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壳式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447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护壳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无底壳式保护壳,包括内边框以及外边框,外边框包裹内边框,外边框呈软质布置;内边框包括第一内框以及第二内框,第一内框与第二内框呈间隔对接布置,第一内框与第二内框形成放置腔,放置腔用于放置3C产品;折叠或展开时,第一内框与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通过第一内框与第二内框形成的放置腔,实现3C产品的放置,同时,起到保护作用,在外边框与内边框的配合作用下,多层次对3C产品进行减震和防摔,增强保护效果;另外,3C产品进行折叠或展开时,由于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之间呈镂空布置,且没有设置底板,便于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便于3C产品进行折叠或者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底壳式保护壳
本技术专利涉及保护壳的
,具体而言,涉及无底壳式保护壳。
技术介绍
3C产品使用或者携带时,常常通过保护壳,对3C产品进行保护,针对3C产品的品牌和功能的增加,保护壳也呈多样化。目前,3C产品有整体式的,也有折叠式的,而折叠式的3C产品,一般将可折叠的显示屏进行对折,实现将3C产品呈小型化,以方便用户携带。现有技术中,保护壳具有底壳,通过底壳对3C产品的背面进行支撑和保护,由于底壳的设置,导致保护壳不便于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底壳式保护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壳不便于折叠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包括内边框以及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包裹所述内边框,所述外边框呈软质布置;所述内边框包括第一内框以及第二内框,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呈间隔对接布置,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用于放置3C产品;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具有前包裹层以及后包裹层;沿所述内边框的厚度方向,所述内边框具有朝前的前端面以及朝后的后端面,所述前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所述后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内边框之间形成减震间隙,所述减震间隙填充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呈对应布置,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呈对应布置;所述前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后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具有两个呈对应布置的豁口,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之间形成折叠区,所述折叠区处于两个所述豁口之间,且所述豁口与所述折叠区呈对应布置。进一步的,沿背离折叠方向,所述豁口呈拱起八字形布置,或者所述豁口呈梯形状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设有对接件,所述对接件的内端对接所述外边框,所述对接件的外端沿背离所述外边框朝外水平延伸布置;所述对接件具有对接孔,携带件通过所述对接孔与所述对接件呈扣合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具有四个凸起部,四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外边框的四角布置,所述凸起部沿背离所述内边框方向呈拱起弧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外边框形成有挂槽,所述挂槽的两端分别形成挂孔,挂带或者挂绳通过两个所述挂孔与所述外边框呈对接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无底壳式保护壳包括限制条,当呈展开状态时,所述限制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框和所述第二内框呈对接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框包括第一横框以及两个第一竖框,所述第一横框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所述第一竖框,当3C产品置于所述放置腔时,所述第一横框和两个所述第一竖框分别抵触3C产品的外周;所述第一横框与所述第一竖框呈垂直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通过第一内框与第二内框形成的放置腔,实现3C产品的放置,同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外边框与内边框的配合作用下,多层次对3C产品进行减震和防摔,增强保护效果;另外,3C产品进行折叠或展开时,由于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之间呈镂空布置,且没有设置底板,便于第一内框和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便于3C产品进行折叠或者展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限制条与内边框的配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呈携带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的外边框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呈携带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7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无底壳式保护壳,包括内边框20以及外边框10,外边框10包裹内边框20,外边框10呈软质布置;内边框20包括第一内框21以及第二内框22,第一内框21与第二内框22呈间隔对接布置,第一内框21与第二内框22形成放置腔,放置腔用于放置3C产品60;折叠或展开时,第一内框21与第二内框22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上述的无底壳式保护壳,通过第一内框21与第二内框22形成的放置腔,实现3C产品60的放置,同时,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外边框10与内边框20的配合作用下,多层次对3C产品60进行减震和防摔,增强保护效果;另外,3C产品60进行折叠或展开时,由于第一内框21和第二内框22之间呈镂空布置,且没有设置底板,便于第一内框21和第二内框22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便于3C产品60进行折叠或者展开。3C产品60实现折叠时,通过设置有转轴,3C产品60进行折叠或者展开时,转轴需要设置空间,通过本申请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具备有大范围的空间供转轴设置,因此,便于3C产品60进行折叠或者展开。外边框10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形成,且呈软质布置,受力呈伸长或收缩,也就是说,当折叠时,外边框10逐渐受力呈伸长布置,当展开时,外边框10逐渐复位收缩。外边框10采用PP、PC、TPU、TPR、TPV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复合高分子材料,以注塑成型或热压成型的方式,与内边框20呈对接布置。内边框20设有凸粒组,凸粒组包括两个凸粒,凸粒沿放置腔方向凸起布置;这样,当3C产品60放置在放置腔时,两个凸粒受压,反向对3C产品60施加弹力,从而增强3C产品60的放置稳固性。沿背离内边框20的方向,凸粒呈拱起弧形布置,降低对3C产品60的摩擦,便于3C产品60的放置。凸粒由软质材质制成,采用PP、PC、TPU、TPR、TPV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复合高分子材料,以注塑成型或热压成型的方式安设在内边框20上。内边框20具有放置槽,放置槽与放置腔连通布置,当3C产品60置于放置腔时,3C产品6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底壳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边框以及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包裹所述内边框,所述外边框呈软质布置;所述内边框包括第一内框以及第二内框,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呈间隔对接布置,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用于放置3C产品;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底壳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边框以及外边框,所述外边框包裹所述内边框,所述外边框呈软质布置;所述内边框包括第一内框以及第二内框,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呈间隔对接布置,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形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用于放置3C产品;折叠或展开时,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相对摆动呈折叠或展开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具有前包裹层以及后包裹层;沿所述内边框的厚度方向,所述内边框具有朝前的前端面以及朝后的后端面,所述前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所述后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与所述内边框之间形成减震间隙,所述减震间隙填充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具有第一端面以及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呈对应布置,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呈对应布置;所述前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后包裹层覆盖所述内边框的后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底壳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具有两个呈对应布置的豁口,所述第一内框与所述第二内框之间形成折叠区,所述折叠区处于两个所述豁口之间,且所述豁口与所述折叠区呈对应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底壳式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太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