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2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圆环及第二圆环,第一圆环环绕第二圆环设置,分别套设在第一圆环外侧及第二圆环外侧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用于分别抵触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用于将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分别充磁为N极、S极;实际使用时,利用充磁治具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对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进行充磁处理,使得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极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分步对磁性体进行两次充磁,提升磁铁制造效率及制造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
本技术涉及磁铁生产
,尤其公开了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
技术介绍
磁铁是各种产品中常用的基本配件之一,磁铁的产品各种各样,在磁铁的制造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在磁铁的同一侧分别生产出不同的极性,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逐步实现对磁铁充磁,即先利用第一次充磁处理在磁铁的一侧充磁出第一个极性,然后再利用第二次充磁在磁铁的同一侧充磁出第二个极性,充磁效率低下,且第一次充磁后第一个极性亦会干扰影响第二次充磁,导致磁铁充磁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利用充磁治具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对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进行充磁处理,使得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极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分步对磁性体进行两次充磁,提升磁铁制造效率及制造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圆环及第二圆环,第一圆环环绕第二圆环设置,分别套设在第一圆环外侧及第二圆环外侧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用于分别抵触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用于将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分别充磁为N极、S极。其中,固定座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外界的机台上,固定座的中心轴线、第一圆环的中心轴线、第二圆环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一圆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的内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第二线圈的一部分均位于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间隙内。其中,固定座与第一圆环为一体式构造,固定座、圆环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固定座呈平板状。其中,第一圆环包括两个第一半圆弧,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半圆弧的外侧;第一半圆弧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设第一线圈的第一容线盲槽,第一容线盲槽自两个第一半圆弧彼此靠近的一端凹设而成,第一容线盲槽的内侧面用于挡止抵触第一线圈以防止第一线圈从第一半圆弧上脱落。其中,第二圆环包括两个第二半圆弧,第二线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半圆弧的外侧。其中,第二半圆弧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线圈的第二容线盲槽,第二容线盲槽自两个第二半圆弧彼此靠近的一端凹设而成,第二容线盲槽的内侧面用于挡止抵触第二线圈以防止第二线圈从第二半圆弧上脱落。其中,第二半圆弧包括半圆板部及设置于半圆板部的半弧弧部,半圆板部用于压持在固定座上,第二容线盲槽设置于半弧弧部,两个第二半圆弧的半弧弧部组合形成第二圆环。其中,固定座设有定位孔,第二半圆弧具有设置于半圆板部的半轴部,两个第二半圆弧的半轴部组合形成位于定位孔内的定位轴,半圆板部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座。其中,线圈包括铜导线、包覆在铜导线外侧的绝缘漆包套、包覆在绝缘漆包套外侧的绝缘纱线套。其中,还包括绝缘胶层,绝缘胶层设置于圆环,绝缘胶层用于将线圈包覆固定在圆环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利用充磁治具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对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进行充磁处理,使得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极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分步对磁性体进行两次充磁,提升磁铁制造效率及制造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座及第一圆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半圆弧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固定座2—第一圆环3—第二圆环4—第一半圆弧5—第一容线盲槽6—第二半圆弧7—第二容线盲槽8—半圆板部9—半弧弧部11—半轴部12—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包括固定座1,设置在固定座1上的第一圆环2及第二圆环3,分别套设在第一圆环2外侧及第二圆环3外侧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圆环2环绕第二圆环3设置,第一圆环2、第二圆环3用于分别抵触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用于将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分别充磁为N极、S极。实际使用时,利用充磁治具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分别对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进行充磁处理,使得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极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分步对磁性体进行两次充磁,提升磁铁制造效率及制造良率。优选地,充磁治具还包括绝缘胶层,绝缘胶层设置在圆环上,绝缘胶层用于将线圈包覆固定在圆环外侧。借助绝缘胶层将线圈稳固限位在圆环上,防止线圈从圆环上脱落,延长充磁治具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绝缘胶层注塑成型在圆环上,即借助注塑模具将熔融塑料注塑成型包覆在圆环的外侧,当熔融塑料冷却固化之后,即可形成包覆在圆环外侧的绝缘胶层。固定座1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界的机台上,优选地,固定座1呈圆盘型,固定座1的中心轴线、第一圆环2的中心轴线、第二圆环3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一圆环2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3的内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第二线圈的一部分均位于第一圆环2与第二圆环3之间的间隙内。确保充磁治具各个部位重量分布的均衡性,确保充磁治具安装的平稳性。固定座1与第一圆环2为一体式构造,提升制造效率,确保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固定座1、圆环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固定座1、圆环采用铸铁制成,当然,根据需要,固定座1、圆环可以采用含有钴或镍的导磁材料制成。固定座1呈平板状,确保固定座1稳定放置在机架上,从而提升充磁治具安装的稳定性。第一圆环2包括两个第一半圆弧4,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半圆弧4的外侧,第一线圈的形状与第一半圆弧4的形状吻合,第一线圈贴设在第一半圆弧4的外侧面上。第一半圆弧4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设第一线圈的第一容线盲槽5,第一容线盲槽5自两个第一半圆弧4彼此靠近的一端凹设而成,第一容线盲槽5的内侧面用于挡止抵触第一线圈以防止第一线圈从第一半圆弧4上脱落,确保第一线圈稳定套设在第一半圆弧4的外侧。第二圆环3与固定座1可拆卸连接,第二圆环3包括两个第二半圆弧6,两个第二半圆弧6分开独立设置,第二线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二半圆弧6的外侧。第二半圆弧6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设第二线圈的第二容线盲槽7,第二容线盲槽7自两个第二半圆弧6彼此靠近的一端凹设而成,第二容线盲槽7的内侧面用于挡止抵触第二线圈以防止第二线圈从第二半圆弧6上脱落,确保第二线圈稳定地套设在第二半圆弧6的外侧。第二半圆弧6包括半圆板部8及设置在半圆板部8上的半弧弧部9,半圆板部8用于压持在固定座1上,第二容线盲槽7设置在半弧弧部9上,两个第二半圆弧6的半弧弧部9组合形成第二圆环3。实际使用时,先将第二线圈套设在第二半圆弧6的外侧,然后再将第二半圆弧6连同第二线圈安装设置在固定座1上,提升第二线圈的安装效率及安装良率。固定座1设有定位孔12,第二半圆弧6具有设置于半圆板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圆环及第二圆环,分别套设在第一圆环外侧及第二圆环外侧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圆环环绕第二圆环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用于分别抵触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用于将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分别充磁为N极、S极;/n固定座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外界的机台上,固定座的中心轴线、第一圆环的中心轴线、第二圆环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一圆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的内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第二线圈的一部分均位于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之间的间隙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一圆环及第二圆环,分别套设在第一圆环外侧及第二圆环外侧的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第一圆环环绕第二圆环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用于分别抵触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用于将磁性体同一侧的不同部位分别充磁为N极、S极;
固定座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外界的机台上,固定座的中心轴线、第一圆环的中心轴线、第二圆环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第一圆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的内径,第一线圈的一部分、第二线圈的一部分均位于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之间的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座与第一圆环为一体式构造,固定座、圆环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固定座呈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圆环包括两个第一半圆弧,第一线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线圈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半圆弧的外侧;第一半圆弧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容设第一线圈的第一容线盲槽,第一容线盲槽的内侧面用于挡止抵触第一线圈以防止第一线圈从第一半圆弧上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体共面双极性充磁治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圆环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刘洋刘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