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36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包括底座、床身、主轴、工作台、数控台、夹具、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底座上靠近主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台包括台座和台面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向工作台外侧延伸的安装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台上,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和移动台,所述夹具设置在移动台上,所述夹具包括倾斜设在移动台上的变位气缸、夹板和限位板,纵向移动结构包括机架、纵向气缸、纵向移动座、下料气缸和下料夹具,所述台面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出料溜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全自动完成上料、加工、变位加工和出料等动作,加工角度全面,动作反应较快,生产较高以及利用率都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
本技术属于轴承座生产加工设备
,涉及一种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
技术介绍
轴承座是用来安装并支撑轴承的基座,而轴承座作为轴承的外支撑,其应用十分广泛。轴承座包括底座、外圈和内圈,其中内圈加工通常由卧式铣床来加工完成。现有技术中用来加工轴承座所使用的卧式铣床,至少包括底座、床身、主轴、主轴变速机构、工作台和进给变速机构等。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工作台上夹具夹持轴承座,进给主轴和铣刀来完成加工。但是,现有的轴承座移动至加工工位后的可加工面比较单一,尤其是在加工内圈的一些斜面、倒角部分则另需更换铣刀或转移至下一工位进行加工,生产效率较低;其次,轴承座加工铣床的很多结构都是液压驱动,动作反应效应较慢,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人工进行下料,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轴承座加工铣床在加工内圈方面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生产效率较高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包括底座、床身、主轴、工作台、数控台、夹具、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结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纵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床身上,所述底座上靠近主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台包括与安装槽配合的台座和设置在台座顶部的台面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向工作台外侧延伸的安装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台上且对应位于主轴的下方,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和移动台,所述夹具设置在移动台上,所述夹具包括一对变位气缸、一对夹板和一对限位板,所述变位气缸的活动端与移动台倾斜连接,所述夹板的一端与变位气缸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板铰接,所述纵向移动结构包括机架、纵向气缸、纵向移动座、下料气缸和下料夹具,所述纵向移动座与机架活动配合,所述下料气缸竖直设置在纵向移动座上,所述下料夹具设置在下料气缸的活动端,所述台面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出料溜板。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呈L形,所述限位板的一侧与夹板连接且另一侧设置有长腰型孔,所述长腰型孔中设置有与移动台固定连接的螺栓。作为优选,所述下料夹具的底面设置有可与轴承座外圈配合的V字形槽。作为优选,所述台座的形状呈Y字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可全自动完成上料、加工、变位加工和出料等动作,动作反应较快,尤其是夹具可对轴承座的加工角度进行变位,加工角度全面,生产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底座与工作台采用灵活安装的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利用率。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的轴测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的主视图;以上各图中,1、底座;2、床身;3、主轴;4、工作台;41、台座;42、台面板;5、夹具;51、变位气缸;52、夹板;53、限位板;54、螺栓;6、横向移动机构;61、横向气缸;62、移动台;7、纵向移动机构;71、机架;72、纵向气缸;73、纵向移动座;74、下料气缸;75、下料夹具;751、V字形槽;8、安装台;9、出料溜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包括底座1、床身2、主轴3、工作台4、数控台、夹具5、横向移动机构6和纵向移动机构7,横向移动结构6设置在工作台4上,纵向移动机构7设置在床身2上。其中,数控台和床身结构为现有技术,如床身内设置有电机、变速机构、传动装置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本装置重点对夹具、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提出改进,并且针对底座和工作台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具体地,本技术在底座1上靠近主轴3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台4包括与安装槽配合的台座41和设置在台座顶部的台面板42,工作台4上设置有向工作台外侧延伸的安装台8,横向移动机构6设置在安装台8上且对应位于主轴3的下方。其中,横向移动机构6采用延伸的形式设置在底座1上,可以精简整个设备的体积;同时,底座1与工作台4采用灵活安装的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本装置的实际利用率,装配性能较好。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横向移动机构6包括横向气缸61和移动台62,夹具5设置在移动台4上,夹具5包括一对变位气缸51、一对夹板52和一对限位板53,变位气缸51的活动端与移动台62倾斜连接,夹板52的一端与变位气缸51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板53铰接,纵向移动结构7包括机架71、纵向气缸72、纵向移动座73、下料气缸74和下料夹具75,纵向移动座73与机架71活动配合,下料气缸74竖直设置在纵向移动座73上,下料夹具75设置在下料气缸74的活动端,台面板42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出料溜板9。其中,横向气缸61的活动端与移动台62连接以驱动整个移动台,而移动台62上的变位气缸51与夹板52以倾斜夹持的形式来夹持工件,可缩短轴承座生产链,如变位气缸51的活动端伸长或缩短便可改变夹板52与移动台62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轴承座的加工角度,进而达到多角度加工的目的,生活效率较高。本装置的下料过程是,纵向气缸72驱动纵向移动座73在机架71上水平移动,直到下料夹具75移动至轴承座上方(轴承座由上一级输送链传送至本装置上),下料气缸74驱动下料夹具向下移动并抵触轴承座的外圈,利用纵向气缸72的恢复动作使其移动至内圈铣削工位,自动化程度较高。本装置中的横向动作、纵向动作和竖直动作均采用气缸驱动的形式,动作即时性较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提高夹板与限位板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中的限位板53呈L形,限位板53的一侧与夹板连接,该侧不仅起到面面连接的作用,还起到限位作用,而在限位板53的另一侧设置有长腰型孔,长腰型孔中设置有与移动台固定连接的螺栓54。这样的话,尽管两个变位气缸51间距不变,通过改变限位板53在移动台上的水平位置仍能达到调整夹板间距的作用,从而用于不同夹持规格的轴承座,利用率较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包括底座、床身、主轴、工作台、数控台、夹具、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结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纵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床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靠近主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台包括与安装槽配合的台座和设置在台座顶部的台面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向工作台外侧延伸的安装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台上且对应位于主轴的下方,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和移动台,所述夹具设置在移动台上,所述夹具包括一对变位气缸、一对夹板和一对限位板,所述变位气缸的活动端与移动台倾斜连接,所述夹板的一端与变位气缸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板铰接,所述纵向移动结构包括机架、纵向气缸、纵向移动座、下料气缸和下料夹具,所述纵向移动座与机架活动配合,所述下料气缸竖直设置在纵向移动座上,所述下料夹具设置在下料气缸的活动端,所述台面板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出料溜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座内圈自动加工铣床,包括底座、床身、主轴、工作台、数控台、夹具、横向移动机构和纵向移动机构,所述横向移动结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纵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床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靠近主轴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工作台包括与安装槽配合的台座和设置在台座顶部的台面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向工作台外侧延伸的安装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设置在安装台上且对应位于主轴的下方,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横向气缸和移动台,所述夹具设置在移动台上,所述夹具包括一对变位气缸、一对夹板和一对限位板,所述变位气缸的活动端与移动台倾斜连接,所述夹板的一端与变位气缸连接且另一端与限位板铰接,所述纵向移动结构包括机架、纵向气缸、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金彬
申请(专利权)人:临清市金彬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