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99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包括一根呈圆柱状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下端位置的侧壁外设置有一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渗层,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依次贯穿防渗层与土壤层并延伸至土壤层内,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呈圆柱状设置的输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在使用时,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通过第二进水孔进入输液腔内,同时在过滤网板的作用下,避免了杂物进入输液腔内,同时因输液管通过第一进水孔与输液腔相连通,使得抽水泵可以通过输液管将输液腔内部与的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抽出,避免了因泥土松动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渗滤液导流装置,特别涉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属于垃圾填埋场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中的一部分垃圾其内部会残留有液体,而这些液体会慢慢汇聚到填埋场的底部,使得垃圾填埋场底部在长时间的浸泡后,造成泥土松动,进而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安全作业,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包括一根呈圆柱状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近下端位置的侧壁外设置有一层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渗层,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依次贯穿防渗层与土壤层并延伸至土壤层内,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呈圆柱状设置的输液腔,所述输液腔底部腔壁上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根呈上端开口设置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上端贯穿输液腔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支撑杆外,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抽水泵,所述输液管位于支撑杆外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位于所述输液腔内输液管的底端管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进水孔,所述输液腔的腔壁上均匀等距的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进水孔,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均呈倾斜状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输液腔内输液管的管壁上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杆,每组所述连接杆均包括四根呈平行状设置的连接杆,每组四根所述连接杆远离输液管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若干个所述固定环远离连接杆一侧的侧壁均与输液腔的腔壁相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的孔壁内均固定套接有一个过滤网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渗层的上表面对应支撑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根呈对称状设置的固定杆,两根所述固定杆远离防渗层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外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一根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抽水泵一端的管壁上套接有一根橡胶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在使用时,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通过第二进水孔进入输液腔内,同时在过滤网板的作用下,避免了杂物进入输液腔内,同时因输液管通过第一进水孔与输液腔相连通,使得抽水泵可以通过输液管将输液腔内部与的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抽出,避免了因泥土松动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安全作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B部分的放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杆;2、土壤层;3、防渗层;4、输液腔;5、输液管;6、抽水泵;7、第一进水孔;8、第二进水孔;9、连接杆;10、固定环;11、过滤网板;12、固定杆;13、出水管;14、橡胶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包括一根呈圆柱状设置的支撑杆1,支撑杆1靠近下端位置的侧壁外设置有一层土壤层2,土壤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渗层3,支撑杆1的下端依次贯穿防渗层3与土壤层2并延伸至土壤层2内,支撑杆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呈圆柱状设置的输液腔4,输液腔4底部腔壁上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根呈上端开口设置的输液管5,输液管5的上端贯穿输液腔4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支撑杆1外,支撑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抽水泵6,输液管5位于支撑杆1外的一端与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通,位于输液腔4内输液管5的底端管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进水孔7,输液腔4的腔壁上均匀等距的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进水孔8,若干个第二进水孔8均呈倾斜状设置。其中,位于输液腔4内输液管5的管壁上均匀等距的固定连接有若干组连接杆9,每组连接杆9均包括四根呈平行状设置的连接杆9,每组四根连接杆9远离输液管5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10,若干个固定环10远离连接杆9一侧的侧壁均与输液腔4的腔壁相抵,输液管5通过连接杆9对固定环10进行支撑,同时通过固定环10对支撑杆1内部的输液腔4进行支撑,避免其因为垃圾的挤压造成破损。其中,若干个第二进水孔8的孔壁内均固定套接有一个过滤网板11,在过滤网板11的作用下,避免了杂物随着渗滤液进入输液腔4内。其中,防渗层3的上表面对应支撑杆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根呈对称状设置的固定杆12,两根固定杆12远离防渗层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杆1的外侧壁上,对支撑杆1进行支撑。其中,抽水泵6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一根出水管13,出水管13远离抽水泵6一端的管壁上套接有一根橡胶软管14,抽水泵6抽出的渗滤液通过出水管13将其排入橡胶软管14中,并通过橡胶软管14将其排入渗滤液的处理设施中。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本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在使用时,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通过第二进水孔8进入输液腔4内,同时在过滤网板11的作用下,避免了杂物随着渗滤液进入输液腔4内,同时因输液管5通过第一进水孔7与输液腔4相连通,使得抽水泵6可以通过输液管5将输液腔4内部与的垃圾填埋场底部的渗滤液抽出,抽水泵6抽出的渗滤液通过出水管13将其排入橡胶软管14中,并通过橡胶软管14将其排入渗滤液的处理设施中,避免了因泥土松动影响到垃圾填埋场的安全作业。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呈圆柱状设置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靠近下端位置的侧壁外设置有一层土壤层(2),所述土壤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渗层(3),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依次贯穿防渗层(3)与土壤层(2)并延伸至土壤层(2)内,所述支撑杆(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呈圆柱状设置的输液腔(4),所述输液腔(4)底部腔壁上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根呈上端开口设置的输液管(5),所述输液管(5)的上端贯穿输液腔(4)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支撑杆(1)外,所述支撑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抽水泵(6),所述输液管(5)位于支撑杆(1)外的一端与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通,位于所述输液腔(4)内输液管(5)的底端管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进水孔(7),所述输液腔(4)的腔壁上均匀等距的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进水孔(8),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8)均呈倾斜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呈圆柱状设置的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靠近下端位置的侧壁外设置有一层土壤层(2),所述土壤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渗层(3),所述支撑杆(1)的下端依次贯穿防渗层(3)与土壤层(2)并延伸至土壤层(2)内,所述支撑杆(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呈圆柱状设置的输液腔(4),所述输液腔(4)底部腔壁上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一根呈上端开口设置的输液管(5),所述输液管(5)的上端贯穿输液腔(4)的上端腔壁并延伸至支撑杆(1)外,所述支撑杆(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抽水泵(6),所述输液管(5)位于支撑杆(1)外的一端与抽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通,位于所述输液腔(4)内输液管(5)的底端管壁上贯穿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第一进水孔(7),所述输液腔(4)的腔壁上均匀等距的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进水孔(8),若干个所述第二进水孔(8)均呈倾斜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输液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赵文阀祁昌伟石磊彭永祥江大水刘青松葛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