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级雾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417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米级雾化系统,包括箱体、原液腔、气动单联件、两个电磁阀、油气连接机构和配电结构,油气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出气接头、出油接头和进气接头;箱体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伸入原液腔的呼吸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喷雾型冷却润滑装置集成在一台较小的设备内,然后通过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达到使用位置;方便直接使用,接上本装置与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就可以方便在需使用的点随动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米级雾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冷却
,具体涉及微米级雾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绝大多机械加工设备都需要在润滑部位或刀具切削部位进行润滑同时兼顾冷却作业;目前机械加工设备一般采用液态介质通过油泵的形式泵至作用点;存在下列问题:现有润滑或冷却形式介质用量大;作用点局部,容易造成耐受点差别化,影响变形等;用后清洁不便;冷却装置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米级雾化系统,将喷雾型冷却润滑装置集成在一台较小的设备内,然后通过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达到使用位置;方便直接使用,接上本装置与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就可以方便在需使用的点随动安装使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微米级雾化系统,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右侧的上部的原液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顶部的气动单联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中部的两个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下端的前侧的油气连接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的下端的配电结构,所述油气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出气接头、出油接头和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气动单联件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动单联件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与左侧的电磁阀的进口连通;左侧的所述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右侧的所述电磁阀的进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原液腔的出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出油接头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伸入所述原液腔的呼吸器。进一步,所述配电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插头座和开关按钮;所述插头座通过开关按钮与两个所述电磁阀电连通。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液位器;所述箱体的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减震垫。进一步,所述气动单联件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左侧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所述气动单联件的顶部伸出的安装孔、内腔的前侧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上设置有便于所述压力表外露的通孔;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可开合的箱门,所述箱门的右侧设置有锁扣。进一步,还包括液位报警机构,所述液位报警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的顶部的后侧的蜂鸣器和设置在所述原液腔的左侧的下端的液位传感器。进一步,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便于移动该装置的提手。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后侧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将箱体固定在机床上的磁钢,所述磁钢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箱体的后侧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喷雾型冷却润滑装置集成在一台较小的设备内,然后通过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达到使用位置;方便直接使用,接上本装置与外接微量润滑喷射机构,就可以方便在需使用的点随动安装使用;占用空间小、参数设置简单、润滑油消耗量少、使用位置灵活度高、经济环保、耗电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2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图1至图5所示,微米级雾化系统,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的右侧的上部的原液腔11、设置在箱体1的内腔的左侧的顶部的气动单联件2、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腔的左侧的中部的两个电磁阀3/4、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腔的下端的前侧的油气连接机构5和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左侧壁的下端的配电结构6,所述油气连接机构5包括与所述箱体1的底壁相连的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出气接头52、出油接头53和进气接头54;所述进气接头54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气动单联件2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动单联件2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与左侧的电磁阀3的进口连通;左侧的所述电磁阀3的出口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出气接头52连通;右侧的所述电磁阀4的进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原液腔11的出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出油接头53连通;所述箱体1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伸入所述原液腔11的呼吸器7。进一步,所述配电结构6包括一体设置的插头座和开关按钮;所述插头座通过开关按钮与两个所述电磁阀电连通。进一步,所述箱体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液位器8;所述箱体1的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减震垫12。进一步,所述气动单联件2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箱体1的顶部的左侧的中部设置有便于所述气动单联件的顶部伸出的安装孔、内腔的前侧设置有内板13,所述内板13上设置有便于所述压力表外露的通孔;所述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可开合的箱门14,所述箱门14的右侧设置有锁扣15。进一步,还包括液位报警机构9,所述液位报警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左侧的顶部的后侧的蜂鸣器91和设置在所述原液腔11的左侧的下端的液位传感器92;液位传感器与蜂鸣器电连通;当液位低于一定位置时,液位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蜂鸣器,使得蜂鸣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加油。进一步,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便于移动该装置的提手16。进一步,所述箱体1的后侧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将箱体1固定在机床上的磁钢17,所述磁钢17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箱体17的后侧壁上。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米级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右侧的上部的原液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顶部的气动单联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中部的两个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下端的前侧的油气连接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的下端的配电结构,/n所述油气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出气接头、出油接头和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气动单联件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动单联件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与左侧的电磁阀的进口连通;左侧的所述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右侧的所述电磁阀的进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原液腔的出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出油接头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伸入所述原液腔的呼吸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米级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右侧的上部的原液腔、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顶部的气动单联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左侧的中部的两个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腔的下端的前侧的油气连接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壁的下端的配电结构,
所述油气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箱体的底壁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出气接头、出油接头和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气动单联件的进口连通、所述气动单联件的出口通过第二气管与左侧的电磁阀的进口连通;左侧的所述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第三气管与所述出气接头连通;右侧的所述电磁阀的进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原液腔的出口连通、出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出油接头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部的右侧设置有伸入所述原液腔的呼吸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插头座和开关按钮;所述插头座通过开关按钮与两个所述电磁阀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福泽谕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