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14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用以向待测煤粉管道内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枪;电子发射枪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上游的第一位置;用以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内的静电感应器;静电感应器位于待测煤粉管道下游的第二位置;电子发射枪与静电感应器均连接于计算处理装置;计算处理装置根据电子经过待测煤粉管道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获取待测煤粉管道内的风速。该风速测量装置利用风粉混合物所携带的电子为标志物,以标志物在待测量管道内的移动速度作为待测煤粉管道内的风速,从而通过检测标志物的移动速度获取风速。该风速测量装置不包含易堵部件,对一次风阻力小,寿命长,易维护,测量过程中煤粉不易泄漏,安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速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速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是将燃煤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蒸汽动能的能量转化设备,也是发电企业的重要生产设备,其能否稳定高效运行直接影响着燃煤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常常需要对气固两相流的某些参数例如固相速度、浓度进行在线实时监测。一次风粉管和锅炉的燃烧器相连,能否准确、实时地检测一次风粉管内部的一次风粉混合物速度(以下也称之为一次风风速)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燃烧状况。目前燃煤电厂燃煤机组中普遍采用毕托管原理测量一次风风速,毕托管在风粉混合物气流中通过测量全压和静压后计算得到一次风速。毕托管、靠背管类测量一次风速装置的取压管路深入煤粉管道中心,长期工作在高粉尘、高水汽的极端污浊环境中,粉尘堆积和温差变化极易引起煤粉沉积、粘连,进而发生取压管路部分或者全部堵塞,导致压力测量失准,从而影响一次风风速的准确测量,压缩空气定期吹扫能改善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工程实际中经年运行后的毕托管装置测量热态一次风速误差偏大,难以准确指导运行。需要新方法准确测量带粉一次风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可以用于长期测量作业且保证测量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用以向待测煤粉管道内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枪;所述电子发射枪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上游的第一位置;用以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内的静电感应器;所述静电感应器位于待测煤粉管道下游的第二位置;所述电子发射枪与所述静电感应器均连接于计算处理装置;所述计算处理装置根据电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获取待测煤粉管道内的风速。优选地,所述电子发射枪的枪口处还连通有电子加速器;所述电子加速器的出口贴合于待测煤粉管道的外壁。优选地,所述电子发射枪的枪身和所述电子加速器的管道均垂直于待测煤粉管道。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卡嵌并密封于待测煤粉管道的侧壁内的薄壁玻璃;所述薄壁玻璃穿透待测煤粉管道的侧壁,所述电子发射枪抵贴于所述薄壁玻璃的外侧、以实现向待测煤粉管道内发射电子。优选地,所述薄壁玻璃具体为薄壁钢化玻璃。优选地,所述计算处理装置包括用以获取电子到达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时刻和电子到达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时刻的计时元件;所述计时元件以所述静电感应器检测到待测煤粉管道内的煤粉气团带电量出现显著峰值的时刻为所述第二时刻。优选地,所述计算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以存储多次测速作业得到的多组平均速度的数据存储部,和/或,用以向DCS输出多次测速作业得到的多组平均速度的数据输出部。优选地,所述电子发射枪和所述静电感应器用以分别设置于呈直管状的待测煤粉管道的上游和下游。优选地,所述静电感应器具体为耐磨铜棒。优选地,所述电子发射枪连接有交流电源。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电子发射枪、静电感应器和与前述二者均连接的计算处理装置。电子发射枪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上游的第一位置,用于向待测煤粉管道内发射电子。静电感应器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内且位于待测煤粉管道下游的第二位置,用于检测流经第二位置处的煤粉混合物的带电量。风粉混合物包括煤粉颗粒和空气,风粉混合物在气流携带下由磨煤机经待测煤粉管道进入炉膛,在碰撞、摩擦等作用下,颗粒状的风粉混合物呈现带静电特性。由于微观运动的不确定性,风粉混合物带正电粒子和带负电粒子分布无规律,带电特性难以准确预测。而本技术所采用的电子发射枪向待测煤粉管道内发射电子后,处于第一位置处的煤粉气团所带的正电被中和,使该煤粉气团的负电特性显著提高,进而可检测性提高。当第一位置处带有负电的煤粉气团到达第二位置时,静电感应器检测到风粉混合物的带电量具有显著峰值,换言之,通过静电感应器的检测数据可反向获取煤粉气团达到第二位置的时刻。在前述基础上,计算处理装置根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差ΔS、电子经过第一位置与经过第二位置的时间差Δt计算待测煤粉管道内电子经过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Δv。由于煤粉气团携带电子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本技术以电子经过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Δv等效为待测煤粉管道内煤粉气团的流速,也即待测煤粉管道的风速。综上,本技术所提供的风速测量装置基于标志物原理,利用风粉混合物所携带的电子为标志物,以此获取待测煤粉管道内的一次风速。该风速测量装置不包含易堵部件,对一次风阻力小,且寿命长,维护工作量低;测量过程中煤粉不易泄漏,安全卫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速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待测煤粉管道、1-电子发射枪、2-静电感应器、3-计算处理装置、4-电子加速器、5-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速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电子发射枪1、静电感应器2和与前述二者均连接的计算处理装置3。电子发射枪1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上游的第一位置,用于向待测煤粉管道01内发射电子。静电感应器2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01内且位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下游的第二位置,用于检测流经第二位置处的风粉混合物的带电量。计算处理装置3为用以根据电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获取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风速的计算处理装置3。显然,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风粉混合物自上游的第一位置向下游的第二位置流动。风粉混合物包括煤粉颗粒和空气。风粉混合物在气流携带下由磨煤机经待测煤粉管道01进入炉膛,在碰撞、摩擦等作用下,颗粒状的风粉混合物呈现带静电特性。由于微观运动的不确定性,风粉混合物带电粒子的数量和正负分布无规律,进而导致风粉混合物的带电特性难以准确预测。因而,本技术所采用的电子发射枪1向待测煤粉管道01内发射电子后,处于第一位置处的局部风粉混合物(以下称局部风粉混合物为煤粉气团)所带的正电被中和,使该煤粉气团的负电特性显著提高,进而可检测性提高。当第一位置处因携带有电子而呈现负电特性的煤粉气团尚未达到或者已经通过第二位置时,静电感应器2在第二位置处检测到煤粉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以向待测煤粉管道(01)内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枪(1);所述电子发射枪(1)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上游的第一位置;/n用以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静电感应器(2);所述静电感应器(2)位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下游的第二位置;/n所述电子发射枪(1)与所述静电感应器(2)均连接于计算处理装置(3);所述计算处理装置(3)根据电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获取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风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向待测煤粉管道(01)内发射电子的电子发射枪(1);所述电子发射枪(1)设置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上游的第一位置;
用以密封固定于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静电感应器(2);所述静电感应器(2)位于待测煤粉管道(01)下游的第二位置;
所述电子发射枪(1)与所述静电感应器(2)均连接于计算处理装置(3);所述计算处理装置(3)根据电子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平均速度获取待测煤粉管道(01)内的风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枪(1)的枪口处还连通有电子加速器(4);所述电子加速器(4)的出口贴合于待测煤粉管道(01)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发射枪(1)的枪身和所述电子加速器(4)的管道均垂直于待测煤粉管道(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卡嵌并密封于待测煤粉管道(01)的侧壁内的薄壁玻璃;所述薄壁玻璃穿透待测煤粉管道(01)的侧壁,所述电子发射枪(1)抵贴于所述薄壁玻璃的外侧、以实现向待测煤粉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明辉武学谦孙鹏宵张超群崔星源庞明军张振鲁李俊毅李明花勤健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