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7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垂直隔板A,所述垂直隔板A将所述壳体内分为絮凝反应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内设置有垂直隔板B,所述垂直隔板B将所述絮凝反应区分为一级絮凝反应区和二级絮凝反应区,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位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之间;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内设有折流反应组件,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内还设有高速气流供给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一级絮凝反应区内设置的搅拌机构以及二级絮凝反应区内的折流反应组件,使污水与絮凝剂更好的融合,进而使污水充分形成微絮凝体,提高污水在斜管沉淀区内的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管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斜管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斜管沉淀装置是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斜管沉淀装置包括絮凝反应区和斜管沉淀区两部分,在泥渣悬浮层上安装倾角60度的斜管组建,便于原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物或经投加絮凝剂后形成的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下滑继而沉入集泥斗,由排泥管排入污泥池另行处理或综合利用,上清液逐渐上升至排水口排放。斜管沉淀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容易操作等优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斜管沉淀装置存在絮凝反应区结构设计不合理,混合液反应不充分,絮凝效果差,絮体成长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斜管沉淀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一级絮凝反应区内设置的搅拌机构以及二级絮凝反应区内的折流反应组件,使污水与絮凝剂更好的融合,进而使污水充分形成微絮凝体,提高污水在斜管沉淀区内的沉淀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垂直隔板A,所述垂直隔板A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垂直隔板A,所述垂直隔板A将所述壳体内分为絮凝反应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内设置有垂直隔板B,所述垂直隔板B将所述絮凝反应区分为一级絮凝反应区和二级絮凝反应区,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位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之间;/n所述垂直隔板B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的第一开口,所述垂直隔板B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的第二开口;/n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连通的原水进口,所述斜管沉淀区内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相对的内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所述斜管沉淀区内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垂直隔板A,所述垂直隔板A将所述壳体内分为絮凝反应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絮凝反应区内设置有垂直隔板B,所述垂直隔板B将所述絮凝反应区分为一级絮凝反应区和二级絮凝反应区,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位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之间;
所述垂直隔板B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的第一开口,所述垂直隔板B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的第二开口;
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连通的原水进口,所述斜管沉淀区内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相对的内侧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所述斜管沉淀区内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清水出口连通的溢流堰板;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斜管沉淀区连通的集泥斗,所述集泥斗底部设有排泥口;
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内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所述壳体顶部还设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轴一端连接,所述搅拌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顶壁且延伸至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底部,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内的下部的外周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的直径;
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内设有折流反应组件,所述折流反应组件包括上折流板、第一下折流板及第二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上端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折流板底部和所述第二下折流板底部均与所述二级絮凝反应区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折流板位于靠近所述一级絮凝反应区的一侧,所述第二下折流板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晟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