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55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活动底座、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均设于机器人本体内吗,并且控制单元与记录单元信号连接;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有多组榫槽;每一组榫槽包括三个以三角设置的槽洞;每一个槽洞内均预埋有第一钢球,第一钢球实现在槽洞任意角度的旋转;三个第一钢球之间架设有第二钢球;活动底座上上表面设有圆形槽轨,活动底座内预设有舵机;机器人本体通过将第二钢球置于槽轨内,实现机器人本体架设于活动底座上;舵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连接件与机器人本体传动连接,以提出可以实现360度旋转,且不会发生卡死等情况的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代智能家居设备的应用领域广泛,智能家居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但是传统的智能家居的安防系统在人为入室盗窃等情况下,安防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定,因此,提供一个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现有的安防机器人需要多角度进行视察吗,传统的机器人在多角度转动的情况下,长期运行,转件之间容易存在卡死等情况,润滑油等的填料及其复杂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可以实现360度旋转,且不会发生卡死等情况的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活动底座、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均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吗,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记录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有多组榫槽;每一组所述榫槽包括三个以三角设置的槽洞;每一个所述槽洞内均预埋有第一钢球,所述第一钢球实现在所述槽洞任意角度的旋转;三个所述第一钢球之间架设有第二钢球;所述活动底座上上表面设有圆形槽轨,所述活动底座内预设有舵机;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将所述第二钢球置于所述槽轨内,实现所述机器人本体架设于所述活动底座上;所述舵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连接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槽轨的侧壁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连通至所述槽轨内,所述注油孔的注油端口设有开合盖。优选的,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至少设有三组榫槽,至少三组榫槽沿所述槽轨均匀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钢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钢球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记录单元为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外接于智能家居上的红外发射装置相互感应,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两个车轮通过车轮轴设于所述活动底座上。优选的,所述传动连接件包括齿轮和传动轴,所述舵机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也设有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与活动底座之间采用第一钢球与第二钢球的链接结构,当机器人本体在舵机的传动下相对活动底座发生转动后,三个第一钢球带动第二钢球在活动底座上表面的槽轨内发生转动,第一钢球可以实现在机器人本体底端槽洞内的转动,第二钢球可以实现相对第一钢球的转动,第二钢球与第一钢球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第一钢球又可以相对槽洞发生转动,大大降低了机器人本体与活动底座之间发生生锈卡死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中整体结构的拆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活动底座2、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3;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3均设于机器人本体1内吗,并且控制单元与记录单元3信号连接;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设有多组榫槽;每一组榫槽包括三个以三角设置的槽洞;每一个槽洞内均预埋有第一钢球4,第一钢球4实现在槽洞任意角度的旋转;三个第一钢球4之间架设有第二钢球5;活动底座2上上表面设有圆形槽轨,活动底座2内预设有舵机;机器人本体1通过将第二钢球5置于槽轨内,实现机器人本体1架设于活动底座2上;舵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连接件与机器人本体1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槽轨的侧壁上设有注油孔,注油孔连通至槽轨内,注油孔的注油端口设有开合盖,用于向槽内部注油,有助于第一钢球4与第二钢球5之间的润滑,避免发生卡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至少设有三组榫槽,至少三组榫槽沿槽轨均匀间隔布置,有助于机器人本体1相对于活动底座2之间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钢球5的直径大于第一钢球4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单元3为摄像头,摄像头与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机器人本体1上还设有红外接收器6,红外接收器6与外接于智能家居上的红外发射装置相互感应,红外接收器6与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底座2包括底座本体,两个车轮通过车轮轴设于活动底座2上。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包括齿轮和传动轴,舵机的传动轴上设有齿轮,传动轴的一端也设有齿轮,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齿轮相互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1与活动底座2之间采用第一钢球4与第二钢球5的链接结构,当机器人本体1在舵机的传动下相对活动底座2发生转动后,三个第一钢球4带动第二钢球5在活动底座2上表面的槽轨内发生转动,第一钢球4可以实现在机器人本体1底端槽洞内的转动,第二钢球5可以实现相对第一钢球4的转动,第二钢球5与第一钢球4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第一钢球4又可以相对槽洞发生转动,大大降低了机器人本体1与活动底座2之间发生生锈卡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家居存在被打开等情况,安防机器人的中央控制单元感应到相应的数据,此时,通过红外接收器6与红外发射器之间实现信号交互,安防机器人通过舵机调整机器人本体1相对的角度,使得红外接收器6正好接受到红外发射器的信号,再打开记录单元3,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活动底座、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均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吗,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记录单元信号连接;/n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有多组榫槽;每一组所述榫槽包括三个以三角设置的槽洞;每一个所述槽洞内均预埋有第一钢球,所述第一钢球实现在所述槽洞任意角度的旋转;三个所述第一钢球之间架设有第二钢球;/n所述活动底座上上表面设有圆形槽轨,所述活动底座内预设有舵机;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将所述第二钢球置于所述槽轨内,实现所述机器人本体架设于所述活动底座上;所述舵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连接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活动底座、中央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和所述记录单元均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吗,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记录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有多组榫槽;每一组所述榫槽包括三个以三角设置的槽洞;每一个所述槽洞内均预埋有第一钢球,所述第一钢球实现在所述槽洞任意角度的旋转;三个所述第一钢球之间架设有第二钢球;
所述活动底座上上表面设有圆形槽轨,所述活动底座内预设有舵机;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将所述第二钢球置于所述槽轨内,实现所述机器人本体架设于所述活动底座上;所述舵机的传动轴通过传动连接件与所述机器人本体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轨的侧壁上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连通至所述槽轨内,所述注油孔的注油端口设有开合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家居的安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至少设有三组榫槽,至少三组榫槽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佩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修哥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修哥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