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32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它包括有水平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固定装配有前后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连电单片,所述连电单片上设计有接电块;所述连电单片的两端分别装配有可以前后滑动的变电块,每侧的所述变电块上设计有沿直线排列的两个以上的串联片,每两个串联片分为一组,每个变电块上同一组串联片之间电路连接,每两个相邻串联片中间设计有一个并联片,每个变电块之间的并联片相并联,所述变电块能够通过前后滑动将所有所述连电单片一侧分别同所述并联片或者串联片电路接通。该底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该模组的串联和并联结构,使得该模组能够给供电电器提供不同的电压和最大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
本技术涉及连接片
,具体涉及一种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
技术介绍
在电器中各种电子元器件以及电源之间需要进行电路连接,这种连接常常需要通过连接片来完成,根据电器功能的不同,以及电器中放置空间的不同,对应连接片的结构各不相同。在很多的电器中常常设计有专门的供电电源,有些电源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这些锂电池电源通常由多个小的锂电池并联或者串联而成。传统的锂电池无论并联还是串联一旦连接完成就定型了,其输出电压就变成了一个固定值,同时输出电流也必须在一个限定值之内。但是在一些电源中,常常需要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对用电器进行供电。这时就需要使用变压结构,而传统的变压结构会造成额外的电能损耗,浪费能源,同时这些变压结构在电流变化时经常造成电压输出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直接改变锂电池连接方式来实现变压的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包括有水平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固定装配有前后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连电单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它包括有水平的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上固定装配有前后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连电单片(2),所述连电单片(2)上设计有接电块(21),所述接电块(21)连接电池的正负两端,所述连电单片(2)的两端分别设计有接线头(22),所述连电单片(2)两端的两个接线头(22)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电单片(2)的两端分别装配有可以前后滑动的变电块(3),每侧的所述变电块(3)上设计有沿直线排列的两个以上的串联片(31),每两个串联片(31)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相邻所述连电单片(2)的距离,每两个串联片(31)分为一组,每个变电块(3)上同一组串联片之间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连式电池模组底片,它包括有水平的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上固定装配有前后平行排列的两个以上的连电单片(2),所述连电单片(2)上设计有接电块(21),所述接电块(21)连接电池的正负两端,所述连电单片(2)的两端分别设计有接线头(22),所述连电单片(2)两端的两个接线头(22)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电单片(2)的两端分别装配有可以前后滑动的变电块(3),每侧的所述变电块(3)上设计有沿直线排列的两个以上的串联片(31),每两个串联片(31)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相邻所述连电单片(2)的距离,每两个串联片(31)分为一组,每个变电块(3)上同一组串联片之间电路连接,每两个相邻串联片(31)中间设计有一个并联片(32),每个变电块(3)之间的并联片(32)相并联,所述变电块(3)能够通过前后滑动将所有所述连电单片(2)一侧分别同所述并联片(32)或者串联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军张志刚吴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