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
本技术涉及射频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讯
中,主要采用射频设备实现无线信号传输,现有技术中2.4G射频设备的信号收发主要通2.4G射频芯片实现,现有的2.4G射频芯片将MCU控制器的控制功能集成在了同一芯片及壳体中,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无线控制,例如采用2.4G射频芯片对电机进行控制,目前常用的2.4G射频芯片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管脚较少,信号控制稳定性较差,其一般只适用于一台电机设备控制,当需要对多台电机设备进行控制时,则需设置多个2.4G射频芯片控制装置分别与各个电机的继电器设备连接,这种控制方式占用了较多的2.4G射频芯片控制装置,使设备投入成本较高,而且连接线较多,使整个系统电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其通过一个2.4G射频芯片即可实现多台电机的控制,可减少2.4G射频芯片控制装置及外部连接线,使电路结构简化,投入成本降低。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其包括2.4G射频芯片U1,所述2.4G射频芯片U1分别与天线、电机设备、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备包括左右电机、加减速电机、前进和后退电机,所述2.4G射频芯片U1分别通过左右电机控制电路、加减速电机控制电路、前进和后退电机控制电路与左右电机、加减速电机、前进和后退电机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1、2管脚用于与所述左右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3、4管脚用于与所述加减速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14、15管脚用于与前进和后退电机控制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其包括2.4G射频芯片U1,所述2.4G射频芯片U1分别与天线、电机设备、电压转换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备包括左右电机、加减速电机、前进和后退电机,所述2.4G射频芯片U1分别通过左右电机控制电路、加减速电机控制电路、前进和后退电机控制电路与左右电机、加减速电机、前进和后退电机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1、2管脚用于与所述左右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3、4管脚用于与所述加减速电机控制电路连接,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14、15管脚用于与前进和后退电机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0、Q21,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1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8、R37、R39一端,所述电阻R39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1基极,所述2.4G射频芯片U1的2管脚分别连接电阻R36、R7、R38一端,所述电阻R3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0基极,所述三极管Q20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40一端、所述三极管Q21集电极,所述电阻R4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5一端、电阻R42一端、三极管Q12发射极、电阻R01一端、三极管Q14发射极,所述电阻R35另一端连接电阻R41一端,所述电阻R41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22集电极、二极管D5阳极,所述三极管Q22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7另一端、电阻R36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22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阻R30、R32一端、电阻R8另一端、所述左右电机的A端口,电阻R7另一端,所述电阻R4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3、R34一端、三极管Q23集电极,所述电阻R34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9发射极、三极管Q13基极,所述三极管Q9集电极连接电阻R19一端,所述电阻R19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4基极,所述三极管Q14集电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5集电极、第一继电器端口ML,所述三极管Q15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3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3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2集电极、第一继电器端口MR,所述三极管Q12基极连接三极管Q8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0一端,所述三极管Q8发射极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3另一端、所述三极管Q15基极,所述三极管Q8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0另一端,所述电阻R33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3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3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3的基极连接电阻R31一端,所述电阻R31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20发射极、三极管Q9基极、所述左右电机的B端口,所述二极管D5阴极连接所述左右电机的D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接继电器无线控制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减速电机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3,所述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军,王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钜芯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