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36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所述灭弧防雷装置包括灭弧防雷壳体、灭弧筒、A转盘和B转盘和驱动切换装置,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内水平设置有可转动的中心轴,所述A转盘和B转盘可滑动设置在中心轴上,在A转盘和B转盘的圆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沿径向方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该灭弧筒与A转盘或B转盘上的放置槽接触,在靠近B转盘一侧的灭弧防雷壳体内侧壁顶端上设置有支撑点,在A转盘和B转盘的内部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涡卷弹簧,所述驱动切换装置的分别与所述A转盘和B转盘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转盘切换过程中使灭弧筒发生错位移动,提高了双盘切换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
本技术属于防雷灭弧
,尤其涉及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防雷器是一种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避免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气装置。架空输电线路固相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并联安装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保护间隙之间的闪络电压小于被保护绝缘子串,从而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优先于被保护绝缘子串击穿,击穿放电时,固相灭弧装置内部的信号感应器自动感应到触发信号并启动装置,气丸瞬间产生高速气流沿纵向对电弧造成冲击、冷却至熄灭。固相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可分为盘式结构与轮式结构,轮式固相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内部有多个气丸转盘,每个气丸转盘能够在中心轴的作用下转动,气丸转盘内的触发位上的气丸被触发后,强气流从下方的灭弧筒喷出并作用于电弧,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当气丸转盘内的第一气丸被全部触发后,灭弧筒通过位移之后处于气丸转盘内的下一个气丸触发位的下方,以便固相气流能够再次进行触发。例如,一篇中国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双盘备用侧喷式灭弧防雷装置,申请号为:201821264908.3,公开了球形储弹仓和柱形灭弧筒;所述的球形储弹仓内部中空并且底部设有气丸触发位,在气丸触发位的下方安装柱形灭弧筒;所述的球形储弹仓内部设有左灭弧盘、右灭弧盘、引弧杆、感应线圈、中心轴和凹形卡位棒等技术特征,灭弧气丸更多,左灭弧盘、右灭弧盘的灭弧气丸依次交替进入气丸触发位,并且其切换的速度的更快,虽然气丸盘与装置外壳之间没有其他接触,无摩擦,但是,灭弧筒移动与转盘切换之间的配合也存在一定问题,灭弧筒与气丸盘在切换位移过程中存在较大摩擦力,从而影响了灭弧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灭弧装置避免了转盘切换过程中使灭弧筒发生错位移动,提高了双盘切换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所述灭弧防雷装置包括灭弧防雷壳体、灭弧筒、A转盘和B转盘和驱动切换装置,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内水平设置有可转动的中心轴,所述A转盘和B转盘可滑动设置在中心轴上,在A转盘和B转盘的圆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沿径向方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在灭弧防雷壳体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气丸触发位,所述灭弧筒设置在灭弧防雷壳体下方的气丸触发位上,该灭弧筒从气丸触发位穿入且与A转盘或B转盘上的放置槽接触,在靠近B转盘一侧的灭弧防雷壳体内侧壁顶端上设置有支撑点,在A转盘和B转盘的内部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涡卷弹簧,所述A转盘和B转盘分别通过涡卷弹簧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的一端通过支撑点与所述灭弧防雷壳体的内侧壁顶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切换装置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灭弧防雷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A转盘和B转盘传动连接,从而使所述A转盘和B转盘在涡卷弹簧驱动下沿中心轴转动,以及在驱动切换装置的驱动下使A转盘和B转盘沿中心轴上同步向前滑动使驱动。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切换装置包括L形转杆、套帽、设置在L形转杆上的卡鞘、卡点和压缩弹簧,所述L形转杆水平设置在灭弧防雷壳体顶端内壁的下方,并且所述L形转杆的长边端部通过支撑点与所述灭弧防雷壳体的内侧壁顶端转动连接,在L形转杆的短边端部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L形转杆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所述套帽水平设置在A转盘的盘面且远离所述B转盘一侧,所述L形转杆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套帽与所述A转盘的盘面且远离所述B转盘一侧传动连接,在B转盘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卡槽,该卡槽设置在靠近B转盘上被首先触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附近,所述卡鞘从L形转杆上向下伸出且与所述B转盘上的卡槽传动连接,所述卡点从L形转杆上向下伸出且紧密接触在A转盘的盘面边缘且靠近套帽一侧。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A转盘的盘面边缘且远离所述B转盘一侧设置有环形凸轨,所述L形转杆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套帽与所述A转盘上设置的环形凸轨传动连接,所述L形转杆中间部分与所述B转盘上的卡槽传动连接,所述卡点紧密接触在A转盘的盘面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轨之间。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A转盘的盘面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轨之间设置有一个三角斜面,该三角斜面沿环形凸轨一侧向A转盘的圆周侧壁一侧倾斜,所述卡点与所述三角斜面紧密接触,该三角斜面设置在靠近A转盘上被最后触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附近。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环形凸轨上设置有凸点,该凸点设置在靠近A转盘上被最后触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附近,当A转盘的放置槽内最后的气丸被触发后,所述凸点与所述套帽相互接触,并使套帽与环形凸轨互相脱离,且三角斜面、凸点和A转盘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A转盘的盘面边缘上且远离所述B转盘一侧设置有凸圈,所述L形转杆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套帽与所述A转盘上设置的凸圈传动连接。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凸圈上设置有凹点,该凹点设置在靠近A转盘上被最后触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附近,当A转盘的放置槽内最后的气丸被触发后,所述凹点与所述套帽相互接触,并使套帽与凸圈互相脱离。