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蕨菜水煮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61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蕨菜水煮设备。蕨菜水煮设备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自发热件。壳体顶部敞口且壳壁呈中空状。壳体的壳壁内表面设置导热层。自发热件收容在壳体的壳壁内。自发热件包括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袋体一、不透气的袋体二、透气的明胶层,袋体一收容在袋体二内,且袋体一内收容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的原料,袋体二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通口,明胶层固定在袋体二上且覆盖通口。通过导热层将自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导热至壳体的敞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蕨菜水煮设备,不仅可以在具有电源的环境下使用,还可以在不具有常规能源的野外环境下使用,方便便捷,提高了人们在野外的生活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蕨菜水煮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蕨菜水煮设备。
技术介绍
蕨是蕨科蕨属欧洲蕨的一个变种,植株高可达1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锈黄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蕨分布于中国各地,但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也广布于世界其他热带及温带地区。生长于海拔200至830米的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蕨在对于人们来说有着许多用处,例如蕨的根状茎提取的淀粉称蕨粉,供食用,根状茎的纤维可制绳缆,能耐水湿,嫩叶可食,称蕨菜;全株均入药,驱风湿、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蕨菜进行水煮,主要是通过普通的炒锅、煲汤锅或者电饭煲。而现有技术中,当我们在野外时,由于缺乏电源、燃气等必要能源,导致炒锅、煲汤锅、电饭锅等常规家用烹饪工具无法正常使用,使得蕨菜的水煮变得十分困难,无法满足人们在野外对于蕨菜的水煮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蕨菜水煮设备。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蕨菜水煮设备,其包括:壳体,其顶部敞口且壳壁呈中空状;所述壳体的壳壁内表面设置导热层;以及至少一个自发热件,其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内;所述自发热件包括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袋体一、不透气的袋体二、透气的明胶层,所述袋体一收容在所述袋体二内,且所述袋体一内收容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的原料,所述袋体二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通口,所述明胶层固定在所述袋体二上且覆盖所述通口;其中,通过所述导热层将所述自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导热至所述壳体的敞口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明胶层背向所述袋体二的一侧设置有不透气且能撕除的贴条。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壁上开设供所述自发热件出入所述壳壁的开口。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开口的旋塞,所述旋塞通过螺旋的方式塞入于所述开口中。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壳壁外表面设置保温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设置有电加热件。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敞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上穿插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的底端伸入所述敞口内、并连接有搅拌环;所述搅拌棒的顶端连接有摇动手柄;所述盖体上开设有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蕨菜水煮设备,不仅可以在具有电源的环境下使用,还可以在不具有常规能源的野外环境下使用,即通过壳体内壁中收容的自发热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放热反应,使得人们可以在野外或者缺乏能源供应的环境下对蕨菜进行水煮烹饪,方便便捷,提高了人们在野外的生活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蕨菜水煮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自发热件内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蕨菜水煮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1、壳体;2、自发热件;3、袋体一;4、袋体二;5、明胶层;6、开口;7、旋塞;8、导热层;9、保温层;10、电加热件;11、插接部;12、插接座;13、加热电源线;15、盖体;16、搅拌棒;17、搅拌环;18、摇动手柄;19、气孔;20、贴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结合图1至图2,蕨菜水煮设备包括壳体1、至少一个自发热件2。壳体1顶部敞口且壳壁呈中空状。壳体1的壳壁内表面设置导热层8。导热层87可以是导热硅胶层,可以有效提高清洗液的导热效率。请结合图2,自发热件2收容在壳体1的壳壁内。自发热件2整体呈球形结构,可以在壳壁内自由滚动。自发热件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并且本实施例中中的自发热件2均为一次性使用的,当自发热件2使用结束后,只需将其从壳壁中取出并更换新的自发热件2就可以继续保持加热效果,特别适合人们在野外或者缺乏能源供应的环境下使用。自发热件2包括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袋体一3、不透气的袋体二4、透气的明胶层5,袋体一3收容在袋体二4内,且袋体一3内收容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的原料,袋体二4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通口(未标示),明胶层5固定在袋体二4上且覆盖通口。本实施例中,袋体一3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无纺布。原料可以采用铁粉、石、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该聚合物无毒、无副作用,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并通过导热层8将自发热件2产生的热量导热至壳体1的敞口内,就可以实现对壳体1敞口内水和蕨菜的加热。原料的反应原理具体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因为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袋体一3)组成。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常规不透气的外袋(袋体二4)。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以及含镁铝的盐类,具体反应式如下:负极:Fe-2e-=Fe2+正极:O2+2H2O+4e-=4OH-总反应:2Fe+O2+2H2O=2Fe(OH)2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明胶层5背向袋体二4的一侧设置有不透气且能撕除的贴条20,通过贴条20可以将袋体一3密封在袋体二4中。壳壁上开设供自发热件2出入壳壁的开口6。由于自发热件2发热后会膨胀导致体积变大,因此开口6的口径大小要与自发热件2的大小相适配。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封堵开口6的旋塞7,旋塞7通过螺旋的方式塞入于开口6中。通过旋塞7可以实现对壳体1的壳壁的封闭,避免外界环境中灰尘污染壳壁。壳体1的壳壁外表面设置保温层9。保温层9可以隔绝或降低外界温度对壳体1敞口内的温度干扰。保温层9可以是珍珠棉覆合铝箔反光隔热层,可以提供良好保温隔热效果。壳体1的顶部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封闭敞口的盖体15。盖体15的形状尺寸与壳体1的顶部相匹配。盖体15可以通过扣压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只要不影响盖体15与壳体1之间的装卸及密封性,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盖体15上穿插有搅拌棒16,搅拌棒16与盖体15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搅拌棒16的底端伸入敞口内、并连接有搅拌环17,当壳体1的敞口内对蕨菜进行水煮时,使得搅拌环17浸没在水面以下。搅拌棒1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蕨菜水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壳体,其顶部敞口且壳壁呈中空状;所述壳体的壳壁内表面设置导热层;以及/n至少一个自发热件,其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内;所述自发热件包括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袋体一、不透气的袋体二、透气的明胶层,所述袋体一收容在所述袋体二内,且所述袋体一内收容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的原料,所述袋体二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通口,所述明胶层固定在所述袋体二上且覆盖所述通口;/n其中,通过所述导热层将所述自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导热至所述壳体的敞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蕨菜水煮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其顶部敞口且壳壁呈中空状;所述壳体的壳壁内表面设置导热层;以及
至少一个自发热件,其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壳壁内;所述自发热件包括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袋体一、不透气的袋体二、透气的明胶层,所述袋体一收容在所述袋体二内,且所述袋体一内收容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放热反应的原料,所述袋体二上设置有连通其内外两侧的通口,所述明胶层固定在所述袋体二上且覆盖所述通口;
其中,通过所述导热层将所述自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导热至所述壳体的敞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菜水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层背向所述袋体二的一侧设置有不透气且能撕除的贴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蕨菜水煮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源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