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50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属于磁性元器件技术领域,包括将器件固定在充磁工装(1)内部、将装有器件的充磁工装置于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线圈(2)中央饱和充磁、将焊接后冷却至室温的磁场饱和器件固定于消磁测试支架(3)上,并将器件端口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连接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调试效率更高;参数可视化退磁机的操作简单,对调试人员的熟练度要求低;可进行批量充退磁,有助于提高产量;可针对不同的产品形成稳定量化的一套充退磁工艺参数,有益于保持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磁场的稳定性,提升了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可靠性。

A new magnetization and demagnetization process for circulator /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性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
技术介绍
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电性能与其磁场强度息息相关,因此在对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调试时,对其磁场的调整至关重要,其磁场强弱一般是通过充退磁来控制的。现有对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充退磁工艺为:调试人员利用传统的充退磁机的充磁退磁功能来对单个的器件的磁场进行调整。采用原有的充退磁工艺,操作繁琐复杂,对调试人员的熟练度要求较高,一次只能对一只器件进行充退磁,效率很低;同时由于调试人员要将器件磁场调整至合适,会对其进行反复的充退磁,致使其磁场容易变得不稳定,并且因为充退磁过程全部凭借调试人员的感觉,并不能形成稳定量化的工艺参数,非常不利于批量化生产。也就是说,在5G时代热潮到来,各通信厂商抢占市场的大背景下,现有充退磁的工艺已不能满足环行器/隔离器新开发产品的大批量生产需求,需要一种更高效的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器件固定在充磁工装内部;S2.将装有器件的充磁工装置于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线圈中央,所述充磁工装具有与充磁线圈尺寸相匹配的结构;S3.调整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电压,将器件内部磁体磁场充至饱和;S4.将器件中心导体各个端口与对应位置的插针焊接;S5.将焊接后冷却至室温的磁场饱和器件固定于消磁测试支架上,并将器件端口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连接;S6.将退磁机退磁线圈套入消磁测试支架,使器件处于退磁机退磁线圈中心位置,所述消磁测试支架具有与退磁线圈尺寸相匹配的结构;S7.利用退磁机的退磁工艺参数可视化功能,根据器件实时电性能参数对退磁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将器件的磁场强度调整至合适,即完成充退磁工艺;所述器件为环行器/隔离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工艺中用到的设备,除了充磁工装和消磁测试支架,其余都是现有的设备,为市购得到。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磁工装包括下模、固定板和上模,其中,所述下模上端设置有导柱,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器件固定槽和与所述导柱配合的通孔,上模也设置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通孔;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板和上模紧固。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柱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并设置带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内螺纹的螺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柱为两根,并对称分布于所述下模上端面的两侧。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模的上端设置有握把。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为至少两个。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磁测试支架包括测试工装、连接支架、厚度补偿块和夹紧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部和竖部,所述测试工装位于横部上,所述厚度补偿块和夹紧机构连接于竖部;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连接件、指压片、曲柄、滑动导杆和压头,所述指压片通过曲柄与滑动导杆连接,所述压头连接于所述滑动导杆的末端,所述连接件与厚度补偿块和滑动导杆连接。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防晃导套,所述防晃导套套接于滑动导杆上端并与连接件的下端固定。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头由金属段和弹性段可通过可拆卸连接而成。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段带有螺纹,所述金属段与弹性段过盈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调试人员手动充退磁的繁琐操作,使得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调试效率更高;参数可视化退磁机的操作简单,对调试人员的熟练度要求低;可对环行器/隔离器产品进行批量充退磁,有助于提高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产量;对于控制产品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有益于保持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磁场的稳定性,提升了环行器/隔离器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充磁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充磁工装与充磁线圈装配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调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调试支架与退磁线圈装配图。