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涉及市政湖面漂浮物打捞领域,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远离握柄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杆,多个夹杆共同组成仿生抓手,每个夹杆对应仿生抓手的一个手指,夹杆的一端自管体周壁开合的穿孔延伸进管体中,且管体的内部靠近夹杆的一端设置有供夹杆转动的连动机构,同时夹杆通过转轴与管体外周面上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转动座转动连接,而夹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弯曲延伸并固定包裹有一个橡胶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仿生抓手模拟出人手捡垃圾的过程,能够轻松夹取市内河流两岸的垃圾,针对性强,不仅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还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
本技术涉及市政湖面漂浮物打捞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
技术介绍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中有许多的湖,人们在闲暇之余都会到湖边玩耍或到湖内游玩,在游玩的同时,有些人会向湖内丢放垃圾,影响环境,破坏湖内的水质,人工打捞费事费力,在打捞垃圾的同时稍不注意就会跌倒湖中,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最常用的清理湖面漂浮污染物的方法是打捞船人工打捞,或者在岸边将漂浮到湖边的垃圾捞上来,传统的方法是利用打捞网,虽然一次性打捞的垃圾较多,但是需要工作人员两只手握住使用,由于打捞网在提出湖面时附带大量的水,造成负重较大,使得工作人员在打捞几次就容易出现疲劳感,同时由于市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政府大力倡导的文明城市建设,湖面上的垃圾本来就不多,多为零零散散的,使用打捞网明显不够实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远离握柄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杆,多个夹杆共同组成仿生抓手,每个夹杆对应仿生抓手的一个手指,且多个夹杆沿管体的径向等角度排布,夹杆的一端自管体周壁开合的穿孔延伸进管体中,且管体的内部靠近夹杆的一端设置有供夹杆转动的连动机构,同时夹杆通过转轴与管体外周面上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转动座转动连接,而夹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弯曲延伸并固定包裹有一个橡胶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体的外周中部固定套装有硅胶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管体内部靠近夹杆一端的移动柱,且移动柱的外周面开设多圈等距排布的环形凹槽,而夹杆远离橡胶头的一端一体成型为扇形部,且扇形部的弧面一侧成形加工有多个与环形凹槽对应嵌入啮合的锯齿,同时移动柱远离夹杆的一端设置用于移动柱的推拉机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与移动柱对应端面固定连接的活动杆的一端,而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施力机构,且活动杆贯穿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环,导向环固定连接于管体的内周面,同时在活动杆靠近移动柱的一端上固定套装有定位环,定位环与相邻导向环的相对面之间抵贴有压簧并串设于活动杆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施力机构包括为空心设置的握柄,握柄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筒,定位筒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压杆的一端,而压杆的另一端穿出握柄的开口并上翻自管体底部的开口延伸进管体中,且延伸进管体压杆的端部成形有转动部并通过转轴与活动杆对应端部成形的连接部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推拉机构将移动柱向右拉时,带动多个夹杆尾部的橡胶头做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漂浮垃圾的夹取,而当推拉机构将移动柱向左回推时,带动多个夹杆尾部的橡胶头做相互远离移动,从而得以将夹取的漂浮垃圾放下。2、本技术利用仿生抓手模拟出人手捡垃圾的过程,能够轻松夹取市内河流两岸的垃圾,针对性强,不仅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还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夹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推拉机构与施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握柄;3、压杆;4、夹杆;5、橡胶头;6、转动座;7、硅胶套;8、移动柱;9、扇形部;10、锯齿;11、定位环;12、压簧;13、活动杆;14、定位筒;15、连接部;16、转动部;17、导向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远离握柄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杆4,多个夹杆4共同组成仿生抓手,每个夹杆4对应仿生抓手的一个手指,且多个夹杆4沿管体1的径向等角度排布,夹杆4的一端自管体1周壁开合的穿孔延伸进管体1中,且管体1的内部靠近夹杆4的一端设置有供夹杆4转动的连动机构,同时夹杆4通过转轴与管体1外周面上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转动座6转动连接,而夹杆4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弯曲延伸并固定包裹有一个橡胶头5,从而能够通过连动机构实现多个夹杆4的同步移动,利用仿生抓手模拟出人手捡垃圾的过程,实现工作人员直接夹取到湖面上漂浮的垃圾(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然后将垃圾夹取到船只中。