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40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交流电源经整流电路1生成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逆变电路产生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电驱动电机,逆变电路中包含一个热敏元件,该热敏元件产生的信号通过触发电路控制电子开关,该电子开关置于开关电源与主控芯片之间,控制开关电源对主控芯片的供电;或者该电子开关置于逆变电路与主控芯片之间,控制主控芯片向逆变电路的PWM信号传输;或者该电子开关置于交流电源与整流电路1之间,该电子开关受一个由第二整流电路和开关电源构成的一路独立电源供电的触发电路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由硬件电路实现对控制器和电机的过热保护,不依赖于软件;不需要在电机线圈中埋设热保护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调速系统领域,尤其是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机调速系统中,由于电机过载、堵转等原因常会导致电机和驱动控制器电流增大,温升过高,因此过热保护是电机调速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UL的产品安全认证中,电机堵转是一个必测项目,考核电机堵转时产生的高温会不会损坏电机和驱动器,特别是会不会引发燃烧。在UL认证测试中,如果过热保护涉及软件控制,UL会对产品的相应源代码进行极其严格细致的审核,导致认证手续极其繁琐,时间冗长,费用高昂。因此很多产品都寻求用硬件保护的方式来替代软件保护,以便顺利和快速地通过UL的认证,而且即使不做UL认证,在实际应用中,纯硬件热保护方式也优于纯软件保护方式,能够避免软件错误或程序暴走导致保护功能失效问题的发生。常见的过热保护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电机内部放置热保护器,第二种是在控制器设置单独的温度传感器,第三种是利用集成在半导体功率器件中的热敏元件。第一种方法是热保护器紧贴在电机线圈表面,其两端出线直接和电机线圈串联,或者引出接到控制器电源输入端,当线圈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交流电源(1)经整流电路1(2)生成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逆变电路(3)产生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电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3)中包含一个热敏元件(5),该热敏元件(5)产生的信号通过触发电路(6)控制电子开关(8),该电子开关(8)置于开关电源(7)与主控芯片(9)之间,控制开关电源(7)对主控芯片(9)的供电;或者该电子开关(8)置于逆变电路(3)与主控芯片(9)之间,控制主控芯片(9)向逆变电路(3)的PWM信号传输;或者该电子开关(8)置于交流电源(1)与整流电路1(2)之间,该电子开关(8)受一个由第二整流电路(10)和开关电源(7)构成的一路独...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交流电源(1)经整流电路1(2)生成直流电,该直流电通过逆变电路(3)产生电压频率可变的交流电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逆变电路(3)中包含一个热敏元件(5),该热敏元件(5)产生的信号通过触发电路(6)控制电子开关(8),该电子开关(8)置于开关电源(7)与主控芯片(9)之间,控制开关电源(7)对主控芯片(9)的供电;或者该电子开关(8)置于逆变电路(3)与主控芯片(9)之间,控制主控芯片(9)向逆变电路(3)的PWM信号传输;或者该电子开关(8)置于交流电源(1)与整流电路1(2)之间,该电子开关(8)受一个由第二整流电路(10)和开关电源(7)构成的一路独立电源供电的触发电路(6)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硬件热保护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交流电源(1)、整流电路1(2)、逆变电路(3)、电机(4)、触发电路(6)、开关电源(7)、电子开关(8)和主控芯片(9),交流电源(1)、整流电路1(2)、逆变电路(3)与电机(4)依次连接,热敏元件(5)、触发电路(6)与电子开关(8)依次连接,整流电路1(2)还与开关电源(7)连接,开关电源(7)、电子开关(8)与主控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小明戴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仁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