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包括:X向皮带线、Y向皮带线、用于驱动所述X向皮带线抬升或下降的升降机构,所述X向皮带线包括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中部前端用于与一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的第一X向皮带线、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中部后端用于与另一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的第二X向皮带线,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第二X向皮带线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Y向皮带线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上方的药框传输至第二X向皮带线上方。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能够满足将药框传输设备设计成可换向回转型,以节约对药房的占用空间,并能提高药框回转效率,提高发药效率,降低药房人员的工作量及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及药框传输设备
本技术涉及药品分拣输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及药框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医院的药房分为配药区和发药区,现有模式中配药区首先将患者所需药品分拣到药框中,然后药房人员将药框人工传递至发药区,由位于发药区窗口的药房人员将药品发给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发完药品的空药框还得药房人员取回至配药区。这种模式药框回转效率低、发药效率低,同时也增加了药房人员的工作量及强度。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在药房内部设置与药品分拣设备衔接的药框传输设备,但由于药房空间限制,需要将药框传输设备设计成可换向回转型,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以使药框传输设备实现换向回转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及药框传输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包括:X向皮带线、Y向皮带线,所述X向皮带线下方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X向皮带线抬升或下降,所述X向皮带线包括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中部前端用于与一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的第一X向皮带线、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中部后端用于与另一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的第二X向皮带线,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第二X向皮带线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Y向皮带线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上方的药框传输至第二X向皮带线上方。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第二X向皮带线分别与其衔接的药框传输皮带线同步同向传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为凸轮升降机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轮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一凸轮、与第一凸轮的轴端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二凸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上固定有升降托板,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第二X向皮带线平行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板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药框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药框传输皮带线、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条药框传输皮带线之间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所述药框转角换向结构用于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药框传输皮带线由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组成,所述药框转角换向结构设置在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的端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传输过来的药框并将药框传输至与所述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传输方向反向的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药框转角换向结构采用X向皮带线、Y向皮带线相互配合的结构设计,通过两条传输方向相反的X向皮带线分别与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从而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并且该药框转角换向结构与药框传输皮带线衔接合理,运输及转向稳定,能够满足将药框传输设备设计成可换向回转型,以节约对药房的占用空间;本技术通过在相互平行设置的药框传输皮带线之间设置药框转角换向结构,以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便于将分拣机分拣好药品的药框从配药区通过一条药框传输皮带线输送至发药区,由发药区发完药品后,空药框随药框传输皮带输送至药框转角换向结构,由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再将空药框转向传输至另一条药框传输皮带线上,由另一条药框传输皮带线将空药框回传至配药区,从而能够提高药框回转效率,提高发药效率,同时能降低药房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药框转角换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X向皮带线升降结构示意图;图3是药框传输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X向皮带线,11、第一X向皮带线,12、第二X向皮带线,2、Y向皮带线,3、升降机构,31、驱动电机,32、第一凸轮,33、第二凸轮,34、升降托板,4、药框传输皮带线,41、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2、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包括:X向皮带线1、Y向皮带线2,所述X向皮带线1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X向皮带线1抬升或下降,当X向皮带线1处于抬升状态时,X向皮带线1高出于Y向皮带线2,使X向皮带线1与药框传输皮带线4衔接,接收药框传输皮带线4输送过来的药框,或者将位于X向皮带线1上的药框输送至药框传输皮带线4上;当X向皮带线1处于下降状态时,X向皮带线1低于Y向皮带线2,使位于X向皮带线1上的药框落入在Y向皮带线2上,由Y向皮带线2传输;继续参考图1、图3,所述X向皮带1包括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前端用于与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衔接的第一X向皮带线11、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后端用于与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衔接的第二X向皮带线12,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第二X向皮带线12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Y向皮带线2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上方的药框传输至第二X向皮带线12上方。其中,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与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同步同向传动,用于接收由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传输过来的药框;所述第二X向皮带线12的传输方向与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的同步同向传动,用于将药框传输至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上。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3为凸轮升降机构,具体地,所述凸轮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1、与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一凸轮32、与第一凸轮31的轴端通过皮带连接的第二凸轮32,所述第一凸轮31、第二凸轮32上还固定有升降托板34,通过所述驱动电机31驱动所述第一凸轮32、与第一凸轮31转动,继而带动所述升降托板34升降;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第二X向皮带线12平行固定在所述升降托板34上,随升降托板34升降,使其高出于Y向皮带线2或低于Y向皮带线2。为了将与药品分拣设备衔接的药框传输设备设计成可换向回转型结构,可将本技术药框转角换向结构设置在药框传输设备上,具体地,所述药框传输设备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药框传输皮带线4,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条药框传输皮带线4之间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通过所述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药框传输设备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的端部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所述药框转角换向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传输过来的药框并将药框传输至与所述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传输方向反向的第二药框传输皮带线42上,以实现药框传输方向的换向回转。下面结合图1~图3,进一步阐述所述药框传输设备及药框转角换向结构的工作原理:将第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1的前端设置在位于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X向皮带线(1)、Y向皮带线(2),所述X向皮带线(1)下方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X向皮带线(1)抬升或下降,所述X向皮带线(1)包括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前端用于与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衔接的第一X向皮带线(11)、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后端用于与另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衔接的第二X向皮带线(12),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第二X向皮带线(12)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Y向皮带线(2)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上方的药框传输至第二X向皮带线(12)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X向皮带线(1)、Y向皮带线(2),所述X向皮带线(1)下方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X向皮带线(1)抬升或下降,所述X向皮带线(1)包括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前端用于与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衔接的第一X向皮带线(11)、位于所述Y向皮带线(2)中部后端用于与另一药框传输皮带线(4)衔接的第二X向皮带线(12),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第二X向皮带线(12)的传输方向相反,所述Y向皮带线(2)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上方的药框传输至第二X向皮带线(1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X向皮带线(11)、第二X向皮带线(12)分别与其衔接的药框传输皮带线(4)同步同向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为凸轮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框转角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升降机构包括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兵,茅泽民,严阳,崔梅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