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所述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背靠背联接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和中频同步发电机构成的中频电动机一发电机组;另一部分为由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构成的电压供给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压供给模块中引入升降装置以及采用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和六氟化硫高压补偿电抗器,实现了系统整体体积的减小,使得运输与使用都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具体是涉及一种集装箱式、 小体积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背靠背联接的三相异 步电动机和中频同步发电机构成的中频电动机一发电机组;另一部分为由升压 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构成的电压供给模块,提 供局部放电试验用的高电压和电流。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元件体积及试验所 要求的绝缘距离限制,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往往需要利用多个集装箱装运, 无论对于运输还是试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体积,可用一个集装箱统一装运的局部 放电试验电源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所 述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为中频电动机一发电机组;另一 部分为由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构成的电压 供给模块。所述升压变压器为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为六氟化 硫高压补偿电抗器;所述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和分压器组成的高压部 分固定在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上,低压补偿电抗器固定在升降装置的基座上。本技术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装置包含升降平台、液压传 动机构、基座、操作台。所述操作台控制液压传动机构的伸縮以实现升降平台 的上升与下降。所述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 为用螺栓固定至升降装置。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包括壳体内的变压器线圈和铁芯,壳体内充满绝缘气体六氟化硫。所述壳体内底部横 向加装有两个为圆柱形状的径流风扇,所述两个径流风扇对称设置在铁芯两侧, 位于壳体内壁与线圈之间,所述两个径流风扇与铁芯轴向平行,所述线圈采用 多股绝缘漆包线绕制并使用硬铜管在中部高压出线,所述壳体为铝制且内部为 椭圆体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六氟化硫高压补偿电抗器包 括壳体内的电抗器线圈和铁芯,壳体内充满绝缘气体六氟化硫。所述壳体内底 部横向加装有两个为圆柱形状的径流风扇,所述两个径流风扇对称设置在铁芯 两侧,位于壳体内壁与线圈之间,所述两个径流风扇与铁芯轴向平行,所述壳 体为铝制且内部为椭圆体结构。本技术所描述的一种小体积、可用一个集装箱统一装运的局部放电试 验电源系统,通过在电压供给模块引入升降装置,实现了对升压变压器、高压 补偿电抗器、分压器组成的高压部分与低压补偿电抗器之间距离的控制与调节。 在进行试验时,可控制升降平台上升以保证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 压器组成的高压部分与低压补偿电抗器之间的距离达到绝缘距离的要求,在存 放、运输过程中,则控制升降平台下降至最低点以保证高度集成的集装箱式储 存环境。同时,釆用了小体积、轻重量、大容量的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与六氟 化硫高压补偿电抗器,在完满解决散热问题的前提下减少了升降平台的负重和 整体系统的体积。使得本系统可完整装载入集装箱等集成运输环境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安置在集装箱环境中的 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则实施例中电压供给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则实施例中电压供给模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一则实施例中高压补偿电抗器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一则实施例中升压变压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安置在集装箱环 境中,所述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为背靠背联接的三相异 步电动机和中频同步发电机构成的中频电动机一发电机组A;另一部分为由升 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构成的电压供给模块B。参照附图2、附图3,由升压变压器110、高压补偿电抗器120、分压器130 组成的高压部分用螺栓固定在升降装置150的升降平台上,低压补偿电抗器140 用螺栓固定在升降装置150的基座153上。所述升降装置150包含升降平台151、 液压传动机构152、基座153、操作台154。所述操作台154控制液压传动机构 152的伸縮以实现升降平台151的上升与下降。在平时运输与存放时,以上所述升压变压器IIO、高压补偿电抗器120、分 压器130、低压补偿电抗器140、升降装置150以一整体形式放置在集装壳体内, 升降平台151的高度调节至最低。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时,则将集装箱的顶盖打开,控制升降平台151上升, 以保证升压变压器IIO、高压补偿电抗器120、分压器130组成的高压部分与低 压补偿电抗器140之间的距离达到绝缘距离的要求。参照附图4,在高压补偿电抗器壳体250内底部横向加装两个为圆柱形状的 径流风扇211和径流风扇212,所述径流风扇211和径流风扇212对称设置在铁 芯240两侧,位于壳体250内壁与线圈230之间,所述径流风扇211和径流风 扇212与铁芯240轴向平行。所述径流风扇211和径流风扇212尺寸小于或等 于《590x(j)160mm,每个风扇的最大风量为16m3/min,输入功率为120w。这样在 电抗器内部形成稳定的风道如图4虚线箭头所示风由底部向线圈230及铁芯 240吹动,经线圈230和铁芯240,至上顶盖,由上缝隙沿侧壁至底部风扇,如 此强制循环风冷。风扇出口风速约为3.5m/s。壳体250为铝制,可以减少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进一步减少发热量。由于壳体内部气体压强约为3.5个大气压,故将壳体内部制为椭圆体结构以期有较好的抗压效果和密封效果。采用以上方法,当环境温度为30度时,内部线圈平均温度约为75度。 参照附图5,在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壳体350内底部横向加装两个为圆柱形 状的径流风扇311和径流风扇312,所述径流风扇311和径流风扇312对称设置 在铁芯340两侧,位于壳体350内壁与线圈330之间,所述径流风扇311和径 流风扇312与铁芯340轴向平行。所述径流风扇311和径流风扇312尺寸小于 或等于^590x())160mm,每个风扇的最大风量为16mVmin,输入功率为120w。这 样在电抗器内部形成稳定的风道如图5虚线箭头所示风由底部向线圈330及 铁芯350吹动,经线圈330和铁芯340,至上顶盖,由上缝隙沿侧壁至底部风扇, 如此强制循环风冷。径流风扇311和径流风扇312出口风速约为3.5m/s。所述线 圈330采用多股绝缘漆包线绕制并使用硬铜管在中部高压出线,壳体350为铝制,可以减少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进一步减少发热量。 由于壳体内部气体压强约为3.5个大气压,故将壳体内部制为椭圆体结构以 期有较好的抗压效果和密封效果。采用直径为2.8 3.2cm的硬铜管从线圈中间直接出线,是为了使电场分布均 匀,从而降低局部放电。采用以上方法,当环境温度为30度时,内部线圈平均温度约为75度。 本技术所描述的一种小体积、可用一个集装箱统一装运的局部放电试 验电源系统,通过在电压供给模块引入升降装置,实现了对升压变压器、高压 补偿电抗器、分压器组成的高压部分与低压补偿电抗器之间距离的控制与调节。 在进行试验时,可控制升降平台上升以保证升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所述局部放电试验电源系统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中频电动机-发电机组;另一部分为由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分压器、低压补偿电抗器构成的电压供给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变压器为六氟化硫升压变压器,所述高压补偿电抗器为六氟化硫高压补偿电抗器;所述升压变压器、高压补偿电抗器和分压器组成的高压部分固定在升降装置的升降平台上,低压补偿电抗器固定在升降装置的基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范,王晓宁,李鹏,李金忠,李博,张书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