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商务车-MPV,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车长一般在(4.2—4.3)m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现有的汽车外表面材质一般为金属,导热性能强,尤其是一些黑色的车辆,在阳光暴晒下,车体温度高,进而会导致车内部的温度也非常高,究其原因是车体尤其是车顶的隔热效果较差,热量不经过阻挡而使大部分传导致车内,而在冬天又会因为隔热效果差而使车内温度向外面传导。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包括温控系统(1)、车顶外壳(2)、内衬(3)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2)和内衬(3)之间的温控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4)包括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且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之间连通有散热管(7),所述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9)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7)连通的通孔(10),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9)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1),所述出气主管(6)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进气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包括温控系统(1)、车顶外壳(2)、内衬(3)和固定连接在车顶外壳(2)和内衬(3)之间的温控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4)包括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且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之间连通有散热管(7),所述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后侧与第二分流管(9)的前侧均开设有与散热管(7)连通的通孔(10),所述第一分流管(8)的底部与第二分流管(9)的顶部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1),所述出气主管(6)的左端连通有出气管(12),所述进气主管(5)的左端连通有管道接头(13),所述管道接头(13)的左端连通有三通管(14),且三通管(14)的前后两端分别连通有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所述热空气管(15)和冷空气管(16)上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7),所述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8),两个所述转轴(18)的右端分别贯穿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右端并延伸至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的外部,两个所述转轴(18)的表面且位于进气主管(5)和出气主管(6)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带轮(19),且两个带轮(19)之间传动连接有齿轮带(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的顶部且位于齿轮带(20)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2),所述电动推杆(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3),且推动块(23)的内表面与齿轮带(20)上半部分的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车的车顶隔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8)和第二分流管(9)的左端均开口设置,右端均为封堵设置,所述凹槽(11)的两侧延伸至相邻两根散热管(7)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商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敏,孙海啸,施建东,李令宇,吴茂沅,刘佳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尔森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