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捻导纱装置及并捻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25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捻导纱装置及并捻机,包括:纱线置放架,具有间隔且层叠设置的多个置放层;沿置放层的层叠方向,除最底层之外的其他各置放层的对应位置均设有过纱孔;及导纱架,连接于纱线置放架的上方,沿置放层的层叠方向,导纱架上设有与其他各置放层上的过纱孔相对应的导纱孔。使用时将多个纱锭分别放置在多个置放层上,下层的置放层上的纱锭的纱线头穿过其上层置放层的过纱孔并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筒管中部穿出,再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纱线头共同从其上一层的置放层的过纱孔穿出,如此类似,直到所有置放层的纱线头共同从导纱孔穿出。如此实现了多个纱锭纱线的并合,并通过导纱孔将并合的纱线导向至加捻工序,提高了并捻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捻导纱装置及并捻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并捻导纱装置及并捻机。
技术介绍
纺织
中的并捻是指将两根或多根细纱并合加捻成股线,实现并捻的设备称之为并捻机。并捻机先将纱线进行并合,然后加捻形成股线。传统的并捻机是采用放纱托盘来放置待并捻的纱锭,导致并捻纱线的放线效率不高,进而导致并合、并捻的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并捻效率的并捻导纱装置及并捻机。一种并捻导纱装置,包括:纱线置放架,具有间隔且层叠设置的多个置放层;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除最底层之外的其他各置放层的对应位置均设有过纱孔;及导纱架,连接于所述纱线置放架的上方,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所述导纱架上设有与所述其他各置放层上的所述过纱孔相对应的导纱孔。上述并捻导纱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多个纱锭分别放置在多个置放层上,具体地各纱锭的筒管对应置放层的过纱孔设置;然后下层的置放层上的纱锭的纱线头穿过其上一层的置放层的过纱孔并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筒管中部穿出,再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纱线头共同从其上一层的置放层的过纱孔穿出,如此类似,直到下层所有的纱线共同从最顶层的置放层的过纱孔穿出并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筒管中部穿出,再与该置放层的纱锭的纱线头共同从导纱架的导纱孔穿出。如此实现了多个纱锭的纱线的并合,并通过导纱孔将并合的纱线导向至后续的加捻等加工工序进行处理,如此应用于并捻机,能够提高并捻的效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纱线置放架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为层叠设置的多个长方体框架,所述多个置放层一一对应设于各所述长方体框架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架包括至少四个第一支杆、至少四个第二支杆及四个第三支杆,每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和每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方形框架;在所述方形框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相对设置;多个方形框架间隔且层叠设置,所述四个第三支杆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与所述四个第三支杆分别连接形成所述多个长方体框架,所述多个置放层一一对应设于各所述方形框架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纱线置放架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最顶层的置放层与所述方形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纱架包括横梁和两个固定架,所述两个固定架设于最顶层的方形框架上的相对两个所述第一支杆或相对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上,所述横梁位于所述最顶层的方形框架上方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固定架连接,所述导纱孔设于所述横梁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的所述导纱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其他各置放层上均设有沿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过纱孔,所述横梁上也设有沿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所述导纱孔。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所述第三支杆、所述横梁和/或所述两个固定架为不锈钢扁管。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置放层均为透明塑料板。一种并捻机,包括加捻机构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并捻导纱装置,所述加捻机构用于对自所述并捻导纱装置的所述过纱孔过线且自所述导纱孔并合的纱线进行加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并捻导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并捻导纱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左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并捻导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并捻导纱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左视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并捻导纱装置的俯视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并捻导纱装置10,包括纱线置放架100及导纱架200。纱线置放架100具有间隔且层叠设置的多个置放层110;沿置放层110的层叠方向,除最底层之外的其他各置放层110的对应位置均设有过纱孔111。导纱架200连接于纱线置放架100的上方,沿置放层110的层叠方向,导纱架200上设有与其他各置放层110上的过纱孔111相对应的导纱孔221。上述并捻导纱装置10的工作原理是:将多个纱锭分别放置在多个置放层110上,具体地各纱锭的筒管对应置放层110的过纱孔111设置;然后下层的置放层110上的纱锭的纱线头穿过其上一层的置放层110的过纱孔111并从该置放层110的纱锭的筒管中部穿出,再与该置放层110的纱锭的纱线头共同从其上一层的置放层110的过纱孔111穿出,如此类似,直到下层所有的纱线共同从最顶层的置放层110的过纱孔111穿出并从该置放层110的纱锭的筒管中部穿出,再与该置放层110的纱锭的纱线头共同从导纱架200的导纱孔221穿出。如此实现了多个纱锭的纱线的并合,并通过导纱孔221将并合的纱线导向至后续的加捻等加工工序进行处理,如此应用于并捻机,能够提高并捻的效率。可理解在一示例中,置放层110的层叠方向即为竖直方向。针织领域的单面表面和底面面料,在国内称为底面布,国外称为PLATED,其是一种单面结构。底面布的布面颜色单一,只能通过变换颜色形成整圈的正反面的颜色效果,或利用纱线段染技术将纱线染成一小节的一小节不同颜色的纱线,在布面上形成固定有规律的颜色效果。为了制作一款单面针织组织的颜色交织无规律面料,需要将三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纱线并捻在一起,并在织造过程中还要无规律的交替呈现在面料表面。如此可采用上述并捻导纱装置10将两种或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纱线并合。具体地,在本具体示例中,置放层110的层数为三层。可理解,在其他示例中,置放层110的层数可为两层或三层以上。以本具体示例为例,当两种不同颜色或相同颜色的纱线并合时,将该两种纱锭分别放置在最上面的两层置放层110上,并采用上述方法将纱线自过纱孔111通过并将两种纱线自导纱孔221并合,然后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捻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纱线置放架,具有间隔且层叠设置的多个置放层;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除最底层之外的其他各置放层的对应位置均设有过纱孔;及/n导纱架,连接于所述纱线置放架的上方,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所述导纱架上设有与所述其他各置放层上的所述过纱孔相对应的导纱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捻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纱线置放架,具有间隔且层叠设置的多个置放层;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除最底层之外的其他各置放层的对应位置均设有过纱孔;及
导纱架,连接于所述纱线置放架的上方,沿所述置放层的层叠方向,所述导纱架上设有与所述其他各置放层上的所述过纱孔相对应的导纱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捻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置放架还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为层叠设置的多个长方体框架,所述多个置放层一一对应设于各所述长方体框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捻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至少四个第一支杆、至少四个第二支杆及四个第三支杆,每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和每两个所述第二支杆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方形框架;在所述方形框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杆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相对设置;多个方形框架间隔且层叠设置,所述四个第三支杆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方形框架的四个角与所述四个第三支杆分别连接形成所述多个长方体框架,所述多个置放层一一对应设于各所述方形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捻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置放架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最顶层的置放层与所述方形框架的所述第一支杆或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杰王剑黄武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