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检测装置,其构成包含壳体、电源单元1,与电源单元1输出相接的复位单元2,与复位单元2输出相接的待机延时单元3,待机延时单元3的输出与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一个输入端相接,检测单元4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相接;检测单元4有二路输出,一路控制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待机状态信号,并将信号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一路经启动延时单元6控制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启动状态信号,并将信号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它可供井下电气设备检修时使用,消除井下常有的带电检修电气设备现象。(*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对煤矿隔爆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的装置。在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为防爆需要,都必须有一个封闭的隔爆外壳。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在不打开外壳的情况下带电检修,很难弄清楚内部元器件的动作情况。打开外壳后,按安全规程要求是不准带电检修的,只能通过观察来判断故障,再合上壳体试运行。由于断电状态下由人眼睛观察判断故障,准确性很差,经常要多次将壳体打开、合上,才能做到试运行正常。使得检修时间很长,对生产影响很大。为了减少影响生产的时间,在井下检修电气设备时,常有带电检修电气设备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导致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检测装置,它可以在不打开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情况下,自动记录下电气设备在待机和启动两种状态下被测点的状态,供检修人员判断故障。既可满足停电检修的要求,又可大大缩小检修时间。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记录装置,其构成包含壳体、电源单元(1);还包含有复位单元(2),待机延时单元(3),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待机记录单元(5),启动延时单元(6),启动记录单元(7),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其中使装置复位的复位单元(2)与电源单元(1)输出相接,复位单元(2)的输出与待机延时单元(3)输入相接,待机延时单元(3)的输出与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一个输入端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有二路输出,一路控制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待机状态信号,并将待机状态信号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另一路经启动延时单元(6)控制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启动状态信号,并将其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上述的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记录装置中,复位单元(2)包含二条支路,一条由常闭触点J1-1和并联的继电器J5、J6、J7、J8的复位线圈串接构成,一条由串联的触点J5-1、J6-1、J7-1、J8-1和常开触点J1-2并接后再与继电器J1串联构成;待机延时单元(3)包含常开触点J1-3、J3-2和三极管Q4,接在Q4基极的电阻R4、电容C4,接在Q4集电极的继电器J3构成;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包含三极管Q3,接在Q3集电极的继电器J2,接在Q3基极的电阻R3,光电耦合器件Q2的输出侧,常开触点J3-1,常闭触点J2-1,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2输入侧由电阻R1、可调电阻R2、电容C3,二极管V2构成的接收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由常触点J2-3和二条并联支路构成,一条支路包含三极管Q9,接在Q9集电极的继电器J6的动作线圈,接在Q9基极的光电耦合器件Q8输出侧,电阻R11,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8输入侧由电阻R9,可调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V3构成的接收待测点电压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另一条支路由继电器J8的动作线圈和与其串接的待测触点构成;启动延时单元(6)由常闭触点J2-2,三极管Q5,接在Q5集电极的继电器J4,接在Q5基极的电阻R5,电容C5构成;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由常闭触点J4-1和二条并联支路组成,一条支路包含三极管Q7,接在Q7集电极的继电器J5的动作线圈,接在Q7基极的光电耦合器件Q6的输出侧,电阻R8,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6输入侧的由电阻R6、可调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V3构成的接收待测点电压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另一条支路由继电器J7的动作线圈和与其串接的待测触点构成;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包含电池电源E和二条并接的显示支路,一条是待机状态显示支路,包含三极管Q10、Q11、Q12组成的复合放大器,接在放大器集电极的发光二极管V5,接在放大器基极的选择开关K2以及并接的触点J6-2、J8-2;另一条支路是启动状态显示支路,由三极管Q13、Q14、Q15构成的复合放大器,接在放大器集电极的发光二极管V6,接在放大器基极的选择开关K1以及并接的触点J5-2、J7-2构成。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带电检测、记录被测点的状态,停电由安全电源提供状态显示,既满足了不准带电检修电气设备的要求,又可使检修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提高检修速度。可消除井下常有的带电检修电气设备现象,提高井下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测量数据准确,易于操作,制作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供井下电气设备检修时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框附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实施例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记录装置,其构成包含壳体、电源单元1;复位单元2,待机延时单元3,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待机记录单元5,启动延时单元6,启动记录单元7,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其中复位单元2与电源单元1输出相接,复位单元2的输出与待机延时单元3输入相接,待机延时单元3的输出与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一个输入端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有二路输出,一路控制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待机状态信号,并将待机状态信号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另一路经启动延时单元6控制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启动状态信号,并将其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复位单元2包含二条支路,一条由常闭触点J1-1和并联的继电器J5、J6、J7、J8的复位线圈串接构成,一条由串联的触点J5-1、J6-1、J7-1、J8-1和常开触点J1-2并接后再与继电器J1串联构成;待机延时单元3包含常开触点J1-3、J3-2和三极管Q4,接在Q4基极的电阻R4、电容C4,接在Q4集电极的继电器J3构成;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包含三极管Q3,接在Q3集电极的继电器J2,接在Q3基极的电阻R3,光电耦合器件Q2的输出侧,常开触点J3-1,常闭触点J2-1,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2输入侧由电阻R1、可调电阻R2、电容C3,二极管V2构成的接收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由常触点J2-3和二条并联支路构成,一条支路包含三极管Q9,接在Q9集电极的继电器J6的动作线圈,接在Q9基极的光电耦合器件Q8输出侧,电阻R11,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8输入侧由电阻R6,可调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V3构成的接收待测点电压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另一条支路由继电器J8的动作线圈和与其串接的待测触点构成;启动延时单元6由常闭触点J2-2三极管Q5,接在Q5集电极的继电器J4,接在Q5基极的电阻R5,电容C5构成;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由常闭触点J4-1和二条并联支路组成,一条支路包含三极管Q7,接在Q7集电极的继电器J5的动作线圈,接在Q7基极的光电耦合器件Q6的输出侧,电阻R8,还包含接在光电耦合器件Q6输入侧的由电阻R6、可调电阻R7、电容C6、二极管V3构成的接收待测点电压输入信号的整流、滤波、调压电路,另一条支路由继电器J7的动作线圈和与其串接的待测触点构成;记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矿隔爆电气设备故障状态检测装置,其构成包含壳体、电源单元(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复位单元(2),待机延时单元(3),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待机记录单元(5),启动延时单元(6),启动记录单元(7),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其中使装置复位的复位单元(2)与电源单元(1)输出相接,复位单元(2)的输出与待机延时单元(3)输入相接,待机延时单元(3)的输出与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一个输入端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的另一个输入端与待机/启动状态输入信号相接;待机/启动检测单元(4)有二路输出,一路控制待机状态记录单元(5)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待机状态信号,并将待机状态信号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另一路经启动延时单元(6)控制启动状态记录单元(7)接收和记录测量点的启动状态信号,并将其输出至记录状态比较单元(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跃,
申请(专利权)人:陈中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