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443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包括:转盘机构以及围绕所述转盘机构外围设置的轮毂搬运机构、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及气门芯打孔机构,转盘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定心工位,轮毂搬运机构用于上下料,转盘机构旋转以带动所述定心工位上的待加工轮毂依次经过所述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以及气门芯打孔机构;气门芯打孔机构包括视觉识别装置及钻孔机构,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采集轮毂位置数据并传输至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控制钻孔机构钻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轮毂在各工位快速切换,按照工艺流程完成轮毂的加工,从而解决目前生产工艺中工件快速轮转加工,工序集中加工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轮毂加工制造系统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轮毂行业里,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很多生产、加工、组装及检测都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现有技术中,铝合金轮毂的矫形车基面打气门孔就是通过人工上下料来完成的,轮毂的加工工艺是矫形、车基面和打气门芯孔顺序完成,目前普遍采用的加工工艺方式是,人工拿着轮毂上料到矫形工位,矫形后人工下料到料框,由其他操作人员搬运到车基面工位,人工上料到设备,完成车基面工序后同样由人工搬运到气门芯孔工位进行加工,此加工工艺流程复杂,效率较低,如果要实现智能自动化,智能效率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如果仍旧是半自动的方式,就仍然会受到人工操作的限制,就无法真正实现产线自动化,再加上目前人力成本不断提高,机器换人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目前也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如何实现自动化工艺流程,由人工上下料改为机械手上下料,物流方式改为输送线形式,整体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增加了物流产线,增大了厂区占地面积,产线上易混料,对设备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机构以及围绕所述转盘机构外围设置的轮毂搬运机构、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及气门芯打孔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定心工位,所述轮毂搬运机构用于将轮毂输送线上的待加工轮毂搬运至上料工位的定心工位上或用于将下料工位上加工完成的轮毂搬运至所述轮毂输送线上;所述转盘机构旋转以带动所述定心工位上的待加工轮毂依次经过所述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以及气门芯打孔机构;所述气门芯打孔机构包括视觉识别装置及钻孔机构,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采集轮毂位置数据并传输至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将轮毂具体坐标以及角度数值传送至所述钻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机构以及围绕所述转盘机构外围设置的轮毂搬运机构、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及气门芯打孔机构,所述转盘机构上设置有多个定心工位,所述轮毂搬运机构用于将轮毂输送线上的待加工轮毂搬运至上料工位的定心工位上或用于将下料工位上加工完成的轮毂搬运至所述轮毂输送线上;所述转盘机构旋转以带动所述定心工位上的待加工轮毂依次经过所述轮毂矫形机构、轮毂车基面机构以及气门芯打孔机构;所述气门芯打孔机构包括视觉识别装置及钻孔机构,所述视觉识别装置用于采集轮毂位置数据并传输至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将轮毂具体坐标以及角度数值传送至所述钻孔机构对所述待加工的轮毂进行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搬运机构包括搬运支架、设置于搬运支架上方的凸轮分割器,所述凸轮分割器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气缸支架,所述升降气缸支架上设置有搬运夹手机构,所述搬运夹手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支架两侧的上料夹手机构以及下料夹手机构,所述升降气缸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上料夹手机构及下料夹手机构上、下运动的升降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气缸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升降直线导轨,所述上料夹手机构及下料夹手机构分别与所述升降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轮毂矫形车基面气门芯孔智能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夹手机构及下料夹手机构的结构相同,包括夹手连接板、平行开闭气爪、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松余柯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香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