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8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电感,涉及大功率电感元件领域,解决了现有绕线片式功率电感器装配效率低,耐电流强度小,功率不高的问题。其包括第一磁性底座、第二磁性底座以及一“U”字形的连接端子,第一磁性底座上设用于固定该连接端子的卡槽结构,第二磁性底座和第一磁性底座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通过粘接胶连接,并形成有气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功率电感结构简单,采用一体式的连接端子,其连接臂用于构成大功率电感的线圈,其连接端头用于构成与电子仪器主板上的线路电连接的焊接引脚,相比现有的线圈式大功率电感,省去了线圈、引脚等结构,无需绕线和引脚焊接,成型、生产及组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具有更高的耐电流载荷能力和更低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电感
本技术涉及功率电感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和组装高效方便的大功率电感。
技术介绍
大功率片式电感器一般是指耐电流在1A以上的片式电感器,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步向高频化、小型化、功率化的方向发展。大功率片式电感器是为了适应电子设备,尤其是电源部分电磁兼容需求所出现的电感器,它既可负载较大直流电流,又能较好地吸收电源噪声,特别适用于电源部分消除电磁干扰。从制造工艺来分,现有的片式功率电感器主要有4种类型,即绕线型、叠层型、编织型和薄膜型片式功率电感器。其中,绕线片式功率电感器是传统绕线功率电感器小型化的产物,但其不足之处是在进一步的小型化方面受到限制,在小型化时,耐电流强度低。另外,现有技术中由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磁芯及设于磁芯上的两个线圈构成的片式功率电感器,其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便于将功率电感焊接在电路板上,一般会在底座上设有引脚,且引脚主要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形成插接式结构。尤其是功率电感的规格尺寸很小时,其底座、磁芯、线圈以及连接线圈的引脚在生产、成型以及组装时较为不便,生产组装效率低。另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底座(1)、第二磁性底座(2)以及一“U”字形的连接端子(3),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上设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端子(3)的卡槽结构,所述第二磁性底座(2)和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性底座(1)、第二磁性底座(2)以及一“U”字形的连接端子(3),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上设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端子(3)的卡槽结构,所述第二磁性底座(2)和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气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3)包括一横跨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连接臂(31)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连接臂(31)两端的弯折臂(32),两所述弯折臂(32)的末端一体成型有相向靠近的连接端头(33),所述弯折臂(32)与所述连接臂(31)垂直,所述连接端头(33)与所述弯折臂(32)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包括下卡槽(12)以及两个相对的端头卡槽(13),所述下卡槽(12)成型在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底座本体(11)在相对所述第二磁性底座(2)的一连接端面上,两所述端头卡槽(13)成型在所述底座本体(11)在背离所述第二磁性底座(2)的一端面上,所述连接臂(31)安装在所述下卡槽(12)中,两所述连接端头(33)分别固定在相应端的所述端头卡槽(13)中,所述连接端头(33)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底座本体(11)的对应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底座本体(11)上的环形卡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底座(2)和所述第一磁性底座(1)的相对连接端面之间设有粘接胶层(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胶层(6)中混合有直径大小一致的若干玻璃珠微粒(7),所述玻璃珠微粒(7)的直径根据电感量大小而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尚攀
申请(专利权)人:南充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