图中:1、充磁工装;11、下模;12、固定板;13、上模;14、螺帽;15、导柱;16、器件固定槽;17、通孔;18、握把;2、充磁线圈;3、消磁测试支架;4、退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器件固定在充磁工装1内部;S2.将装有器件的充磁工装置于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线圈2中央,所述充磁工装1具有与充磁线圈2尺寸相匹配的结构,参见图6;S3.调整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电压4000V,电流15A,电容3000μF,将器件内部磁体磁场充至饱和;S4.将器件中心导体各个端口与对应位置的插针焊接;S5.将焊接后冷却至室温的磁场饱和器件固定于消磁测试支架3上,并将器件端口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连接;S6.将退磁机退磁线圈4套入消磁测试支架3,使器件处于退磁机退磁线圈4中心位置,所述消磁测试支架3具有与退磁线圈4尺寸相匹配的结构,参见图9;S7.利用退磁机的退磁工艺参数(退磁电压范围为0~600V)可视化功能,根据器件实时电性能参数对退磁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将器件的磁场强度调整至合适,即完成充退磁工艺;所述器件为环行器/隔离器;其中,所述充磁工装1的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下模11、固定板12和上模13,其中,所述下模11上端设置有导柱15,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有器件固定槽16和与所述导柱15配合的通孔17,上模13也设置有与所述导柱15配合的通孔17;所述导柱15穿过所述通孔17与所述固定板12和上模13紧固;所述导柱15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并设置带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内螺纹的螺帽14;所述导柱15为两根,并对称分布于所述下模11上端面的两侧;上模13的上端设置有握把18;所述固定板2为若干个,所述导柱5穿过所有的固定板2,最后穿过上模3,通过导柱5末端的外螺纹和螺帽4的内螺纹实现紧固;上述各部件包括下模11、固定板12和下模13均采用不导磁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材质;本实施例的消磁测试支架3的结构如图7和8所示,包括测试工装31、连接支架32、厚度补偿块33和夹紧机构34,其中,所述连接支架32包括相互连接的横部321和竖部322,所述测试工装31位于横部321上,所述厚度补偿块33和夹紧机构34连接于竖部322;所述夹紧机构34包括连接件341、指压片342、曲柄343、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器件固定在充磁工装(1)内部;/nS2.将装有器件的充磁工装置于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线圈(2)中央,所述充磁工装(1)具有与充磁线圈(2)尺寸相匹配的结构;/nS3.调整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电压,将器件内部磁体磁场充至饱和;/nS4.将器件中心导体各个端口与对应位置的插针焊接;/nS5.将焊接后冷却至室温的磁场饱和器件固定于消磁测试支架(3)上,并将器件端口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连接;/nS6.将退磁机退磁线圈(4)套入消磁测试支架(3),使器件处于退磁机退磁线圈(4)中心位置,所述消磁测试支架(3)具有与退磁线圈(4)尺寸相匹配的结构;/nS7.利用退磁机的退磁工艺参数可视化功能,根据器件实时电性能参数对退磁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将器件的磁场强度调整至合适,即完成充退磁工艺;/n所述器件为环行器/隔离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器件固定在充磁工装(1)内部;
S2.将装有器件的充磁工装置于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线圈(2)中央,所述充磁工装(1)具有与充磁线圈(2)尺寸相匹配的结构;
S3.调整高压电容式充磁机的充磁电压,将器件内部磁体磁场充至饱和;
S4.将器件中心导体各个端口与对应位置的插针焊接;
S5.将焊接后冷却至室温的磁场饱和器件固定于消磁测试支架(3)上,并将器件端口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端口连接;
S6.将退磁机退磁线圈(4)套入消磁测试支架(3),使器件处于退磁机退磁线圈(4)中心位置,所述消磁测试支架(3)具有与退磁线圈(4)尺寸相匹配的结构;
S7.利用退磁机的退磁工艺参数可视化功能,根据器件实时电性能参数对退磁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将器件的磁场强度调整至合适,即完成充退磁工艺;
所述器件为环行器/隔离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磁工装(1)包括下模(11)、固定板(12)和上模(13),其中,所述下模(11)上端设置有导柱(15),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有器件固定槽(16)和与所述导柱(15)配合的通孔(17),上模(13)也设置有与所述导柱(15)配合的通孔(17);所述导柱(15)穿过所述通孔(17)与所述固定板(12)和上模(13)使用螺帽(14)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5)的末端设置有外螺纹,并设置带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内螺纹的螺帽(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行器/隔离器的新型充退磁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林晚刘源穆祯宗夏瑞青陈禹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