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中心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A套管和B套管,且A转盘滑动设置在A套管上,B转盘滑动设置在B套管上,所述A转盘通过A套管套设中心轴上,所述B转盘通过B套管套设在中心轴上,在A套管的外壁上和B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相同的螺旋状滑轨,且A转盘和B转盘分别通过螺旋状滑轨进行套设在各自对应的A套管上和B套管上,所述A转盘和B转盘的尺寸相同,且A转盘和B转盘通过水平设置的中心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灭弧防雷壳体内,当驱动切换装置驱动所述A转盘、B转盘、A套管和B套管)沿中心轴转动过程中,且使A转盘沿A套管上以及B转盘沿B套管上同步滑动,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两个定杆,两个定杆分别位于螺旋状滑轨的上方,且两个定杆的端部分别插入至螺旋状滑轨中。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中心轴上固定套设有B套管,所述A转盘滑动设置在中心轴上,B转盘滑动设置在B套管上,所述B转盘通过B套管套设中心轴上,在B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状滑轨,所述A转盘和B转盘的外围圆周在同一水平线上,且A转盘和B转盘通过水平设置的中心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灭弧防雷壳体内。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一个定杆,该定杆位于螺旋状滑轨的上方,且定杆的端部插入至螺旋状滑轨中。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灭弧防雷装置提高了装弹容量,增加装置的动作次数,延长装置的单次使用时间,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成本低,适合大规模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防雷装置包括灭弧防雷壳体(1)、灭弧筒(2)、A转盘(3)和B转盘(4)和驱动切换装置(5),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1)内水平设置有可转动的中心轴(10),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可滑动设置在中心轴(10)上,在A转盘(3)和B转盘(4)的圆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沿径向方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30),在灭弧防雷壳体(1)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气丸触发位,所述灭弧筒(2)设置在灭弧防雷壳体(1)下方的气丸触发位上,该灭弧筒(2)从气丸触发位穿入且与A转盘(3)或B转盘(4)上的放置槽(30)接触,在靠近B转盘(4)一侧的灭弧防雷壳体(1)内侧壁顶端上设置有支撑点(11),在A转盘(3)和B转盘(4)的内部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涡卷弹簧(12),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分别通过涡卷弹簧(12)套设在中心轴(10)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一端通过支撑点(11)与所述灭弧防雷壳体(1)的内侧壁顶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灭弧防雷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传动连接,从而使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在涡卷弹簧(12)驱动下沿中心轴(10)转动,以及在驱动切换装置(5)的驱动下使A转盘(3)和B转盘(4)沿中心轴(10)上同步向前滑动使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防雷装置包括灭弧防雷壳体(1)、灭弧筒(2)、A转盘(3)和B转盘(4)和驱动切换装置(5),在所述灭弧防雷壳体(1)内水平设置有可转动的中心轴(10),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可滑动设置在中心轴(10)上,在A转盘(3)和B转盘(4)的圆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沿径向方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30),在灭弧防雷壳体(1)的下方侧壁上设置有气丸触发位,所述灭弧筒(2)设置在灭弧防雷壳体(1)下方的气丸触发位上,该灭弧筒(2)从气丸触发位穿入且与A转盘(3)或B转盘(4)上的放置槽(30)接触,在靠近B转盘(4)一侧的灭弧防雷壳体(1)内侧壁顶端上设置有支撑点(11),在A转盘(3)和B转盘(4)的内部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涡卷弹簧(12),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分别通过涡卷弹簧(12)套设在中心轴(10)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一端通过支撑点(11)与所述灭弧防雷壳体(1)的内侧壁顶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灭弧防雷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传动连接,从而使所述A转盘(3)和B转盘(4)在涡卷弹簧(12)驱动下沿中心轴(10)转动,以及在驱动切换装置(5)的驱动下使A转盘(3)和B转盘(4)沿中心轴(10)上同步向前滑动使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切换装置(5)包括L形转杆(50)、套帽(51)、设置在L形转杆(50)上的卡鞘(52)、卡点(53)和压缩弹簧(54),所述L形转杆(50)水平设置在灭弧防雷壳体(1)顶端内壁的下方,并且所述L形转杆(50)的长边端部通过支撑点(11)与所述灭弧防雷壳体(1)的内侧壁顶端转动连接,在L形转杆(50)的短边端部设置有压缩弹簧(54),所述L形转杆(50)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54)、所述套帽(51)水平设置在A转盘(3)的盘面且远离所述B转盘(4)一侧,所述L形转杆(50)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54)、套帽(51)与所述A转盘(3)的盘面且远离所述B转盘(4)一侧传动连接,在B转盘(4)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卡槽(40),该卡槽(40)设置在靠近B转盘(4)上被首先触发的用于放置气丸的放置槽(30)附近,所述卡鞘(52)从L形转杆(50)上向下伸出且与所述B转盘(4)上的卡槽(40)传动连接,所述卡点(53)从L形转杆(50)上向下伸出且紧密接触在A转盘(3)的盘面边缘且靠近套帽(51)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A转盘(3)的盘面边缘且远离所述B转盘(4)一侧设置有环形凸轨(31),所述L形转杆(50)的短边端部依次通过压缩弹簧(54)、套帽(51)与所述A转盘(3)上设置的环形凸轨(31)传动连接,所述L形转杆(50)中间部分与所述B转盘(4)上的卡槽(40)传动连接,所述卡点(53)紧密接触在A转盘(3)的盘面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轨(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盘发条式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转盘(3)的盘面边缘与所述环形凸轨(31)之间设置有一个三角斜面(32),该三角斜面(32)沿环形凸轨(31)一侧向A转盘(3)的圆周侧壁一侧倾斜,所述卡点(53)与所述三角斜面(32)紧密接触,该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上师杨倩颖庞智毅王嬿蕾王巨丰李籽剑闫仁宝张清河徐宇恒黄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