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航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76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以及油箱壳体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与开口,所述开口底端连通有螺旋管,所述油箱壳体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所述隔板远离螺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且回流液化腔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并且回流液化腔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螺旋导管结构,实现了油箱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体积减小,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启开口处时油气的泄漏挥发,采用滤芯导油结构,实现了减少油气进入油箱壳体靠近开口的一侧,以及实现了减少油箱壳体内油气的挥发散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
技术介绍
机上的或汽车上的装燃料的容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两种,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油箱在现代车辆中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现有的油箱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油箱在使用时往往会在注油时产生飞溅,造成燃油的快速挥发,从而容易产生一定的燃油蒸汽散失;其次,现有的油箱内部燃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摇晃,容易引起汽油蒸发,在打开油箱时会造成油气快速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油箱内油气散失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以及油箱壳体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与开口,所述开口底端连通有螺旋管,所述油箱壳体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以及第二连通槽,所述隔板远离螺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且回流液化腔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并且回流液化腔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通槽设于隔板顶端,所述第二连通槽设于隔板底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流液化腔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竖支杆,所述直角滤芯水平方向上开设有竖槽,且竖槽与竖支杆间隙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回流液化腔水平方向上固定连接有横支杆,所述直角滤芯竖直方向上开设有横槽,且横槽与横支杆间隙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直角滤芯竖直截面呈直角折角结构,所述直角滤芯共设有多个,其中多个直角滤芯直角折角处互相贴合堆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吸油管底端与油箱壳体内腔底端相离,所述吸油管底端高度大于第二连通槽顶端高度。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螺旋导管结构,由于采用了开口与螺旋管之间连通,以及螺旋管的螺旋结构,实现了油枪加油时螺旋管将燃油导入油箱壳体底端,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口处油气挥发散失的可能性,又由于采用了隔板对于油箱壳体内腔的隔离,实现了油箱壳体靠近开口一侧的体积减小,从而实现了减少开启开口处时油气的泄漏挥发。2、本技术中,采用滤芯导油结构,由于采用了隔板底端开设的第二连通槽,实现了燃油通过第二连通槽对于隔板两侧进行流通,此时油箱壳体内腔油位高于第二连通槽顶端,从而实现了燃油蒸发产生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二连通槽处,又由于采用了多个直角滤芯的堆叠,以及直角滤芯内插接的竖支杆,实现了油气受到直角滤芯沾附后便于从竖槽处流出,从而实现了减少油气进入油箱壳体靠近开口的一侧,以及实现了减少油箱壳体内油气的挥发散失。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B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油箱壳体;2、回流液化腔;3、直角滤芯;4、第一连通槽;5、开口;6、螺旋管;7、隔板;8、第二连通槽;9、吸油管;10、导气口;11、竖支杆;12、横支杆;13、横槽;14、竖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1以及油箱壳体1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9与开口5,开口5底端连通有螺旋管6,油箱壳体1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7,且隔板7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4以及第二连通槽8,隔板7远离螺旋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2,且回流液化腔2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3,并且回流液化腔2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10,使得油箱壳体1远离开口5一侧的油气通过回流液化腔2处进行过滤吸附回流,从而减少油箱壳体1内的油气挥发散失,其中本文中所述的固定连接均可采用一体成型连接或焊接的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连通槽4设于隔板7顶端,第二连通槽8设于隔板7底端,使得空气通过第一连通槽4处连通维持气压平衡,同时通过第二连通槽8处连通燃油。具体的,如图2所示,回流液化腔2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竖支杆11,直角滤芯3水平方向上开设有竖槽14,且竖槽14与竖支杆11间隙配合,以便于油气过滤吸附后进行引导流出。具体的,如图3所示,回流液化腔2水平方向上固定连接有横支杆12,直角滤芯3竖直方向上开设有横槽13,且横槽13与横支杆12间隙配合,以便于对于直角滤芯3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减少直角滤芯3的偏移。具体的,如图2所示,直角滤芯3竖直截面呈直角折角结构,直角滤芯3共设有多个,其中多个直角滤芯3直角折角处互相贴合堆叠,使得多个直角滤芯3对于油气进行多层过滤。具体的,如图1所示,吸油管9底端与油箱壳体1内腔底端相离,吸油管9底端高度大于第二连通槽8顶端高度,以便于吸油管9吸油时第二连通槽8始终被燃油完全浸没,避免第二连通槽8直接对于隔板7两侧进行连通。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开口5与螺旋管6之间连通,以及螺旋管6的螺旋结构,使得油枪加油时螺旋管6将燃油导入油箱壳体1底端,从而减少开口5处油气挥发散失的可能性,再通过隔板7对于油箱壳体1内腔的隔离,使得油箱壳体1靠近开口5一侧的体积减小,从而减少开启开口5处时油气的泄漏挥发;其次,通过隔板7底端开设的第二连通槽8,使得燃油通过第二连通槽8对于隔板7两侧进行流通,此时油箱壳体1内腔油位高于第二连通槽8顶端,同时燃油蒸发产生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二连通槽8处,再通过多个直角滤芯3的堆叠,以及直角滤芯3内插接的竖支杆11,使得油气受到直角滤芯3沾附后便于从竖槽14处流出,从而便于减少油气进入油箱壳体1靠近开口5的一侧,进而减少油箱壳体1内油气的挥发散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1)以及油箱壳体(1)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9)与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底端连通有螺旋管(6),所述油箱壳体(1)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7),且隔板(7)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4)以及第二连通槽(8),所述隔板(7)远离螺旋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2),且回流液化腔(2)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3),并且回流液化腔(2)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包括油箱壳体(1)以及油箱壳体(1)内固定连接的吸油管(9)与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底端连通有螺旋管(6),所述油箱壳体(1)内腔固定连接有隔板(7),且隔板(7)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槽(4)以及第二连通槽(8),所述隔板(7)远离螺旋管(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回流液化腔(2),且回流液化腔(2)内固定连接有直角滤芯(3),并且回流液化腔(2)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槽(4)设于隔板(7)顶端,所述第二连通槽(8)设于隔板(7)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节能省油的机动车安全性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液化腔(2)竖直方向上固定连接有竖支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航
申请(专利权)人:赖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