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9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涉及功率电感领域。该微型大功率排感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磁性盖片和下磁性底座,下磁性底座在相对上磁性盖片的一侧端面设有卡槽结构,卡槽结构中设有至少两个沿着下磁性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的连接端子,在下磁性底座与上磁性盖片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下磁性底座与上磁性盖片之间设有粘接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型大功率排感结构简单,方便成型、生产和组装,相比现有的线圈式功率电感,其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线圈、引脚等复杂结构,设置多个连接端子,具有集成效应,能承受更大电流载荷,也节省了安装空间和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
本技术涉及功率电感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和组装高效方便的微型大功率排感。
技术介绍
大功率片式电感器一般是指耐电流在1A以上的片式电感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步向高频化、小型化、功率化的方向发展。大功率片式电感器是为了适应电子设备,尤其是电源部分电磁兼容需求所出现的电感器,它既可负载较大直流电流,又能较好地吸收电源噪声,特别适用于电源部分消除电磁干扰。从制造工艺来分,现有的片式功率电感器主要有4种类型,即绕线型、叠层型、编织型和薄膜型片式功率电感器。其中,绕线片式功率电感器是传统绕线功率电感器小型化的产物,但其不足之处是在进一步的小型化方面受到限制,在小型化时,耐电流强度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由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磁芯及设于磁芯上的两个线圈构成的片式功率电感器,其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将功率电感焊接在电路板上,一般会在底座上设有引脚,且引脚主要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形成插接式结构。尤其是功率电感的规格尺寸很小时,其底座、磁芯、线圈以及连接线圈的引脚在生产、成型以及组装时较为不便,生产组装效率低。另一方面,随着开关电源的发展,对功率要求不断的增大,开关电源中的PFC电感器的储存能量也越来越大,这样要求磁性材料的气隙也加大,产生的高频漏磁就会轰击旁边的漆包线,产生高温,消耗功率,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和组装高效方便的微型大功率排感。本技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磁性盖片和下磁性底座,所述下磁性底座在相对所述上磁性盖片的一侧端面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中设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下磁性底座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的连接端子,在所述下磁性底座与所述上磁性盖片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所述下磁性底座与所述上磁性盖片之间设有粘接胶层。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所述卡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所述下磁性底座在相对所述上磁性盖片的一侧端面上的条形下沉槽,所述条形下沉槽沿着所述下磁性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条形下沉槽中。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所述连接端子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朝向竖直方向均弯折成型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下端设有镀锡区,所述插接部的下端面为切口平整的接电端面,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条形下沉槽中,所述连接臂的两所述插接部分别贴设于所述下磁性底座的两侧表面,并向下垂直延伸,成型有突出于所述下磁性底座的安装面的突出端。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在所述上磁性盖片和所述下磁性底座之间还设有一条状的麦拉片,所述麦拉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磁性底座的长度方向一致,并横跨于各所述连接端子的连接臂的中部。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所述上磁性盖片的长度、宽度大小分别与所述下磁性底座的长度、宽度大小一致,所述上磁性盖片的厚度大小为所述下磁性底座的厚度大小的二分之一。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所述条形下沉槽的个数至少为三个,所述连接端子的个数与所述条形下沉槽的个数相等。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铜材质的端子。优选地,在上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中,所述上磁性盖片和所述下磁性底座均为软磁材料制成的磁性底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微型大功率排感结构简单,方便成型、生产和组装,设在下磁性底座上的卡槽结构可以牢固地将连接端子固定住,避免机械振动时松脱。相比现有的线圈式功率电感,本技术的微型大功率排感结构更加简单,省去了线圈、引脚等复杂结构,降低了在生产组装微小尺寸型号的功率电感时存在的绕线难度大,引脚焊接难的问题。另外,采用一体式的连接端子,其连接臂用于构成大功率电感的线圈,其插接部的下端镀锡区用于构成与电子仪器主板上的线路电连接的焊接引脚,相比现有的线圈式大功率电感,其耐电流的载荷更高。同时,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端子,相当于把多个单体的功率电感集成在一个磁芯体上,具有集成效应,能承受更大电流载荷,也节省了电子电路板上的安装空间和安装时间。微型的尺寸可适用于更小型化的电路板和仪器主板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端子组装在下磁性底座上的部分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组装后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该微型大功率排感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磁性盖片2和下磁性底座1,下磁性底座1在相对上磁性盖片2的一侧端面设有卡槽结构,该卡槽结构中设有至少两个沿着下磁性底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的连接端子3。在下磁性底座1与上磁性盖片2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5,下磁性底座1与上磁性盖片2之间设有粘接胶层6。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卡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下磁性底座1在相对上磁性盖片2的一侧端面上的条形下沉槽11。该条形下沉槽11沿着下磁性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连接端子3设置在条形下沉槽11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连接端子3包括一条形的连接臂31,该连接臂31的两端朝向竖直方向均弯折成型有插接部32。该插接部32的下端设有镀锡区33,插接部32的下端面为切口平整的接电端面34。在安装时,将接电端面34与电路板上的接脚抵接,通过点焊在镀锡区33即可将插接部32的下端焊接在电路板上。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臂31位于条形下沉槽11中,连接臂31的两插接部32分别贴设于下磁性底座1的两侧表面,并向下垂直延伸,成型有突出于下磁性底座1的安装面10的突出端331,突出端331的长度为0.3~0.5mm,降低了安装面10与电路板之间的距离,适用于微型的小尺寸电路板。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磁性盖片2和所述下磁性底座1之间还设有一条状的麦拉片4,该麦拉片4用于调节气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磁性盖片(2)和下磁性底座(1),所述下磁性底座(1)在相对所述上磁性盖片(2)的一侧端面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中设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下磁性底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的连接端子(3),在所述下磁性底座(1)与所述上磁性盖片(2)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5),所述下磁性底座(1)与所述上磁性盖片(2)之间设有粘接胶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叠合设置的上磁性盖片(2)和下磁性底座(1),所述下磁性底座(1)在相对所述上磁性盖片(2)的一侧端面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中设有至少两个沿着所述下磁性底座(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的连接端子(3),在所述下磁性底座(1)与所述上磁性盖片(2)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5),所述下磁性底座(1)与所述上磁性盖片(2)之间设有粘接胶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开设在所述下磁性底座(1)在相对所述上磁性盖片(2)的一侧端面上的条形下沉槽(11),所述条形下沉槽(11)沿着所述下磁性底座(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端子(3)设置在所述条形下沉槽(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大功率排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3)包括连接臂(31),所述连接臂(31)的两端朝向竖直方向均弯折成型有插接部(32),所述插接部(32)的下端设有镀锡区(33),所述插接部(32)的下端面为切口平整的接电端面(34),所述连接臂(31)位于所述条形下沉槽(11)中,所述连接臂(31)的两所述插接部(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尚攀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