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座,其上方设置有离子渗氮炉;渗氮炉盖,且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上方;阴极载物台,其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内部;第二储水箱,其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第二储水箱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软管,所述离子渗氮炉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所述冷凝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其实现了可以借助水体快速的将离子渗氮炉内部的热量释放疏导,大大提高了离子渗氮炉的冷却效率,提高了离子渗氮炉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离子渗氮炉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离子渗氮炉是将被处理的工件放置在真空容器中,在辉光放电条件下进行渗氮。离子渗氮可以使渗氮的周期缩短60%~70%,简化工序,零件变形小,产品质量好,节约能源,无污染,是近年发展较快的热处埋工艺。这种新工艺在不断扩大着适用材料品种和应用领域,成功地处理了球铁、合金铸铁、马氏体钢、奥氏体钢和弥散强化不锈钢。离子渗氮炉包括炉体、真空系统、供气系统、测温系统及控制系统所组成。工件放人炉内作为阴极,炉体作为阳极,再通人少量氨、氮或氮氩混合气体,然后在两极间施加一定电压使氮电离,氮电离后即以髙速冲击工件,离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将工件加热至渗氮温度。轰击表面的一部分氮夺取电子后直接渗人工件表面,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含氮很高的呈蒸发状态的Fe,并不断向工件内部扩散,从而达到渗氮的目的。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使用从换热设备流来的冷却降低温度的水处理方法。水的冷却(降温)可以用水发的方法,称蒸发冷却;也可用吹风的方法,称干式却。前者用于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后者用于封闭循环冷却水系统。蒸发冷却运用水蒸发时吸热的原理降低水温。理构筑物有冷却池和冷却塔两大类。冷却池利用水面发降温,或加用喷嘴喷水以加强水的蒸发。离子渗氮炉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的温度较高,在单次加工后未来便于八区工件或提高安全性能,需要将离子渗氮炉内部的热量快速的释放出去,而现有的离子渗氮炉冷却效率不佳,降低离子渗氮炉的工作效率,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实现了可以借助水体快速的将离子渗氮炉内部的热量释放疏导,大大提高了离子渗氮炉的冷却效率,提高了离子渗氮炉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座,其上方设置有离子渗氮炉,且离子渗氮炉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渗氮炉盖,且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上方,且渗氮炉盖与离子渗氮炉相贴合;阴极载物台,其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内部,且阴极载物台与离子渗氮炉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储水箱,其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且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均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软管,且第二橡胶软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的内部,所述离子渗氮炉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且冷凝管道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凝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橡胶软管密封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渗氮炉盖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泵,且第一储水箱和压力泵均与渗氮炉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渗氮炉盖的下端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圆环喷头,所述压力泵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橡胶软管,且第一橡胶软管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储水箱和圆环喷头的内部,所述第一橡胶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与第一橡胶软管密封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圆环喷头的下方设置有升降盘,且升降盘与圆环喷头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升降盘的一端延伸至收纳腔的内部,所述升降盘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渗氮炉盖和升降盘贴合连接,所述渗氮炉盖与升降盘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渗氮炉盖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密封垫与升降盘相贴合。优选的是,所述阴极载物台的两侧均设置有排水口,且排水口的一端均贯穿离子渗氮炉并延伸至离子渗氮炉的外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外部设置有冷凝器,且冷凝器与第二储水箱贴合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冷凝管道的外部设置有换热翅片,且换热翅片与冷凝管道榫接,所述换热翅片与离子渗氮炉通过螺钉连接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中,通过冷凝管道、循环泵和冷凝器的设置,借助循环泵可以将水体抽取并注入到冷凝管道中,在温差的作用下,随着冷凝管道内部水体的流动可以将离子渗氮炉炉壁上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再次流入到第二储水箱中进行混合,从而将吸收的热量中和释放,而冷凝器则可以对第二储水箱中的水体进行冷却,降低水体的温度,从而增加水体的吸热能力,大多提高了冷却效率。2、本技术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中,通过压力泵、圆环喷头和排水口的设置,借助压力泵可以将第一储水箱中的水体抽取并加压经圆环喷头喷向离子渗氮炉的内壁,利用离子渗氮炉内的热量可以将水体进行蒸发,从而消耗离子渗氮炉内部的热量,从而实现水冷却的效果,而排水口可以将残留在离子渗氮炉内部的水体排泄出去。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的离子渗氮炉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的冷凝管道与离子渗氮炉的连接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A区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4所示,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上方设置有离子渗氮炉2,且离子渗氮炉2与支撑座1通过螺钉连接;渗氮炉盖3,且设置在离子渗氮炉2的上方,且渗氮炉盖3与离子渗氮炉2相贴合;阴极载物台9,其设置在离子渗氮炉2的内部,且阴极载物台9与离子渗氮炉2通过螺钉连接;第二储水箱12,其设置在支撑座1的下方,所述第二储水箱12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14,且第二储水箱12和循环泵14均与支撑座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12与循环泵14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软管15,且第二橡胶软管15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12的内部,所述离子渗氮炉2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10,且冷凝管道10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凝管道1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水箱12和循环泵14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软管15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6,且第二电磁阀16与第二橡胶软管15密封连接。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循环泵可以将储存在第二储水箱内部的水体抽取并注入到冷凝管道中,早温差的作用下,冷凝管道内部的水体可以将离子渗氮炉炉壁上的热量进行吸收随着水体的流动可以将吸收的热量转移到第二储水箱中,从而将吸收的热量进行中和释放,从而达到循环吸收冷却,实现水冷却的效果。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渗氮炉盖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储水箱4,所述第一储水箱4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泵5,且第一储水箱4和压力泵5均与渗氮炉盖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渗氮炉盖3的下端设置有收纳腔21,所述收纳腔21的内部设置有圆环喷头8,所述压力泵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橡胶软管6,且第一橡胶软管6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座,其上方设置有离子渗氮炉,且离子渗氮炉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n渗氮炉盖,且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上方,且渗氮炉盖与离子渗氮炉相贴合;/n阴极载物台,其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内部,且阴极载物台与离子渗氮炉通过螺钉连接;/n第二储水箱,其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且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均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软管,且第二橡胶软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的内部,所述离子渗氮炉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且冷凝管道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凝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橡胶软管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座,其上方设置有离子渗氮炉,且离子渗氮炉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
渗氮炉盖,且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上方,且渗氮炉盖与离子渗氮炉相贴合;
阴极载物台,其设置在离子渗氮炉的内部,且阴极载物台与离子渗氮炉通过螺钉连接;
第二储水箱,其设置在支撑座的下方,所述第二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循环泵,且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均与支撑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储水箱与循环泵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软管,且第二橡胶软管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储水箱的内部,所述离子渗氮炉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管道,且冷凝管道成环形设置,所述冷凝管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水箱和循环泵的内部,所述第二橡胶软管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与第二橡胶软管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渗氮炉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氮炉盖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泵,且第一储水箱和压力泵均与渗氮炉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渗氮炉盖的下端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设置有圆环喷头,所述压力泵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橡胶软管,且第一橡胶软管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运,苑志勇,刘少敏,刘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热研热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