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63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包括球头部、从球头部的底面延伸并逐渐扩大的锥台部及从锥台部延伸形成的柱体部,球头部、锥台部及柱体部三者同中心轴设置,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及锥台部并延伸至柱体部的刀槽,刀槽的侧边形成切削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及锥台部并延伸至柱体部的刀槽,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排屑空间将削除的塑料毛刺排走,避免削除的塑胶毛刺残留而受高温融化并滴落在工件上,进而可避免影响工件的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端部为呈球头状的球头部,可减少应力集中,加强了刀具强度,减低刀具断刀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刺削除刀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刀具
,尤其涉及一种毛刺削除刀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一些儿童用品的加工中,如儿童安全座椅的椅座外壳加工,工件的加工后会产生毛刺(披锋),需要将毛刺清除干净。现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人工去除,作业人员用一根细铁针或刮刀对工件表面的毛刺清除干净,作业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作业人员体能消耗较大且易产生疲劳;另一种是通过机械臂夹持刀具电动削除塑胶毛刺,虽然减低了人工成本,但现有的刀具在削除毛刺时,容易发生以下问题:第一,削除的毛刺排不走,在切削产生的高温下,排不走的塑胶毛刺会发生高温融化而滴落在工件上,影响工件的质量;第二,刀具在切削毛刺时容易过切及断刀,过切会影响工件的质量,断刀则需不断更换刀具,增加加工成本。因此,急需一种可避免削除的毛刺排不走以及可增强刀具强度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削除的毛刺排不走以及可增强刀具强度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包括球头部、从球头部的底面延伸并逐渐扩大的锥台部及从锥台部延伸形成的柱体部,球头部、锥台部及柱体部三者同中心轴设置,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及锥台部并延伸至柱体部的刀槽,刀槽的侧边形成切削刃。较佳地,锥台部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处于6°-8°的范围内,切削刃相对于锥台部的中心轴的倾斜度处于6°-8°的范围内。较佳地,锥台部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处于1:3至1:4的范围内。较佳地,球头部呈半球状。较佳地,球头部的长度与锥台部的长度之比为处于1:27至1:28的范围内。较佳地,刀槽包括第一刀面及第二刀面,第一刀面沿垂直于球头部、锥台部及柱体部的径向方向分布,且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中心轴位于第一刀面所在的平面,第二刀面与第一刀面相交。较佳地,刀槽的数量为两个,两刀槽呈中心对称分布。较佳地,切削刃包括第一切削刃及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形成于球头部并呈圆弧状,第二切削刃形成于锥台部。较佳地,还包括浮动主轴,柱体部安装于浮动主轴。较佳地,浮动主轴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切削刃作用于工件的抵触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设有球头部、锥台部及柱体部,并且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及锥台部并延伸至柱体部的刀槽,本技术在对塑料工件的毛刺进行削除时,锥台部与毛刺进行接触,毛刺在锥台部的转动下通过锥台部上所开设的刀槽所形成的棱边的剪切力作用下而被切削掉,由于刀槽贯穿整个锥台部且两端还分别延伸至球头部和柱体部,从而使得有足够的排屑空间将削除的塑料毛刺从刀槽的槽中排走,避免削除的塑胶毛刺残留而受高温融化并滴落在工件上,进而可避免影响工件的质量;另外,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端部为呈球头状的球头部,可减少应力集中,加强了刀具强度,减低刀具断刀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柱体部安装于浮动主轴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包括球头部1、从球头部1的底面延伸并逐渐扩大的锥台部2及从锥台部2延伸形成的柱体部3;在本实施例中,球头部1的球体直径与底面直径的比值约为1:1,球头部1呈半球状,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球头部1也可为三分之一球体或四分之一球体等等;球头部1、锥台部2及柱体部3三者同中心轴设置,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1及锥台部2并延伸至柱体部3的刀槽4,刀槽4的侧边形成切削刃5。由于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球头部1及锥台部2并延伸至柱体部3的刀槽4,本技术在对塑料工件的毛刺进行削除时,锥台部2与毛刺进行接触,毛刺在锥台部2的转动下通过锥台部2上所开设的刀槽4所形成的棱边的剪切力作用下而被切削掉,由于刀槽4贯穿整个锥台部2且两端还分别延伸至球头部1和柱体部3,从而使得有足够的排屑空间将削除的塑料毛刺排走,避免削除的塑胶毛刺残留而受高温融化并滴落在工件上,进而可避免影响工件的质量。请参阅图2,图中D1代表锥台部2的最小直径,同时D1也为球头部1的底面直径,图中D2为锥台部2的最大直径,同时,D2也为柱体部3的直径,图中L1为球头部1的长度,图中L2为锥台部2的长度,为避免本技术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在切削毛刺时因过切而对工件的本体造成破坏,在本实施例中,经过多次试验和研究,锥台部2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处于1:3至1:4的范围内,较佳地,锥台部2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为1:3.87;球头部1的长度与锥台部2的长度之比处于1:27至1:28的范围内,较佳地,球头部1的长度与锥台部2的长度之比为1:27.25,可保证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的刀槽4的深度不会太深或太浅,从而避免刀具在切削毛刺时过切而对工件的本体造成破坏,保证切削质量,以及进一步避免削除的塑胶毛刺残留而受高温融化并滴落在工件上。值得注意的是,锥台部2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以及球头部1的长度与锥台部2的长度之比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刀槽4包括第一刀面41及第二刀面42,第一刀面41沿垂直于球头部1、锥台部2及柱体部3的径向方向分布,且毛刺削除刀具结构100的中心轴位于第一刀面41所在的平面,第二刀面42与第一刀面41相交,第二刀面42与第一刀面41之间形成排屑空间。具体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刀面41沿垂直于球头部1、锥台部2及柱体部3的径向方向分布,使得削除的毛刺可通过刀槽4快速排走。具体地,为提高切削速度和质量,刀槽4的数量为两个,两刀槽4呈中心对称分布。但刀槽4的结构、数量及分布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切削刃5包括第一切削刃51及第二切削刃52,第一切削刃51形成于球头部1并呈圆弧状,第二切削刃52形成于锥台部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削刃52为主要削除毛刺的刀刃,第二切削刃52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与锥台部2的母线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切削刃52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与锥台部2的母线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也可有偏差。其中,图2中α代表锥台部2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锥台部2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处于6°-8°的范围内,切削刃5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处于6°-8°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锥台部2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7度,第二切削刃52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也约为7度,但锥台部2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α的大小以及切削刃5相对于锥台部2的中心轴的倾斜度的大小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及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头部、从所述球头部的底面延伸并逐渐扩大的锥台部及从所述锥台部延伸形成的柱体部,所述球头部、所述锥台部及所述柱体部三者同中心轴设置,所述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所述球头部及所述锥台部并延伸至所述柱体部的刀槽,所述刀槽的侧边形成切削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头部、从所述球头部的底面延伸并逐渐扩大的锥台部及从所述锥台部延伸形成的柱体部,所述球头部、所述锥台部及所述柱体部三者同中心轴设置,所述毛刺削除刀具结构沿轴向方向设有贯穿所述球头部及所述锥台部并延伸至所述柱体部的刀槽,所述刀槽的侧边形成切削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部的母线与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处于6°-8°的范围内,所述切削刃相对于所述锥台部的中心轴的倾斜度处于6°-8°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部的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处于1:3至1:4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呈半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刺削除刀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的长度与所述锥台部的长度之比为处于1:27至1:28的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圻铭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