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磁芯、电感及开关式电源,该电感磁芯包括呈上下对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用于卷绕线圈的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互为相对的端面分别一一对应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电感磁芯将线圈完全包覆以抑制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磁芯、电感及开关式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感
,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磁芯、电感及开关式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模式电源(SwitchModePowerSupply,简称SMPS),又称交换式电源、开关变换器,是一种高频化电能转换装置,是电源供应器的一种。其功能是将一个位准的电压,透过不同形式的架构转换为用户端所需求的电压或电流。开关电源的输入多半是交流电源(例如市电)或是直流电源,而输出多半是需要直流电源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而开关电源就进行两者之间电压及电流的转换。传统的开关式电源为了抑制其引本身工作所产生的噪音干扰并且为了符合各国的EMI规范,在其电源的输入端均会设置有EMI抑制电路,该电路基本上由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共模电容和差模电容所组成,由于共模电感与差模电感的体积大,成本不斐,因此很多设计工程师会利用电磁原理,将共模电感与差模电感做成一体,但由于设计不同,其体积、形状、生产工艺等等也不尽相同,导致其性价比一般,客户的接受度不高。另外,多数的一体化的铁芯设计无法将绕线完全包覆,以致使铁芯的无法发挥更多的磁通量运用,并且有因铜线外露在铁芯之外,造成自身的噪声外泄或外部噪声被引入线圈内,造成共模电感的作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磁芯、电感及开关式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感磁芯多数的一体化的铁芯设计无法将绕线完全包覆,导致共模电感作用缺陷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感磁芯,包括呈上下对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用于卷绕线圈的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互为相对的端面分别一一对应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设有间隙。可选地,该电感磁芯还包括设于所述间隙内并用于导磁的填充层。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相对外侧壁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倾斜侧面和第二倾斜侧面,所述第一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侧面经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棱角边缘往所述间隙的方向逐渐收窄而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均范围在0°~150°内。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倾斜侧面上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倾斜侧面上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第一让位槽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绕线柱对齐,两所述第二让位槽分别与对应的两所述第一绕线柱对齐,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呈上下对称以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贴合时,所述第一让位槽和所述第二让位槽形成用于供所述绕线穿过的让位通道。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于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本体于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呈上下对称以形成与外界连通并用于让所述线圈的热量外散的散热通道。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的截面呈矩形、腰孔型或椭圆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磁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线圈以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为中心将电力系统中火线与零线各自绕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侧壁形成位于该电感磁芯边缘位置的边柱,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感磁芯存在无法将线圈完全包覆,导致共模电感的作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感磁芯能够将线圈完全包覆,以使使火线与零线流过的噪声电流会产生方向相向且大小相同的磁力线,进而使这相向的噪声磁力线相互抵消,以达到抑制共模噪声的目的;而该边柱在提供绕线所产生的共模的磁路外,提供另一条磁路,而此磁路的是独立自成一个磁通的路径,与流通于另一边中柱的磁路无关,行成一个独立电感的模式,以消除差模噪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包括上述的电感磁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该电感采用了上述的电感磁芯,因此该电感中,线圈以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为中心将电力系统中火线与零线各自绕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侧壁形成位于该电感磁芯边缘位置的边柱,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感磁芯存在无法将线圈完全包覆,导致共模电感的作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感磁芯能够将线圈完全包覆,以使使火线与零线流过的噪声电流会产生方向相向且大小相同的磁力线,进而使这相向的噪声磁力线相互抵消,以达到抑制共模噪声的目的;而该边柱在提供绕线所产生的共模的磁路外,提供另一条磁路,而此磁路的是独立自成一个磁通的路径,与流通于另一边中柱的磁路无关,行成一个独立电感的模式,以消除差模噪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式电源,包括上述的电感磁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式电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该开关式电源采用了上述的电感磁芯,因此该开关式电源中,线圈以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为中心将电力系统中火线与零线各自绕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侧壁形成位于该电感磁芯边缘位置的边柱,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感磁芯存在无法将线圈完全包覆,导致共模电感的作用缺陷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感磁芯能够将线圈完全包覆,以使使火线与零线流过的噪声电流会产生方向相向且大小相同的磁力线,进而使这相向的噪声磁力线相互抵消,以达到抑制共模噪声的目的;而该边柱在提供绕线所产生的共模的磁路外,提供另一条磁路,而此磁路的是独立自成一个磁通的路径,与流通于另一边中柱的磁路无关,行成一个独立电感的模式,以消除差模噪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感磁芯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图1中的电感磁芯的正视图。图4为图1中的电感磁芯的右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第一本体11—第一绕线柱12—第一端面13—第一凹槽14—第一倾斜侧面15—第一让位槽16—第一散热孔20—第二本体21—第二绕线柱22—第二端面23—第二凹槽24—第二倾斜侧面25—第二让位槽26—第二散热孔30—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对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用于卷绕线圈的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互为相对的端面分别一一对应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提供绕线空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04 CN 20192145652841.一种电感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对称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用于卷绕线圈的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互为相对的端面分别一一对应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用于提供绕线空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相对外侧壁分别一一对应设有第一倾斜侧面和第二倾斜侧面,所述第一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侧面经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棱角边缘往所述间隙的方向逐渐收窄而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倾斜侧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均范围在0°~15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生,陈锡鸿,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