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22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涉及门禁领域,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一侧皆安装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有栏杆,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显示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旋转钮带动旋转柱进行转动,在旋转柱与螺柱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旋转柱带动螺柱进行上升与下降,完成摄像头的隐藏,设置的转轴便于显示器的旋转,转动显示器,便于将显示器的屏幕向内进行旋转隐藏,在不使用时,避免其老化,设置的座板旋转离开空腔,将支撑柱卡入卡槽中,完成座板的支撑固定,便于操作人员的休息,大大增大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
本技术涉及门禁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出现了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乱序键盘门禁系统等各种技术的系统,它们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长,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为了能够方便一些旅游金景区的快速检票,很多景点才用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但是现如今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中的摄像头与显示器长期暴露在外,不使用时容易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旁边工作人员操作较累,大大降低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中的摄像头与显示器长期暴露在外,不使用时容易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同时旁边工作人员操作较累,大大降低了其使用范围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一侧皆安装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有栏杆,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显示器,且第一主体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钮,所述旋转钮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柱,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主体内部的螺柱,且螺柱的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座板,所述座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且支撑槽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空腔的内壁设置有与支撑柱相互配合的卡槽。优选地,所述螺柱与旋转柱的外侧皆设置有外螺纹,且螺柱与旋转柱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摄像头与螺柱转动连接,且摄像头的顶部设置有挡雨板。优选地,所述栏杆的数目为三组,三组所述栏杆关于转盘的圆点对称。优选地,所述显示器与转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顶部的一端安装有蜂鸣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旋转钮带动旋转柱进行转动,在旋转柱与螺柱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旋转柱带动螺柱进行上升与下降,完成摄像头的隐藏,设置的转轴便于显示器的旋转,转动显示器,便于将显示器的屏幕向内进行旋转隐藏,在不使用时,避免其老化,设置的座板旋转离开空腔,将支撑柱卡入卡槽中,完成座板的支撑固定,便于操作人员的休息,大大增大了其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步进电机;4、蜂鸣器;5、旋转钮;6、转盘;7、栏杆;8、螺柱;9、摄像头;10、转轴;11、显示器;12、旋转柱;13、座板;14、空腔;15、卡槽;16、支撑柱;17、支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一侧皆安装有步进电机3,且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有转盘6,转盘6的一侧固定有栏杆7,第一主体1的一侧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有显示器11,且第一主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钮5,旋转钮5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柱12,第一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主体1内部的螺柱8,且螺柱8的顶部安装有摄像头9,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空腔14,且空腔1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座板13,座板1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17,且支撑槽1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6,空腔14的内壁设置有与支撑柱16相互配合的卡槽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旋转钮5带动旋转柱12进行转动,在旋转柱12与螺柱8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旋转柱12带动螺柱8进行上升与下降,完成摄像头9的隐藏。请着重参阅图1和4,螺柱8与旋转柱12的外侧皆设置有外螺纹,且螺柱8与旋转柱12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摄像头9与螺柱8转动连接,且摄像头9的顶部设置有挡雨板。该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通过设置的旋转柱12余螺柱8相互配合,旋转柱12带动螺柱8进行上升与下降,完成摄像头9的隐藏,将摄像头9余螺柱8设置成转动连接,便于将摄像头9正向游客,便于采集人像,设置的挡雨板避免摄像头9旋转隐藏时,雨水渗透。请着重参阅图1,栏杆7的数目为三组,三组栏杆7关于转盘6的圆点对称。该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通过设置的步进电机3带动转盘6转动,转盘6带动三组栏杆7进行转动,转动一圈,完成三次打开,减小步进电机3的功耗。请着重参阅图1,显示器11与转轴10转动连接,第二主体2顶部的一端安装有蜂鸣器4。该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将显示器11与转轴10转动连接,便于将显示器11的正面靠向第一主体1,防止显示器11损坏,安装的蜂鸣器4,当操作人员按动报警按键时,进行警报,及时提醒附近旅客,防止一些意外发生。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安装在景点的入口处,当使用时,操作人员转动旋转钮5,旋转钮5带动旋转柱12进行转动,在旋转柱12与螺柱8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旋转柱12带动螺柱8进行上升,将摄像头9升高,之后旋转摄像头9使其正向对象游客位置,之后再转轴10的作用下,将显示器11旋转向上,之后旋转显示器11,使其正向对象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查看,将座板13旋转离开空腔14,将支撑柱16的底部插入卡槽15的内部,完成座板13的斜撑,便于操作人员休息,大大方便景区操作人员的使用,,同时减小一些关键零件的老化,大大增加了其适用范围,当人们进入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时,摄像头9采集人像并与电脑相对比操作人员在显示器11中查看,当准确后,步进电机3通过转盘6带动栏杆7进行转动,完成一次打开,便于一位游客的进入,当结束使用后,将摄像头9与显示器11复位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一侧皆安装有步进电机(3),且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有转盘(6),所述转盘(6)的一侧固定有栏杆(7),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有显示器(11),且第一主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钮(5),所述旋转钮(5)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柱(12),所述第一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主体(1)内部的螺柱(8),且螺柱(8)的顶部安装有摄像头(9),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空腔(14),且空腔(1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座板(13),所述座板(1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17),且支撑槽(1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6),所述空腔(14)的内壁设置有与支撑柱(16)相互配合的卡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景区门禁装置,包括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一侧皆安装有步进电机(3),且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有转盘(6),所述转盘(6)的一侧固定有栏杆(7),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有显示器(11),且第一主体(1)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钮(5),所述旋转钮(5)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柱(12),所述第一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贯穿至第一主体(1)内部的螺柱(8),且螺柱(8)的顶部安装有摄像头(9),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空腔(14),且空腔(14)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座板(13),所述座板(1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槽(17),且支撑槽(1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柱(16),所述空腔(14)的内壁设置有与支撑柱(16)相互配合的卡槽(15)。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其昌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海铭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