进一步,所述管体1的外周中部固定套装有硅胶套7,这样在携带时,通过硅胶套7能够增大管体1与人体手部间的摩擦力,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并且在气温较低时,硅胶套7还能减少手部接触管体1时的冰凉感,提高实用性。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管体1内部靠近夹杆4一端的移动柱8,且移动柱8的外周面开设多圈等距排布的环形凹槽,而夹杆4远离橡胶头5的一端一体成型为扇形部9,且扇形部9的弧面一侧成形加工有多个与环形凹槽对应嵌入啮合的锯齿10,同时移动柱8远离夹杆4的一端设置用于移动柱8的推拉机构,从而得以借助推拉机构实现移动柱8的移动,这样当移动柱8在移动时,移动柱8上多圈的环形凹槽借助锯齿10实现夹杆4的转动,进而实现仿生抓手对垃圾的夹取效果,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推拉机构将移动柱8向右拉时,带动多个夹杆4尾部的橡胶头5做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实现漂浮垃圾的夹取,而当推拉机构将移动柱8向左回推时,带动多个夹杆4尾部的橡胶头5做相互远离移动,从而得以将夹取的漂浮垃圾放下。所述推拉机构包括与移动柱8对应端面固定连接的活动杆13的一端,而活动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施力机构,且活动杆13贯穿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环17,导向环17固定连接于管体1的内周面,进而实现活动杆13限位导向效果,同时在活动杆13靠近移动柱8的一端上固定套装有定位环11,定位环11与相邻导向环17的相对面之间抵贴有压簧12并串设于活动杆13上,这样工作人员通过施力机构实现活动杆13的抽动,并使得压簧12被压缩,此时推拉机构带动连动机构实现仿生抓手对漂浮垃圾的抓取,而当释放施力机构时,压簧12恢复原状使得仿生抓手的漂浮垃圾的放下。所述施力机构包括为空心设置的握柄2,握柄2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筒14,定位筒1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压杆3的一端,而压杆3的另一端穿出握柄2的开口并上翻自管体1底部的开口延伸进管体1中,且延伸进管体1压杆3的端部成形有转动部16并通过转轴与活动杆13对应端部成形的连接部15转动连接,从而工作人员握住握柄2并对压杆3施压时,压杆3顶端实现对活动杆13的拉动,本装置相较于传统的捞网,能够轻松夹取市内河流两岸的垃圾,针对性强,不仅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还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推广价值。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远离握柄(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杆(4),多个夹杆(4)共同组成仿生抓手,每个夹杆(4)对应仿生抓手的一个手指,且多个夹杆(4)沿管体(1)的径向等角度排布,夹杆(4)的一端自管体(1)周壁开合的穿孔延伸进管体(1)中,且管体(1)的内部靠近夹杆(4)的一端设置有供夹杆(4)转动的连动机构,同时夹杆(4)通过转轴与管体(1)外周面上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转动座(6)转动连接,而夹杆(4)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弯曲延伸并固定包裹有一个橡胶头(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远离握柄(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夹杆(4),多个夹杆(4)共同组成仿生抓手,每个夹杆(4)对应仿生抓手的一个手指,且多个夹杆(4)沿管体(1)的径向等角度排布,夹杆(4)的一端自管体(1)周壁开合的穿孔延伸进管体(1)中,且管体(1)的内部靠近夹杆(4)的一端设置有供夹杆(4)转动的连动机构,同时夹杆(4)通过转轴与管体(1)外周面上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的转动座(6)转动连接,而夹杆(4)远离转动座(6)的一端弯曲延伸并固定包裹有一个橡胶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外周中部固定套装有硅胶套(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湖面垃圾打捞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包括管体(1)内部靠近夹杆(4)一端的移动柱(8),且移动柱(8)的外周面开设多圈等距排布的环形凹槽,而夹杆(4)远离橡胶头(5)的一端一体成型为扇形部(9),且扇形部(9)的弧面一侧成形加工有多个与环形凹槽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凤,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云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