽结构,所述滑槽与耐磨板下侧端面的固定槽啮合在一起,所述杆体的上侧位置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整体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把手的表面分布有防滑纹,所述杆体的侧面位置开设有凸块,所述护套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护套的内壁分布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杆体侧面的凸块啮合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平
申请(专利权)人:林昭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